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年产230万吨新能源及高分子材料产业化建设项目
项目地点:四川达州普光化工园区
项目用地:拟总规划用地2,800亩
项目实施主体:四川美联
项目投资:总投资100亿元
项目进度:项目分三期建设——
一期预计投资30亿元,建设年产90万吨硫酸装置、年产20万吨钛白粉装置,年产30万吨高端塑料色母粒、60万吨硫酸亚铁。一期建设期限为30个月,预计2025年6月底前试生产;
二期预计投资45亿元,建设年产120万吨硫酸装置、年产30万吨钛白粉装置,年产50万吨高端塑料色母粒、90万吨硫酸亚铁;二期建设期限为12个月,预计2026年6月底前试生产;
三期预计投资25亿元,建设15亿平方米动力锂电池隔膜生产线。三期建设期限为18个月,预计2027年底前试生产。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完善产业链条。本次建设项目的前两期项目均有建设硫酸装置和钛白粉装置,可以生产钛白粉和副产品硫酸亚铁(生产新能源材料磷酸铁、普鲁士蓝的中间原料),并将钛白粉作为原料直接用于生产白色母粒,实现白色母粒的一体化生产。同时,公司采用硫磺制酸的过程会产生大量蒸汽,可用于生产电池湿法隔膜,而公司在此地生产湿法隔膜可以更加贴近西南市场,为附近的电池厂商及时高效提供湿法隔膜产品和服务。
2、扩大营收规模。本次项目的实施将扩大公司主营产品色母粒和锂电池湿法隔膜的产能,有效降低产品成本,丰富公司的产品系列。
3、宣汉县天然气资源丰富,普光气田即位于宣汉县普光镇,是中国第二大气田,同时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本项目落地宣汉县,有利于保障用于生产钛白粉的基础能源材料天然气的供给充足,价格优惠,且不受阶段性“气荒”“气短”等问题的影响。
4、宣汉县拥有丰富的硫磺、硫酸钾、铁等矿产资源,是亚洲最大的液体硫磺生产基地。本项目就地直接使用液体硫磺制造硫酸,可以享受优惠的液体硫磺价格,省去购买价格较高的固态硫磺、长途运输、将固态硫磺熔融使用等环节,能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美联新材
美联新材主营产品包括色母粒、三聚氯氰、电池湿法隔膜(基膜和涂覆膜)和熔喷无纺布。公司控股子公司安徽美芯的主营业务为用于锂电池、钠电池和半固态电池等湿法隔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子公司安徽美芯目前已有1.5亿㎡隔膜产能投产,另外1.5亿㎡的产能也将年内建成投产。2023年,计划陆续新增6亿㎡产能。
9月18日晚,七彩化学和美联新材先后发布公告,双方计划共同投资25亿元,建设“年产18万吨电池级普鲁士蓝(白)项目”,致力于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普鲁士蓝(白)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助推钠离子电池产业发展。
文章内容来源巨潮资讯,图片来源:宣汉发布,转载平台:巨潮资讯,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流程工业网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jgvogel.cn,电话:16601379371(同微信)
2022年11月2日 — 面向中国汽车售后市场,固力顺®发布全新研发的新能源冷却液产品。此款即用型冷却液固力顺®G22 E+™专为间接冷却系统开发,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除了提供众所周知的保护效果外,还具有低电导率特性,并可在接触电压时保持稳定的低电流。
2022-11-02 巴斯夫
2022年9月7日上午,盛虹化工新材料项目开工仪式在连云港石化基地盛虹新材料产业园内隆重举行。作为2022年江苏省重大项目,盛虹化工新材料项目以新能源材料为主,规划建设70万吨/年EVA、PO/SM及多元醇、高端聚烯烃等项目。这是盛虹“大化工平台+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1+N产业格局的纵深推进,将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项目建成后,盛虹EVA产能将达到100万吨/年,其中光伏级EVA全球市场占比将超过40%,列世界第一。
2022-09-13 本网编辑
2022年9月7日,盛虹化工新材料项目开工仪式在连云港石化基地盛虹新材料产业园内举行。 作为2022年江苏省重大项目,盛虹化工新材料项目以新能源材料为主,规划建设70万吨/年EVA、PO/SM及多元醇、高端聚烯烃等项目。
2022-09-09 本网编辑
2024-10-24
2024-10-23
2024-10-28
2024-11-15
2024-10-24
2024-10-23
2024-11-05
工业是节能降碳的重点领域,也是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为了回顾 2023 年工业企业在节能降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了解当下的创新技术和应用,《流程工业》编辑部在 2024 年第一期特别策划了“工业碳中和”专题,邀请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工业企业分享观点和产业实践,为广大的流程工业企业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启迪和借鉴。
作者:本刊编辑部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