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化学——作为共和国长子,拥有70年发展史,设计建造我国90%的化工项目、70%的石油化工项目、30%的炼油项目,助力我国由“一穷二白”变成化工大国,由全面进口到全面“走出去”转变;
这是中国化学——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排头兵,在全球完成工程项目7万多个,业务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位居全球油气服务领域第一;
这是中国化学——秉承“化工报国、化工强国”使命,全力打造“两商”,建设研发、投资、设计、建造、运营一体化的世界一流企业。
从解决人民群众“吃饭穿衣”问题,到促进我国化学工业体系建立,从振兴民族化学工业,到建设化学工业强国,中国化学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是国家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奉献者,也是“国之大者”的践行者。与祖国共成长的中国化学砥砺前行七十载,昂扬奋进新时代,奏响最美的时代华章。
这,就是中国化学!
中国化学的70年,既是一家企业筚路蓝缕的创业史,也是一部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党中央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以实现国家工业化,改变旧中国的贫穷落后面貌。
1953年,一个化工兴国的梦想发轫,承载着解决人民“吃饭穿衣”问题的使命,中国化学的前身——国家重工业部化学工业管理局应运而生。
1954年,毛泽东视察由中国化学设计的天津永利沽厂改扩建工程
“一五”时期,中国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设备引进,中国化学承建了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中的全部化工项目。吉林、兰州、太原三大化工区迅速建成,奠定了新中国化学工业基础,生产的化肥和农药,大幅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60年代,通过自主研发自行制造和安装,建设了衢州化工厂、吴泾化工厂、广州氮肥厂等一大批中型和小型氮肥厂,为实现农业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解决人民吃穿难问题发挥了巨大作用。
能固国防安兆姓,关山塞北几英雄。在解决百姓“吃饭穿衣”问题的同时,中国化学也为保障国家安全立下汗马之功,成功研发20多项重要化工材料,助力核工业、航空航天等事业发展。仅用4个月的时间开发出关键原料,为推动实施“两弹一星”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世纪70年代,农业生产的粮食产量增长有限,棉花产量反而有所下降,而全国的人口却大幅增加到8亿,人民群众吃饭穿衣的问题更加突出。
1973年,中国从西方国家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技术引进,中国化学承建了13套大化肥装置和4套化纤装置。这些装置的建成,极大提高了我国化学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择一事初心不忘,匠心志报国情深。在那个贫瘠的年代里,中国化学扛起国家重任,建成新中国第一个抗生素生产厂、第一个硝铵厂、第一个化肥厂、第一个新建轮胎厂、第一个大型磷矿基地、第一个大型感光材料生产基地、第一套聚氯乙烯装置、第一套维尼纶生产装置……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支柱性产业迅速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衣食住行和生命健康。
时至改革开放年代,中国化学将自己作为市场经济的一员,主动参与市场竞争。从单一业务到总承包,从事业单位到企业,从国内到海外,主导和参与了我国所有的重大化工项目,承担了一批国际合作、引进吸收的大型项目,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世界第一”。
从中国企业首次以国际通行的工程承包方式走出国门承建孟加拉国吉大港大化肥工程,到以工程承包带动成套设备出口先河的印尼年产15万吨联碱装置,再到中国第一个买方出口信贷工业项目印尼托拉萨电站,中国化学通过与国际工程公司的合作,学习先进的工艺技术和项目管理理念,依托完成重大工程项目推动技术创新,中国化学完成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
1993年,江泽民视察由中国化学参股并承建的大连西太平洋炼油厂
2005年,在胡锦涛的见证下,中国化学签署越南海防磷酸二铵项目
2004年初,随着国际石油价格持续飙升,世界能源进入多元化时代,基于“贫油、少气、相对富煤”的基本国情,中国化学提出以煤化工为突破口,打造世界一流钻石型企业。通过苦练内功和多方探索,加大产学研技术应用,中国化学牵头组建新一代煤(能源)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国家能源低阶煤综合利用研发中心,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建立一批省级、市级技术中心以及博士后工作站,成功运作中国第一个BOOT大型境外投资项目印尼巨港电站,建成中国第一个以完整BLT形式执行的境外投资项目印尼散装尿素仓储系统,建设开创中国污水处理TOT运作模式先河的合肥王小郢污水处理厂,中国化学“产-学-研-设”的探索正转化为生动实践。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化学承建的煤化工项目现场,肯定了我国在煤化工领域取得的创新成就,发出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精神正是中国化学人的真实写照。
轻舟已过万重山·奋进的时代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
2017年,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中国化学进入跨越发展新阶段。
面对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化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中国化学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增长,在没有实施大的并购重组、累计消化各类历史潜亏100多亿元的情况下,2022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员工收入分别是2016年的3.2倍、3.6倍、3.8倍、2.6倍,发展速度和质量持续保持在央企前列,用5年时间再造了两个中国化学,实现了“涅槃”。
2017年,开展“解放思想 凝心聚力 共谋发展”大讨论及建言献策活动,提出中国化学中长期发展战略,后进一步完善为“三年五年规划、十年三十年愿景目标”。
2018年,全面加强企业管理,大力推进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企业可持续发展基础得到夯实。
2019年,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共同见证下,中国化学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成功签约俄罗斯纳霍德卡化肥公司年产180万吨甲醇项目
2019年,在中俄两国元首的共同见证下,签约全球单系列最大甲醇项目,同年10月又成功签署俄罗斯波罗的海化工综合体项目“千亿大单”,创造了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中国化学模式”。
2020年,“1总院+多分院+N平台”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基本建立,科研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2021年,在世纪疫情冲击下,转压力为动力,深化落实“五大经营理念”,充分发挥融资平台作用,百亿定增圆满完成,股份公司市值同比增加162.9%。
2022年,国内首台套采用自有技术的天辰齐翔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丁二烯法己二腈工业化生产项目开车成功并产出优级产品
2022年,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己二腈项目顺利投产,填补了国内技术和产业空白,央视《新闻联播》进行报道。
2023年,中国化学迎来70岁诞辰。
……
改革是企业强大的发展动力,也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2017年以来,中国化学的改革让人和劳动、管理、技术、资本各要素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使得这艘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中国化学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度服务“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把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作为推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作为构建“不能腐”体制机制的重要抓手,实现了“四个转变”,确保了“工程优质、干部优秀、效益优良”;把市场化机制作为改革的“催化剂”,持续在细化、量化、科学化上下功夫,打破干部的“铁交椅”、员工的“铁饭碗”、收入分配上的“大锅饭”,敢于动真碰硬,不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真正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布局全球,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动“科技创新+技术转让+特色实业”一体化发展,攻克己二腈、冷氢化多晶硅等一批“卡脖子”技术,形成一批重大成果。
2023年10月,中国化学召开产业链融合发展推进会
党的领导是旗帜,是做好各项事业的根本保证。中国化学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党建责任制考核连续4年被国资委评为“A级”,纪检工作连续4年被驻国资委纪检监察组评为“优秀”,巡视工作连续2年被国资委评为“优秀”,政治优势已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企业品牌形象也得到全面提升,新华社民族品牌、央视《信物百年》、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一张张闪亮的名片,是中国化学跨越发展的鲜活明证。
70年的创业历程让中国化学深知,只有紧跟国家战略、紧扣时代主题,才能牢牢把握自身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定位,确保企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2021年,中国化学提出打造“两商”——工业工程领域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高端化学品和先进材料供应商。由原来“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单一发展模式,向“科研创新+化工实业+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的新发展模式转变,企业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踏上新征程。
这个战略选择,既是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也是源自对形势发展的科学判断,更是中国化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化学承建德国企业在华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项目
强化立身之本,打造工业工程领域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就是要提供让客户感动的一流服务。中国化学致力于充分发挥工程转化核心功能,为全球客户提供规划、设计、投资、建造、运营、检维修全生命周期服务,持续巩固化工领域传统优势和“国家队”地位。
中国化学承建世界最大单体炼油项目——尼日利亚丹格特炼油项目
在确保油气服务领域全球第一地位不动摇的同时,坚持走好专业化和相关多元化道路,发挥专业优势,围绕化学工程领域,积极向基础设施、环境治理、实业等相关业务领域和上下游业务领域拓展。从工厂全生命周期到园区全生命周期,中国化学既可以解决客户痛点、满足其多元化需求,同时也能够打造自身新的业务增长点,实现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角色进化。
中国化学投建的硅基纳米气凝胶复合材料项目
壮大实体经济,打造高端化学品和先进材料供应商,就是要提供让客户满意的一流产品。聚焦主业实业,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聚内外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现代产业链链长,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以被国外垄断的、国内尚未工业化生产的“卡脖子”技术为突破口,找准新材料、新能源、化工工艺、核心装备等发力点,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已在己二腈、气凝胶、可降解塑料、己内酰胺、高端装备等方面取得突破,投建的实业项目安全稳定运行。HPPO、煤制乙二醇、相变材料、磷氟新材料、柴油机高效环保催化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实业项目有序落地,为加快打造“高端化学品和先进材料供应商”提供新动能。
中国化学投建的可降解材料PBAT项目
化工兴则百业兴。我国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之路,而这也是中国化学挺立起国家化学工业崛起脊梁的创业之路。
这不平凡的七十年,是几代中国化学人在党的领导下,
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70年,
主动求变、驰骋全球的70年,
革新图强、多元发展的70年,
科技强国、产业报国的70年。
七十年白驹过隙,中国化学走过了一条“薪火相传”的精神之路,展现了回应时代、呼应时代、接续向前的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中国化学人必赓续奋斗,坚定不移打造“两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文章内容来源中国化学,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流程工业网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jgvogel.cn,电话:16601379371(同微信)
当地时间10月20日上午,在中国化学总经理文岗,安哥拉矿产资源、石油和天然气部长迪亚曼蒂诺·阿泽维多,本哥拉省省长路易斯·努内斯和国家石油公司董事长加斯帕尔·马丁斯等共同见证下,中国化学国际工程公司与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炼化公司签署洛比托炼油厂项目EPC合同,标志着安哥拉最大炼化项目正式启动,成为“一带一路”合作又一重要成果。
2023-10-25 中国化学
经中央企业交易团、国家卫生健康委交易团、各地方交易团等单位推荐,共有500家影响力大、采购力强、社会关注度高的国内企业成为第六届进博会重要采购商。在展会期间,重要采购商享有贸易对接、参观导览、入场便利等多方面的权益。
2023-10-24 进博会
10月10日,陕西省榆林高新区2023年第四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开工仪式在中国化学年产5万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项目现场举行。
2023-10-13 本网编辑
2024-12-17
2024-12-24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7
2024-12-20
2025-01-10
工业是节能降碳的重点领域,也是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为了回顾 2023 年工业企业在节能降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了解当下的创新技术和应用,《流程工业》编辑部在 2024 年第一期特别策划了“工业碳中和”专题,邀请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工业企业分享观点和产业实践,为广大的流程工业企业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启迪和借鉴。
作者:本刊编辑部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