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2日,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呼和浩特兴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型精细化学品延链补链一体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呼和浩特兴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你公司《关于呼和浩特兴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型精细化学品延链补链一体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审批的申请》及由内蒙古环科园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完成的《呼和浩特兴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型精细化学品延链补链一体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等相关材料收悉。经我局审议,原则同意该项目建设。
项目情况
项目地址: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工业园区内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乙二醇项目厂区北侧现有空地内,占地面积24.49hm2。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总投资:330980.18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5360万元,占总投资7.66%。
建设内容:项目拟采用久泰乙二醇项目富裕的甲醛溶液、AP公司气化装置提供的富裕氢气以及外购电石为原料,生产1,4丁二醇(BDO)30万吨/年,以及可降解塑料PBS/PBAT 6万吨/年、高端聚醚材料PTMEG 6万吨/年。
项目主要建设电石乙炔装置(10万吨/年)、1,4-丁二醇单元(BDO)装置(30万吨/年)、PBS/PBAT装置(6万吨/年)、PTMEG装置(6万吨/年)、废酸回收装置(1.5万吨/年),配套新建初期雨水池、冷冻站、火炬系统、电石储存库、原料库、产品库、电石渣库、原料储罐、中间储罐、汽车装卸站等,其他公辅工程及生产设施依托久泰乙二醇项目。
装置组成及生产规模
电石乙炔装置:10万吨/年;
BDO:30万吨/年。其中,119695.84吨/年用于生产PBS/PBAT和PTMEG,余下的180304.16吨/年外售;
PBS/PBAT装置:6万吨/年。同一套装置生产PBAT或PBS;
PTMEG装置:6万吨/年。
兴泰新材料是内蒙古久泰新材料的全资子公司。久泰新材料正在建设年产100万吨乙二醇项目,项目总投资133亿元。该项目有一定富余量的甲醛、氢气等工艺中间物料,且公辅设施可以依托。
内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乙二醇项目位于呼和浩特托克托工业园,项目总投资133亿元,采用航天粉煤气化和shell壳牌气化工艺技术、低温甲醇洗工艺技术及Davy公司甲醛氢羧基化工艺技术生产乙二醇。其中美国空气产品公司(AP公司)投资48亿元,承建空分、气化等界区。年产100万吨乙二醇项目于2017年6月确认更换产品方案,由原有的“年产170万吨煤制烯烃及配套精细产品”更换为“年产100万吨乙二醇”。
2021年12月,呼和浩特兴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型精细化学品延链补链一体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征求意见稿公示。
2022年2月9日,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呼和浩特兴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型精细化学品延链补链一体化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情况公示。
本文来源于综合公开信息。
版权声明∶转载流程工业网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jgvogel.cn。
近日中核机械工程盛虹炼化吊装项目部完成1号乙二醇EO反应器吊装,自此4000吨履带吊圆满完成全部设备吊装工作。
2022-02-10 本网编辑
2022年3月15日,内蒙古达拉特旗举行2022年重大项目春季招商引资集中签约大会。其中荣信化工年产80万吨烯烃及下游新材料项目出现在第三轮签约名单中,据悉,该项目于2021年5月进行了环评公示,根据公示,项目总投资100.4亿,项目主体工程包括新建 220 万吨/年甲醇制烯烃装置、新建 45 万吨/年聚乙烯装置、45 万吨/年聚丙烯装置、1.5 万吨/年丁烯-1 装置。
2022-03-19 本网编辑
内蒙古骏平焦化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21年12月22日,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勃湾区和平西街4号,是一家经海勃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成立合法企业,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交通方便,经济活跃,为公司良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内蒙古骏平焦化有限责任公司专注于煤炭及制品销售产品的销售,公司坚持以“团结、创新、高效、坚持”为企业的经营理念,不断完善服务和产品,进一步提升在批发业行业内知名度
2022-03-08 本网编辑
2024-10-24
2024-10-23
2024-10-28
2024-11-15
2024-10-24
2024-10-23
2024-11-05
工业是节能降碳的重点领域,也是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为了回顾 2023 年工业企业在节能降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了解当下的创新技术和应用,《流程工业》编辑部在 2024 年第一期特别策划了“工业碳中和”专题,邀请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工业企业分享观点和产业实践,为广大的流程工业企业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启迪和借鉴。
作者:本刊编辑部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