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是在“减油增化”大趋势和“双碳”目标大背景,高位统筹“陕甘宁青蒙”五省区炼化业务整体规划,综合考虑西部原油、乙烯原料资源条件,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事业,谋划布局产业转型发展的重大项目。
将陆续开建三个百万吨级乙烯及新材料装置,分别为:兰州120万吨/年乙烯装置,兰州100万吨/年新材料装置,长庆二期120万吨/年乙烷制乙烯装置。
近年来,兰州石化以科研创新为引领,积极拓展多基地产业布局。依托炼油催化剂知识产权优势,建设了福建长汀催化剂基地,兰州基地则推进炼油到化工全系列催化剂科研攻关,催化剂产业规模进入全球前五。
依托兰州橡胶研究基地不断拓展产品种类,特种橡胶产业规模列全球第三,亚洲第二,国内第一,液体橡胶在航天、航空领域做出巨大贡献。
兰州基地二个百万吨项目
兰州石化西固基地二项工程区位确定。
120万吨/年乙烯项目位于化工一区46万吨/年乙烯装置东侧至兰州供水集团西界,含现2*6000m3/年制氧、1900吨/时制供水、10万吨/年苯胺、110kV变配电等。
百万吨/年新材料项目位于供水集团东侧,炼油区西侧,电厂南侧。
高分子聚烯烃、芳烃、茂金属、电容膜、特种橡胶等科研、试验装置位于石化二区。
全系列催化剂、精细化工、润滑油、燃料油等科研、试验装置位于炼油区。
对乌兰、石兰、兰成渝、兰西郑、中川机场等原油、成品油、航空煤油输送网及调和、储备库改造。
对石岗、颖川堡两个危险化学品编组站改造,完善到兰州北编组站、河口集装箱编组站、陈官营分配站的铁路网。
长庆乙烷制乙烯项目
2021年兰州石化长庆一期,陕西榆林80万吨/年乙烷制乙烯装置建成,这是我国第一套乙烷制乙烯装置,拥有独立知识产权,2022年6月完成定产,科研成果转换成功。
2022年兰州石化长庆二期,内蒙古鄂尔多斯120万吨/年乙烷制乙烯装置开始筹建。
这是陕甘宁青蒙资源调配的又一重大工程。
为确保区域高质量发展和产品升级,加快独立知识产权成果转换,由中石油在兰各研究院、设计院,中石油在甘企业,兰州大学等共同筹建的兰州石化科创及信息化中心于2022年10月在兰成立,2025年科研投入将达到10亿元/年。
抵抗外来冲击,为页岩气综合利用带来示范
兰州石化长庆乙烷制乙烯项目的建成投产,对中国页岩气进一步综合利用也起到了示范作用。
页岩气革命成功后,美国乙烷产量不断增长,乙烷裂解乙烯的利润率几乎是裂解石脑油利润率的两倍。从2020年前,超1000万吨/年的新增乙烯产能陆续在美国投产,给全球市场带来新压力。可预想,未来几年,随着美国新增乙烯产能陆续释放,在本土不能消化的情况下出口量将不断增加。
当我国乙烷进口依赖增加,势必加剧化工市场竞争压力。当下,我国乙烯工业主要以液态石脑油和其他更重的油品为原料,乙烷和LPG等轻质原料所占比例还很小。而从页岩气中提取富乙烷资源作为乙烯装置的替代原料,是中国乙烯行业抵抗外来冲击最有效的举措。
中国拥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可采储量为36万亿立方米,是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的热点领域。为加快页岩气产业化进程,中国已成立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设立页岩气重大专项攻关,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
长庆乙烷制乙烯项目的建成投产,证明了中国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实力,也为能源行业进一步投身于页岩气提取乙烷带来推动作用。
文章内容来源石化新闻及超级石化等公开信息,图片来源:兰州石化,转载平台:石化新闻微信,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流程工业网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jgvogel.cn,电话:16601379371(同微信)
近日,兰州石化收到华东销售公司反馈,江苏正大天晴药业正在开展兰州石化高压聚乙烯医用料LD26D替代进口医用料巴塞尔3020D工作,即将进入采购环节,标志着兰州石化逐步走上代替进口产品的“快车道”。
2022-07-08 本网编辑
2022年3月29日,兰州石化公司3.5万吨/年特种丁腈橡胶装置项目顺利建成中交,标志着这一项目建设取得关键性突破,全面进入投料开工阶段。
2022-04-04 本网编辑
2024-10-24
2024-10-23
2024-10-28
2024-11-15
2024-10-24
2024-10-23
2024-11-05
工业是节能降碳的重点领域,也是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为了回顾 2023 年工业企业在节能降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了解当下的创新技术和应用,《流程工业》编辑部在 2024 年第一期特别策划了“工业碳中和”专题,邀请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工业企业分享观点和产业实践,为广大的流程工业企业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启迪和借鉴。
作者:本刊编辑部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