公告显示,新凤鸣拟在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形成年产270万吨聚酯新材料一体化项目。预计项目总投资18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总投资165亿元(含税),项目拟采用国际先进的大容量、柔性化聚合工艺技术,建设9套聚合装置、国际领先的熔体直纺(直拉膜)生产线、公用工程等配套设施、500台加弹机、10000台织机、配套后道染整及公共热能中心,以精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MEG)为主要原料,以期形成年产270万吨聚酯(长丝、短纤、薄膜、切片等)的生产能力。
整个项目计划用地3650亩左右(包括配套商住用地150亩)。建设周期预计为5-6年,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方针,逐步形成高端纺织产业园。预计项目一期工程(60万吨)于2022年年底投产。
新凤鸣表示,公司本次对外投资是公司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有助于完善产业链一体化布局,进一步增强规模优势,提高公司整体竞争实力,巩固和提升行业地位。
聚酯龙头企业
近年来,涤纶长丝龙头企业通过不断纵向及横向扩张实现资产规模及营收规模的持续扩大。恒力石化、荣盛石化、恒逸石化已经成功向上游炼油领域延伸,东方盛虹年产16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朝着2021年投产的目标稳步推进。桐昆股份通过20%参股浙石化项目间接参与炼油及PX项目,新凤鸣近两年也在着力加快完成PTA项目的配套。当前,国内聚酯行业形成了以恒力、荣盛、桐昆、恒逸、盛虹、新凤鸣、三房巷和中国石化等8家企业(集团)为主导,若干中小型企业为补充的行业格局。未来2~3年,国内聚酯产业链的扩张表现为完善产业链并追求规模效应,从而增强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荣盛、恒力和盛虹的重心都转向上游,从PTA–聚酯涤纶跨越至更为重资产大规模的炼化行业,因此,未来几年真正聚焦于聚酯行业的仅有桐昆、新凤鸣和恒逸3家。
新凤鸣
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凤鸣”)坐落在化纤名镇桐乡洲泉。新凤鸣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民用涤纶长丝领域,主营业务为民用涤纶长丝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涤纶长丝主要原料之一的PTA(精对苯二甲酸)的生产。新凤鸣涤纶长丝产品覆盖POY(预取向丝)、FDY(全拉伸丝)和DTY(拉伸变形丝)等多个系列、400余个规格品种,主要应用于下游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等领域。历经近20年的精心耕耘,目前新凤鸣已成为涤纶长丝行业的领军企业,位居国内民用涤纶长丝行业前三。
新凤鸣在涤纶长丝和PTA领域扩张计划明确,新增产能建设掷地有声!涤纶长丝是新凤鸣营业收入和毛利的主要来源。目前新凤鸣涤纶长丝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10%,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涤纶长丝制造企业之一。涤纶长丝产能持续扩张,未来成长动能充足。新凤鸣涤纶长丝产能扩张计划明确,成长动能充足,未来公司涤纶长丝销售收入和市场占有率将会迈上新的台阶。
新凤鸣致力于积极完善涤纶长丝上游产业链,独山能源一期220万吨PTA项目于2019年10月底进入试生产阶段,2019年11月、12月陆续投产,可满足部分涤纶长丝生产原料的需求。独山能源二期220万吨PTA项目的投产,使新凤鸣PTA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吨,基本实现了涤纶长丝重要原材料PTA的自给自足。
桐昆集团
桐昆集团已连续17年名列中国企业500强,居世界涤纶长丝企业产能和产量之首。
2020年12月15日左右,桐昆集团在江苏省沭阳县投资约150亿元,新建年产240万吨长丝(短纤)、500台加弹机、1万台织机、配套染整及公共热能中心项目。在一期项目的基础上,又追加120亿元投资江苏嘉通能源有限公司石化聚酯一体化二期项目。将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以原油炼化为起点,打造“芳烃—PTA—聚酯—民用丝-织造-染整”的完整产业链,提升了企业发展的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
恒逸石化
身为民营化纤六巨头之一的恒逸石化的扩张力度相比恒力、桐昆、荣盛等其他几家对手毫不逊色。近几年在PTA(精对苯二甲酸)和下游聚酯领域的扩张上遥遥领先。
依托整合后的产能,恒逸占有约17%的聚酯产能份额。恒逸工厂分布以萧绍一带为大本营,同时在纺织行业发达的江苏、福建两省亦有工厂布局,可以有效辐射全国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纺织服装行业集中地10000余家客户,恒逸在各生产及销售区域都具备广泛的资源网络,整合上下游的资源能力强。
从国内石化整体竞争力考虑,建议加强产业链统筹联动,进一步形成竞争合力。目前国内聚酯产业链处于扩张和整合阶段,尤其是行业内规模较大的聚酯企业,如桐昆、荣盛、恒力、恒逸、盛虹、三房巷和新凤鸣等,仍在不断新增或收购聚酯产能,同时将自身的产业链向上游原料行业延伸,其中逸盛、恒力已是国内第一和第二大PTA生产企业,荣盛独资的中金石化可生产PX,荣盛、桐昆参与投资的浙江石化和恒力投资的恒力石化均在向上游炼油产业链扩张,可生产PX和MEG,自给自足的能力越来越强。
从目前传统企业PX、PTA和MEG装置规模、技术情况来看,技术水平和规模(除个别装置)明显全面落后于民营企业,竞争力处于劣势,属于淘汰产能。
而从传统企业聚酯产业链统筹考虑,可以充分发挥产业链仍较完整和多年积累形成的人才、技术等优势,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讨论PX–PTA–聚酯产业链的发展模式,系统整合资源,依托上游,增加原料产能和聚酯产能,提高内部消化聚酯原料PX、PTA和MEG的能力,保障产业链健康安全,利用一体化优势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1、继续在市场或资源聚集区增加PTA产能和聚酯产能,就近消化PX、PTA、MEG产能。
2、将现有规模小的装置拆除,新建工艺先进、规模大的PTA装置,消化部分企业剩余PX产能。
3、研究发挥配套优势、区域优势和物流优势,在自有石化工业园区内配套建设智能化聚酯涤纶装置。
4、加强差异化高附加值聚酯产品开发。重点开发多元共聚(如PETG、阳离子易染)、新型聚酯产品(如PTT/PEN/PBT等)。通过新的投资建设,在上游产能规模适度扩大的同时,提升装置工艺技术水平,从而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在下游产能进一步增长的同时,优化调整产业链上下游产能比例,丰富聚酯产品结构,从而继续增强传统企业PX–PTA–聚酯产业链的竞争能力,延续芳烃产业链市场地位。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