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8日,万华化学(宁夏)公司30万吨/年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分离项目正式开工。
该项目总投资4.87亿元,位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煤化工园区内,施工工期为12个月,建设内容为30万吨/年分离MDI产品,以万华化学烟台生产基地运输的MDI与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PAPI)混合物(以下简称PM-100)为原料,通过精馏工艺分离出纯MDI和聚合MDI两大类产品,为宁东周边企业及厂区西侧晓星氨纶(宁夏)有限公司提供原料。
生产技术壁垒极高
异氰酸酯是聚氨酯产业链中技术要求最高、投入最大、盈利能力最高的部分。MDI作为制备聚氨酯材料的主要原料,其生产过程涉及到光气化、硝化、加氢等化工行业最危险的反应,且反应过程控制和产品分离难度都很大;同时,由于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等异氰酸酯类产品是反应活性极强的产品,易与水分发生反应,同时其凝固点较低,因此对整个生产过程管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技术壁垒极高。MDI可称为化工行业内综合壁垒最高的大宗产品之一,是少有的超千亿市场产品。
自从拜耳于1937年开发出聚氨酯的工业化技术以来,MDI行业发展迅速,产能、产量都迅速增加。当前,MDI生产技术已经是第六代,万华化学的第七代技术正在研发当中。
从下游应用领域来看,全球范围内MDI最主要的应用是在建筑行业和反应注射模型行业,其中建筑行业占MDI下游需求的52%,反应注射模型行业占MDI下游需求的13%。
聚氨酯板与其他保温材料(如EPS、XPS)相比,虽然性能要更加优越,但价格要贵一倍以上。国外运用聚氨酯作为墙面保温材料起步比较早,下游超过50%用于建筑行业。
我国聚合MDI主要用于冰箱、冷库、建筑保温、汽车等领域,而纯MDI的应用集中在合成革、制鞋、纺织行业。随着国家对建筑环保与汽车轻量化的不断重视,我国MDI消费结构正逐渐向国际化转变。
前五大企业占据88%以上市场份额
由于MDI具备高技术壁垒、高资金壁垒,技术复杂、生产管理难度大,MDI生产技术一直封锁在巨头手中,因此限制了行业新进入者, MDI全球供应呈寡头垄断的局面。
目前,全球MDI总产能约1041万吨/年,前五大生产商分别为万华化学(265万吨/年)、巴斯夫(181万吨/年)、科思创(177万吨/年)、陶氏化学(136万吨/年)、亨斯迈(135万吨/年),产业集中度很高,这五家企业合计占据88%以上的市场份额。
21世纪初,我国生产MDI的厂家仅有万华化学,国内MDI需求需要大量依靠进口来满足。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后经济的快速发展,MDI供不应求,全球开工率一度突破100%,价格飙升。为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万华化学、上海联恒、拜耳等多家公司在我国投资新建或扩建MDI工厂,陶氏在美国、巴斯夫在比利时也有新增产能。
截至2021年底,国内MDI生产商仅有万华化学、巴斯夫、科思创、东曹和亨斯迈五家(上海联恒为巴斯夫和亨斯迈等的合资公司),总产能为458万吨/年,相比2020年底新增了50万吨/年,增幅为12.3%,新增产能主要来自万华化学烟台工业园区的MDI扩能技改项目(50万吨/年)。从产能比例来看,万华化学(230万吨/年)仍高居首位,占比达到53.2%,其次是巴斯夫(61万吨/年)、科思创(60万吨/年)和上海联恒(59万吨/年),亨斯迈和日本东曹产能分别为40万吨/年、8万吨/年。
拟在建产能近300万吨/年
未来几年, MDI拟建及在建产能近300万吨/年,新增产能将主要来自万华化学、巴斯夫、科思创等企业。其中,万华化学拟建及在建产能就达到了140万吨/年,占比近一半,所以未来几年万华化学将是MDI扩产的主力军;科思创、巴斯夫拟建及在建产能分别为50万吨/年、44万吨/年,其余合计约70万吨/年。
01万华化学
万华化学现有在建/拟建MDI项目主要位于宁波基地和福建基地。万华化学(福建)MDI产业园项目落户福清江阴港城经济区,一期拟新建年产40万吨MDI项目,已于2020年3月正式动工,2021年8月21日举行大型设备安装开工仪式,将于2022年9月份工程竣工、2022年底产出合格MDI产品。
万华福建产业园西区将依托江阴化工新材料专区,利用良好的世界级港口、配套的产业链集群,全部建成后将形成160万吨/年MDI的产能规模,辐射华南及东南亚市场。万华福建基地也将成为烟台和宁波之后公司的第三大生产基地,若万华所有规划或在建的MDI产能全部投产,万华MDI全球总产能将达到485万吨/年,全球市占率有望上升到35%以上,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稳固。
2021年5月,万华化学官网发布公告,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拟在宁波大榭开发区环岛北路39号现有厂区内实施MDI/HDI技改扩能一体化项目和180万吨/年MDI技改项目。
万华化学对现有的MDI装置进行扩能改造,最终将一期MDI装置产能由现有40万吨/年扩建至60万吨/年,二期MDI装置产能由现有80万吨/年扩建至120万吨/年,合计全厂具备180万吨/年的MDI生产能力;万华化学还计划新建一套28万吨/年改性MDI生产装置,合计全厂具备30万吨/年的改性MDI生产能力。
此外,万华化学曾宣布将在美国建设40万吨/年MDI项目。目前,该项目仍在规划当中。
02巴斯夫
巴斯夫在建及拟建MDI项目主要是上海巴斯夫9万吨/年MDI精制扩建项目和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盖斯马(Geismar)的Verbund工厂的MDI扩能项目。
2021年10月9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对上海巴斯夫聚氨酯有限公司MDI精制扩建项目影响评价信息进行报批前公示。该项目计划总投资3.4亿元,建设MDI产能9万吨/年精制装置以及配套储罐区。该项目计划2022年1月开工,2023年8月竣工投产。
此外,巴斯夫位于路易斯安那州盖斯马Verbund工厂的MDI扩能项目正在按计划进行。
第一阶段是建造一套新的MDI合成装置,该阶段已完成并开始运行。同时,一套旧的MDI合成装置已不再使用。
第二阶段的建设目前正在进行中,巴斯夫将扩大几个上游装置,将盖斯马综合设施的MDI总产量提高大约三分之一。
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巴斯夫在盖斯马工厂的MDI产能将达到60万吨/年。
03科思创
2021年9月28日,科思创宣布,在暂停2020年初在美国建造一个装置的计划后,它打算建设一个世界规模的MDI工厂。
科思创表示,该工厂预计将在2026年投入使用,比最初预测的启动日期晚两年,工厂的产能也可能在最初预测的50万吨/年左右。
另外,科思创在西班牙塔拉戈纳工厂的5万吨/年增产项目仍在进行中,但预计到2025年,而不是2017年底首次宣布该项目时最初估计的2022年。
04锦湖三井
2021年4月,锦湖三井化学公司表示,它将投资约4000亿韩元(3.581亿美元),以扩大其在韩国西南部地区的化学品制造工厂。
韩国合成橡胶制造商锦湖石化和日本三井化学的合资公司表示,其股东批准了扩大首尔西南455公里处丽水的二苯基二异氰酸甲酯(MDI)工厂的投资计划。
锦湖三井化学表示,当2024年扩建完成后,锦湖三井化学的MDI年产能将从目前的40万吨/年上升到61万吨/年,预计将提高超过1.5万亿韩元的销售额。
05烟台巨力
新疆和山巨力(烟台巨力的子公司)年产40万吨MDI项目位于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奎东特色产业园新疆和山巨力化工有限公司现有厂区内。该项目计划总投资466424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为40万吨/年MDI项目生产装置,MDI合成方法采用光气化法。2020年1月19日,新疆发改委对该项目进行核准前公示。
END
从供给来看,近年来我国MDI产能稳步增长,增速逐渐放缓,未来随着产能释放MDI供给将继续增长。
从需求来看,聚合MDI下游消费占比最大的是冰箱冰柜,近两年冰箱冰柜出口需求的增长趋势向好,将拉动聚合MDI市场需求的增长。
本文来源于综合公开信息。
版权声明∶转载流程工业网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jgvogel.cn,电话:16601379371(同微信)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2年5月14日烟台市生态环境局对下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决定。现将作出的审批决定情况予以公告,公告期为2022年5月14日-2022年5月24日(7个工作日)。
2022-05-17 本网编辑
2022年5月8日上午,宁夏召开2022年全区第二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全区23个分会场以视频形式与主会场联动开工,宁东基地分会场设在万华化学(宁夏)公司30万吨MDI分离项目开工现场,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各部门(单位)、宁东镇、直属公司、派驻机构、服务单位干部职工代表及项目建设、施工单位代表参加了推进会。
2022-05-10 本网编辑
“选址、开工规划、规模、投入金额等最终决定将在今年年底之前公布。”在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公布的2022年上海重大建设项目清单中,列有科思创60万吨MDI扩建项目。对于该项目进展情况,聚合物巨头科思创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雷焕丽表示,目前该项目可行性研究进展顺利,相关计划在超前推进。
2022-03-10 本网编辑
2024-12-17
2024-12-24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7
2024-12-20
2025-01-10
工业是节能降碳的重点领域,也是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为了回顾 2023 年工业企业在节能降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了解当下的创新技术和应用,《流程工业》编辑部在 2024 年第一期特别策划了“工业碳中和”专题,邀请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工业企业分享观点和产业实践,为广大的流程工业企业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启迪和借鉴。
作者:本刊编辑部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