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面对10亿吨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的“硬指标”!淘汰炼油落后产能或将主要集中在山东

作者:中国石化报 发布时间:2021-11-30
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与以往的顶层设计不同,此次对外公布的《方案》是我国首次针对“碳达峰”单独出台的纲领性政策。《方案》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两个碳达峰关键期,确立了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等方面主要目标,重点在于推行实施覆盖全社会的“碳达峰十大行动”。
任何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时间表”和“路线图”,二者缺一不可。如果说2020年9月22日我国向全世界作出“3060”的承诺明确了“时间表”,那么此次出台的《方案》就是详细描绘了实现碳达峰目标的“路线图”。作为碳排放“大户”,《方案》出台后, 石油化工行业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受到影响?

01

炼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意味着什么?

图片


炼油产能继续淘汰是总体必然趋势,而淘汰的炼油落后产能将主要集中在山东。

《方案》中明确要求,到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这将对我国化工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第一,炼油产能继续淘汰是总体必然趋势

按照最新炼油产能统计,截至今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有望达到9.1亿吨/年,连续几十年出现正增长。如果按照《方案》要求,到2025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年,那么还有9000万吨/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的发展空间。也就是说,在目前炼油产能不变的前提下计算,未来4年内,仅能满足9套1000万吨/年的炼油装置投产,或者4~5套2000万吨/年的炼油装置投产。

然而,事实却给了我国炼油工业“当头一棒”。

据统计,从现在至2025年,我国将会有15套炼油装置相继投产,总计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新增规模将超过2亿吨,其中2000万吨/年及以上装置5套、1000万吨/年及以上装置11套。如果目前在建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部正常投产,届时,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将会接近12亿吨/年,比《方案》要求的10亿吨/年,超额2亿吨/年。

10亿吨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是一个“硬指标”,但是拟在建项目均为国家正常审批项目,不可能取消或缩减规模。因此,对小规模和落后产能的淘汰,将成为我国炼油产能达标的主要方式。据估算,未来4年内,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需淘汰1亿~1.5亿吨,才能实现10亿吨的发展目标。

第二,淘汰的炼油落后产能将主要集中在山东地区

为完成《方案》指标,目前看来,我国的炼油规模将会按照小规模及落后产能来画线处理。何为小规模和落后产能?简单来说,即为500万吨/年以内的装置。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小于500万吨/年装置数量为115套,占炼油企业总数的64%,总产能规模在2.4亿吨左右。

而按照装置分布来看,山东是聚集规模最大的地区。2020年底,山东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超过2.4亿吨,与第二位的辽宁相比,超过了1亿多吨。保守估计,未来4年内,将会有超过60套小规模的炼油企业面临整合和淘汰,而山东作为地炼最为集中的地区,首当其冲。

02

未来油品供应的天花板已经出现了吗?

图片


汽油供应量将迎来峰值,有望修正柴油供需失衡局面,燃料油、沥青、液化石油气等产品发展将受限

炼油工业是化工行业的最前端,其规模也决定了化工行业的整体规模水平。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在2025年控制在10亿吨,预示着我国炼油一次加工的最大产能是10亿吨,也意味着我国油品及炼油副产品将面临供应的天花板。

首先,汽油市场供应量将迎来峰值。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汽油市场消费量年增速为1%~2%,并呈逐渐放缓的趋势。今年底,我国汽油供应量预计达到1.3亿吨,比上年增长2%左右。如果按照《方案》要求,按照80%的开工率估算,至2025年,我国汽油产量应保持在1.4亿吨左右。

但是,由于未来拟在建项目较多,很大概率都在2025年之前投产。如果按照拟在建项目的增速和目前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来看,至2025年,汽油产量估计将增长为1.6亿吨左右。

由此可见,按照目前汽油供应量增速,将无法满足《方案》的要求。未来4年内,汽油的供应速度必须放缓。

而且,《方案》中也明确提出,要合理调控油气消费,保持石油消费处于合理区间,逐步调整汽油消费规模,大力推进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等替代传统燃油,提升终端燃油产品能效。

其次,有望修正柴油供需失衡局面。

从2018年开始,我国的柴油表观消费量增速就已持续负增长。我国柴油消费市场已经开始萎缩,这是行业内形成的共识。

按照《方案》要求,至2025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年,那么柴油的理论产量约为1.8亿吨。但按目前柴油的消费萎缩速度估算,到2025年,柴油产量将降为1.7亿吨左右

因此,此次《方案》的发布将对柴油市场形成一定的供需失衡修复,但是,仍要谨防供应过剩现状的持续影响。

最后,燃料油、沥青、LPG(液化石油气)等产品发展将受限

目前,我国燃料油、沥青、LPG等产品都处于供应不足的状况,消费市场也整体呈现缓慢增长趋势。据估测,截至今年底,我国燃料油产量约2400万吨、沥青产量约3100万吨、LPG产量约4400万吨。

由于疫情缓和促进消费增长,今年的消费规模同比出现了增长。若无《方案》限制,根据历史供应增长趋势来看,在现有生产规模稳定的前提下,叠加炼化一体化项目陆续投产影响,到2025年,LPG、燃料油及沥青产量将会创历史新高。

现在,由于《方案》对炼油规模的限制,至2025年,我国燃料油及LPG的产量将会较前期评估水平出现明显下降,其中LPG将降低约80万吨、燃料油将降低约75万吨。但沥青由于拟在建项目众多,预计2025年产量将高于《方案》要求的生产水平限制。

03

石脑油供应减少将引起化工行业“巨震”?

图片


石脑油供应不足将会驱动石脑油替代品的盛行,并推动相关原料进口量持续增长,加速下游产业链中小规模、落后产能的淘汰和整合

石脑油是化工产业生产链条中重要且基础的原料。在目前炼油规模不变的前提下,考虑到未来拟在建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到2025年,我国石脑油的理论产量将在1.3亿吨左右。但《方案》出台后,根据限制规模估算,届时我国石脑油产量将维持在1.1亿吨左右,也就是说,需缩减0.2亿吨的产出(此处计算为石脑油理论产量,而非石脑油商品产量)。

外力带来的发展“刹车”必然会引起内部的剧烈震荡,无疑会严重冲击现有的石脑油供需格局体系。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国化工行业可能会走出如下行情:

第一,石脑油供应不足将会驱动石脑油替代品的盛行。如丙烷、乙烷、丁烷及其他可替代石脑油为原料的化工产品。这种趋势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轻烃利用行业的发展。

第二,石脑油、化工产品及相关原料的进口量增长速度将会加快。在石脑油供应不足的前提下,那些生产单一化工产品的企业,如PX(对二甲苯)工厂、PTA(精对苯二甲酸)工厂、乙二醇工厂等,必然会寻求海外市场的原料补给,推动进口量持续增长。

第三,加速下游化工产业链中小规模、落后产能的淘汰和整合。石脑油供应短缺,而《方案》又提出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要提升至80%以上,在此背景下,将会进一步推动石脑油下游化工产业链中小规模、落后产能进行淘汰和整合。部分行业有望出现大幅度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实现资源集中和再分配。

近年来,在原油轻质化的趋势下,全球石脑油供应呈现逐渐增长的大趋势,但在《方案》的影响下,我国石脑油市场可能将出现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而我国作为全球石脑油和原油的消费大国,此次《方案》带来的石脑油供应增速放缓,在影响国内化工生产的同时,也将反向影响全球的石化行业结构。

04

碳达峰行动方案主要目标

图片


“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煤炭消费增长得到严格控制,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煤炭消费逐步减少,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