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筹划准备的碳市场开市,中国石化占首日总交易量6%,到底买卖什么?石化企业会受影响吗?
作者:流程工业
发布时间:2021-07-20
经过长达10年的试点准备,2021年7月16日9时30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碳市场”)正式启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上海、武汉三地同步隆重举行。
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旗下超过30家单位电力业务被纳入其中,包括中国石化的17家企业自有电厂。开市首日,碳市场成交金额2.1亿元,收盘价51.2元/吨,单日涨幅6.7%。中国石化所属胜利油田、茂名石化、上海石化和中天合创等4家企业参与首日碳交易,交易额25万吨,交易量占比超6%。
从2011年开始试点,到2013年试点地区碳交易陆续上线,到2021年全国统一开市,我国碳市场工作稳扎稳打、审慎推进,自此,我国碳市场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全面推动我国迈向碳达峰碳中和。
碳市场的建设,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制度创新,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
电力行业是碳市场首个覆盖的行业,第一批纳入交易体系的2000多家电力行业重点控排企业的年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
在电力行业碳市场运行稳定后,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高排放行业将被陆续纳入碳交易体系,“我国已连续多年对石化、化工、建材等高排放行业进行数据核算、报送和核查,为扩大范围做好了基础准备工作。”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
如何搭建起自身的碳资产管理体系,系统统计、有效评价碳资产,优化制订碳交易计划,评估履约情况,进一步制定落实更加有效减排措施,将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
“碳资产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成熟交易策略,在碳市场中结合自身实际和市场评估预判,进行买卖操作。”中创碳投咨询公司高级研发经理刘焰真表示,已经提前参与试点、积累了经验的企业将占得先机。
“我们同步进行人才能力建设,每年开展1-2次碳盘查和碳核查、碳资产管理等业务培训,积极参加生态环境部和行业协会组织的培训,加强对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形势、国家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学习,全面打造专业人才队伍。”中国石化能环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2011年10月,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省市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中国石化同步按照统一标准,对下属各企业进行碳排放核算与统计,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核查,并依规对外披露,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碳排放数据核算和报告体系,建设了碳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固化了碳资产管理业务流程,提高了碳盘查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2013年起,各试点地区陆续启动碳交易,中国石化共有21家单位被纳入碳排放权试点交易,累计交易量超过1700万吨,交易额超过4亿元。试点企业均按时完成碳配额履约任务,为进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积累了经验。
“通过参与碳交易,相关企业碳减排意识得到增强,更加重视这项工作,而且利用市场机制深入挖掘碳减排潜力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在试点推进中,中国石化还在碳排放核算、配额分配方法、碳交易制度制定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帮助推动市场建设。”中国石化能环部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全国碳市场的开放,中国石化将进一步打造专业团队,探索建立碳交易集中管理机制,持续提升碳资产管理水平,推动集团公司经济发展和碳减排双赢,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今年6月我国将正式开启全国碳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虽然目前只纳入了电力行业,但随着我国碳市场运行机制不断成熟和完善,化工行业被纳入只是时间问题,这将对化工企业的竞争力产生深远影响。
碳市场发掘社会减排成本最优的机会:碳排放权为温室气体排放赋予了价格,具有了稀缺性。在政府部门框定的排放总量强约束下,排放权交易作为一套市场化工具,允许超排企业向减排企业购买富余排放权实现总量控制目标,进而使得减排成本高的企业均衡自主减排和购买排放权的成本。
市场工具的有效运转依赖于配额的发放以及排放履约的执行两个方面。
效率优先是碳市场机制设定的大势所趋:政府为企业分配初始配额方法有免费和有偿之分。免费方法又可分为由企业历史排放总量或强度决定的历史法,和由相同工艺先进企业排放强度决定的基准法(或称标杆法,欧盟取行业前10%分位作为标杆值)。前者简单易行,但容易形成“高排放多得,低排放少得”的低效率情景。后者重视减排效率,由排放强度低的先进企业决定单吨产品的排放量上限,排放强度相对基准值越高的企业减排压力越大,而只有最先进的企业能够获得足额配额甚至有富余量出售。这种方法对于产品结构、工序复杂的化工企业来说数据收集及监管的难度较大,所以我国碳市场试点的化工行业主要还是以历史法分配免费配额,但欧盟碳市场经历多年已全面转向标杆法分配免费配额;欧盟为化工行业设定了15个标杆值,全行业最多;并且逐渐提高了有偿配额的比例。履约方面,企业需要在来年上缴前一年的排放配额,上缴量必须覆盖全年排放量;若无法覆盖,欧盟会给以高达100欧元/吨超排量的处罚,并要求将亏欠的配额在下一年履约义务之外补齐。我们认为我国碳市场在初期以参与度为核心的模式下逐渐完善后,也必然将向这种效率优先的机制演进。
能效和排放领先的龙头企业最为受益:宏观层面,碳排放成本的存在必然导致生产成本的提升。其中煤化工由于排放强度较高,压力最为突出。若将碳排放成本内部化,低成本煤头相对油气头的成本优势或被压缩,但凭借较低生产成本依旧具备较强竞争力;另一方面,低成本煤头相对煤化工同行的成本优势能够保持甚至扩大,即先进企业在同行内的α始终维持。
而与海外产能相比,我国凭借产业链配套、工程师红利等方面的优势依旧是全球最具成本竞争力产能。微观层面,以效率为导向的配额分配机制下,未来只有排放水平最先进的龙头企业才能获得足额甚至超额的免费配额,效率越高的企业配额缺口越小,最先进的企业甚至还能通过出售配额获得超额收益,从而使得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被进一步放大。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