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汉根是在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作上述表示的。他说,新材料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石油与化工工业转型突破的聚焦点。
盛虹新材料产业基地资料照片
盛虹集团紧紧围绕“芳烃、烯烃”推进创新链、价值链延伸,推动企业转型。在“十四五”期间,盛虹的目标是将企业建设成为“具有强大基础原材料保障能力,世界领先的科研与创新能力,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新材料供应能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团”。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以太阳能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时代。但EVA等光伏级原材料的供应不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EVA树脂是最主流的光伏胶膜原材料,是生产光伏胶膜的核心原材料,直接决定组件寿命和发电效率。”缪汉根介绍说,在“双碳”背景下光伏级EVA需求将持续高增长,预计2021-2023年新增需求分别为81万吨、106万吨、131万吨,未来三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8%。
然而,长期以来,国内光伏级EVA生产企业由于工艺较为落后,装置设计产能小。之前国内光伏厂商主要依赖从韩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进口光伏级EVA,进口依赖度高达70%。随着下游光伏领域需求的高速增长,未来三年我国光伏级EVA供需缺口还将进一步扩大。
缪汉根说,盛虹集团旗下斯尔邦石化通过专项技术攻关,自主研发的EVA光伏料产品在晶点、熔指等关键指标改进上实现了重大突破,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成果鉴定,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极大缓解了下游市场需求。
数据显示,目前斯尔邦石化EVA年产能达30万吨,占国内总产能的31%,其中光伏级EVA产能超过20万吨,占全球光伏级EVA产量28.6%。公司正在规划将EVA产能扩建至100万吨/年,进一步替代进口,提升自给率,为国家清洁能源转型提供稳定保障。
国家“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
“国内新材料领域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结构性矛盾,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产品结构雷同,制约了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缪汉根告诉记者,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高端新材料长期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有的甚至严重依赖进口。
盛虹集团由此提出了延伸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丙烯腈产业一直是盛虹集团发展的重要方向。
据了解,丙烯腈作为国家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重要上游原料,主要用于生产碳纤维、ABS树脂/塑料、丁腈橡胶、腈纶等。下游产品广泛应用于风电设备、航空航天、汽车机械、电子设备、环保工业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缪汉根说,盛虹斯尔邦石化目前拥有52万吨/年产能,可保障国内碳纤维生产企业50%以上的原料供应,是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丙烯腈生产基地。下一步,斯尔邦石化结合现有产业布局优势,建设规划更大的丙烷产业链项目。项目全面投产后,斯尔邦石化的丙烯腈整体生产规模将达到104万吨/年,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丙烯腈生产基地。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绿色发展、加快绿色转型,成为“十四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据了解,作为连云港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的龙头企业,盛虹集团正在依托创新驱动,全力构建生态、低碳、循环的现代绿色新材料产业基地,一个百万吨级绿色可降解材料项目开始启动。
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禁止、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塑料制品名录(征求意见稿)》。同年,多个省区市相继推出了严格的塑料污染管理办法。这些“限塑”“禁塑”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可降解塑料产业的发展。
开发和应用可降解塑料,对改善缓解目前的环境污染,推动绿色环保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进入实用化阶段的可降解材料主要有聚乳酸(PLA)及其共聚物、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及其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和聚己内酯(PCL)等。
“依托炼化一体化产业平台优势,盛虹集团拥有充足的精对苯二甲酸(PTA)、正丁烷等可降解材料基础原料供应保障能力。”缪汉根说,基于此,公司规划建设PBAT、PBS等百万吨级绿色可降解材料项目,产品主要应用于工程塑料、特种薄膜、包装材料、医疗器材、通信光缆等领域,提升可降解材料的应用率,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
盛虹PBAT、PBS等百万吨级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可降解材料生产基地。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