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风起,中石化先天优势明显
中国石化拥有3万多座加能站,具有布局加氢站的先天优势。截至目前,国内网络占有率30%左右,基本覆盖了“3+2”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已经成为全球建设和运营加氢站最多的企业。
中国石化目前加氢能力已经达到2万吨/年,氢气加注量连续三年增长率超过100%,根据北理工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发布数据,中国石化加氢量市场份额约为40%,已经成为全国氢气零售销售量最大的企业。
从北部的内蒙古到南部的海南岛,从东部沿海的江浙沪地区到西部的川渝地区,均有中国石化加氢站服务客户的身影,中国石化加氢站的技术,也在不断革新。截至2023年,中石化已在全国建成98座加氢站,是全球建设和运营加氢站最多的企业,大约占了国内加氢站总量的25%左右。" 十四五 " 期间,中石化将加快发展以氢能为核心的新能源业务,拟规划布局 1000 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7000 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
总结来说就是中石化目前加氢站数量全球第一,氢气销量全国最大,连续三年增长率超过100%,优势明显。
大项目布局,价格更有优势
制氢方面,中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已经建成投产,总投资达近30亿元。
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自2023年6月30日顺利产氢以来,截至12月21日,项目已平稳运行4200小时,累计向用户端塔河炼化输送绿氢2236万立方米,随着塔河炼化生产装置完成扩能改造,绿氢输送量将逐渐增加,预计到2025年四季度,输氢量将达到2万吨/年。
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是中国石化打造第一氢能公司的重点绿氢示范工程,由中国石化新星公司负责实施。项目的全面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首个万吨级绿氢规模化工业应用实现零的突破。据悉,全球已投产的项目中,仅有新疆库车绿氢项目电解槽规模达到260兆瓦。
项目通过光伏产生的电能去电解水制氢,现已具备年产2万吨绿氢、储氢21万标立方(Nm³/h)和每小时输氢2.8万标立方的能力。而根据去年8月份央视的采访,这个项目的绿氢制取成本已经低到了18元每千克。而Mirai平均每100公里消耗0.55公斤氢,氢燃料在国内的价格大概在30元/公斤左右,氢燃料汽车的用车成本已经低于燃油车,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像库车的光伏制氢项目投产,氢气的价格会更低。
氢气的运输方面,传统的储氢罐卡车,存在需要加压运输,运输量小,运输成本高的问题,中石化目前正在推进“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项目,这条管道的氢气运输能力,将达到50万吨每年。该管道起于内蒙古乌兰察布,一期规划终点是地处北京的燕山石化,全长500多公里,是国内首条跨省份、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
因此,虽然长管拖车仍是我国长距离氢气运输的主流方式,但这种方式成本较高、效率较低,也是造成终端用氢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极大制约了产业链发展。据了解,如果采取汽车运输,那么输氢成本最终可能会占到终端售价的40%至50%。
而输氢管道可以实现大规模、长距离输送氢气,并且兼顾经济性。
专利优势及7个氢走廊重点区域布局
说到氢能源,很多人会想到日本的氢能源汽车,担心发展氢能会给日本去做嫁衣,日本已经形成了专利垄断,但是形势已经扭转,中石化的专利数高达708件,而整个日本,所有关于氢能的专利,只有675件。
氢能的发展目前依然面临氢燃料汽车价格过高,加氢体系建设不完备,氢气的运输和储存成本高等问题,但是,氢能的前景广阔,氢能是能源转型中备受瞩目的一环,氢能市场是一片万亿蓝海。中国氢能联盟预计,2020年至2025年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2026年至2035年产值有望达到5万亿元。而中石化,这个我们印象中主营油气的企业,已经提前布局了。
重庆,中国石化首座加氢站——半山环道综合加能站近日正式建成,该站是国内首座应用储氢井技术的加氢站,大大降低了占地面积,提高了储氢安全性。该站日供氢能力 1000 公斤,还可提供加气、充电等多种服务,每天可满足 100 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用氢需求。
广西南宁,我国首座商业化分布式氨制氢加氢一体站——广西石油南宁振兴加能站建成并成功试投产。该站采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低温高效分布式氨制氢成套技术,日产500公斤99.999%高纯度氢气,制氢规模为同类型最大,可满足40多辆氢燃料车用氢。标志着中国石化已掌握分布式电解水制氢、天然气制氢、甲醇制氢和低温氨制氢全套站内制氢技术。
打造氢能走廊,着力织密7个氢走廊重点区域,依托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建设加氢干线
中国石化正在着力打造成渝万、京津唐、沪嘉甬、济青、郑汴洛濮、呼包鄂乌、粤港澳大湾区7个氢走廊重点区域,依托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建设加氢干线,联通、激活氢能产业。其中成渝万、京津唐、沪嘉甬和济青4条氢能走廊已经初步打通,开始试运营;郑汴洛濮、呼包鄂乌、粤港澳大湾区3条氢走廊已有加氢站布局。
打造川渝氢能走廊。在重庆,中国石化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建成投产3000标准立方米/时的供氢中心,生产出的高纯氢纯度达99.999%,通过管道送至重庆石油长寿加氢综合能源母站,并由管束车配送至加氢子站供氢燃料电池车使用。与地方政府平台企业沟通合作,加大各类型氢能车辆推广应用力度,目前轻卡、重卡、环卫、公交等氢能车辆累计已推广超300辆;在站点建设方面,已建成投运4座加氢站,并继续在成渝、渝蓉、渝遂、渝万等高速公路沿线加快布局。
打造京津唐氢能走廊。在物流繁忙的京津沿线,中国石化抢抓当地氢能产业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结合天津市新能源规划,建成投运天津首批商用加氢站——天津石油空港西十四道、临港十六路站,填补了天津保税区空港、临港区域加氢市场的空白。积极拓展与大型物流企业的合作,将北京青云店加氢站和天津空港西十四道加氢站作为重要补氢场站,与京东、宜家等企业签订运输服务协议,为往返在京津两地间的氢燃料电池物流运输车辆提供能源保障,成功构建京津货运零碳物流新模式。
打造沪嘉甬氢能走廊。在氢能发展迅速的长三角地区,具备大重量、长距离运输能力的氢能重卡逐步投入市场使用。中国石化积极推动在浙江、在上海布设加氢站点,成功建成国内首座采用微管网输氢的浙江嘉兴平湖滨海大道加氢站、国内首座同时满足35兆帕和70兆帕氢气加注需求的上海青卫油氢合建站。往返于上海金山和浙江宁波镇海间的氢能重卡续航半径延展至宁波地区,成功开启沪浙线化工产品零碳物流新模式,初步打通“环杭州湾”的沪嘉甬氢走廊。
中国石化积极参与国家、地方、行业、团体等氢能规范标准体系制定,推动技术创新与标准融合发展,为氢能产业稳健发展提供保障。在住建部的指导下,中国石化牵头完成了国家标准《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的修订工作,将原有加油加气站标准修编为油气氢合建站标准;中国石化牵头编制的《制氢加氢一体站技术指南》已正式发布。
近年来,中国石化积极推进全产业链氢能技术应用,在新疆库车建成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启动建设3万吨/年绿氢项目、在乌兰察布推动10万吨/年绿氢项目,促进炼化业务化石能源替代;相继在燕山石化、广州石化等9家企业投用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为我国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了强劲支撑。
或许,这就是中石化加快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引领氢能产业链发展的原因。
文章内容来源中国石化、消费者日报网、玩车情报等公开信息,流程工业整理编辑,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流程工业网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电话:16601379371(同微信)
加氢站作为氢能产业终端应用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双碳”背景下推广氢能布局的关键环节。现有加氢站的建造和设计过程中存在不合理和不符合产业发展的现象。本文主要从反向监测氢气纯度控制、加氢站冷却系统节能控制、站内制氢加氢一体化节能减排优化、氢气压缩机节能等多个方面对加氢站的节能减排和降本增效提出优化措施,为后续加氢站的设计和建造进一步优化提供合理建议。
2024-03-01 王江涛
目前,全球政要和经济学家都在致力于氢能的推广使用,并积极找寻解决方案。大范围使用氢能,不仅要确保氢气的顺利生产及良好存储,还要确保氢气能从生产地点顺利运输至使用地点。氢气存储和输送线路需要高额的投资,这让已经具备相关技术和材料的管道行业备受瞩目。管道行业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2024-01-04 Tube全球管材管道展览会
加氢是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的反应,涉及加氢反应的工艺过程为加氢工艺,主要包括不饱和键加氢、芳环化合物加氢、含氮化合物加氢、含氧化合物加氢、氢解等。
2023-11-28 化工安全云
2024-12-17
2024-12-24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7
2024-12-20
2025-01-10
工业是节能降碳的重点领域,也是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为了回顾 2023 年工业企业在节能降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了解当下的创新技术和应用,《流程工业》编辑部在 2024 年第一期特别策划了“工业碳中和”专题,邀请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工业企业分享观点和产业实践,为广大的流程工业企业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启迪和借鉴。
作者:本刊编辑部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