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带来《我国废塑料“变废为宝”潜力巨大 建议加快开展资源化利用》的提案,他建议:一是加强宏观指导和示范引领,加快推动低值废塑料资源化利用。二是加强科技支撑,以化学回收技术突破引领废塑料资源化利用。三是完善分层次全覆盖回收体系,推进废塑料回收行业转型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月明带来《加大禁限塑政策执行力度,支持可降解塑料产业发展,助力解决“白色污染”》,她建议:加强“禁塑令”执行和监管力度,禁止传统塑料进入禁限塑终端消费领域。压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把“禁塑令”的实施成效,作为评选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旅游城市的评价指标。进一步完善可降解产品标准体系,加强产品质量检测认证和标识管理,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景虹提出加快推动废塑料化学循环有效应对塑料污染治理。他建议一是明确废塑料化学循环战略定位。二是明确化学循环的产业发展定位。三是建立与化学循环相匹配的废塑料回收体系。四是推进化学循环示范试点工程建设。
氢能
全国人大代表、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2024年两会上带来《支持绿氢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他建议:一是鼓励可再生能源制氢,支持离网制氢项目申报。对离网制氢项目的申报,政府给予相应政策、税收补贴,开通离网制氢项目申报流程的绿色通道,将绿氢和绿氢化工纳入绿色金融重点支持对象,降低绿氢项目贷款利率以及土地、税收等成本。二是明确政策要求,促进绿氢多应用场景落地。明确绿氢作为原料比例不低于5%~10%,实现对现有煤制氨、醇、冶金等的逐步替代。明确氢化工的碳减排量,将非电领域的高碳排行业纳入碳减排。三是完善技术标准和体系建设,做好行业准入。建议对绿氢、绿醇、绿氨制定相关国家标准,加强制氢装备认证管理,解决相关贸易壁垒问题,出台国家级制氢质量、检测评价等基础标准,出台绿氢化工标准规范,完善碳交易体系,推动绿色能源碳资产管理平台的应用和普及。四是取消绿氢复合项目进入化工园区的限制。建议全国性取消电解水制氢、氢基化工(甲醇、合成氨等)必须进入化工园区的限制;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手续;尽快出台产业链相关安全管理规范,建立完善检测认证、质量监管、安全监测、标准规范体系,促进绿氢市场应用。
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月明在2024年两会上建议《支持煤化工与绿氢、天然气产业耦合发展》。她建议:支持煤化工产业与绿氢、天然气耦合发展,提升整体绿色发展水平。具体有两个方面:一是支持绿氢技术开发和项目建设,降低绿氢成本,提高供给能力。二是在国家规划的煤化工聚集区,支持企业根据所在区域能源特点,因地制宜探索减碳方式。在天然气供应较充足的非煤化工聚集区,支持现有企业在不增加煤炭用量的前提下,采用与天然气耦合技术,实施技术改造,降低碳排放。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亿华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强他提交了《关于抢抓能源转型机遇加快构建氢能产业生态的建议》,建议:对于加快构建氢能产业生态,张国强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是推动氢能规模化应用,以规模带动产业提质降本。建议以市场应用为牵引,有序推进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拓展在储能、发电、冶金、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二是打造低成本绿氢保障,支撑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展绿氢是低碳驱动下全球能源革命的共识性解决方案,成本是目前制约绿氢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议通过财政支持与碳市场机制协同的方式,有效降低绿氢成本。三是突破产业发展政策瓶颈,推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国家和地方在政策具体执行方面仍需突破瓶颈,如支持在非化工园区就近制氢及制绿氨、绿色甲醇等绿色氢能衍生物,推动氢能作为能源管理,允许土地性质为非商业用地的加氢站对外经营等,建议国家层面统筹建立氢能发展组织协调机制与跨部门联席机制,及时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项重大问题,研究制定国家层面统一的氢能管理制度,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稳步开展试点示范。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学科带头人、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八研究所科技委主任郭建增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组建海洋氢能产业发展国家队,集中优势资源攻关,推动海洋氢能快速发展。在郭建增看来,海洋氢能是氢能产业的重要领域和未来潜力所在,在我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支持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集中优势资源攻关,对于快速抢占海洋氢能产业发展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海洋氢能产业有利于深入推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解决海上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问题,应对国际绿色航运要求以及实现氢能全产业链技术装备自主可控。郭建增提出4条建议:第一,加快出台海洋氢能发展总体实施方案。第二,组建海洋氢能产业发展国家队。第三,多渠道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第四,积极开展海洋氢能应用示范。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锦龙的提案之一是《关于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他建议部门联动,完善政策法规配套措施。推动氢能融入国家能源体系,探索氢气作为能源产品管理的机制和要求,针对氢气的“制—储—运—加—用”各个环节,建立专门的氢能产业管理政策体系,完善相关安全标准和技术要求。拓宽场景,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全国统一的制氢项目、储运设施、加氢站、制加氢一体站等设施的规划、建设和审批办法及流程,加快建设和提升商业化运营能力。创新引领,加大氢能多元示范应用。在目前五大氢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示范基础上,拓宽应用示范区域和场景范围,加快推动“氢能高速”路线规划,实施“氢能社会”综合示范。开放共赢,构建氢能减碳交易体系。探索建立接轨国际的氢能标准体系,逐步形成利于融入国际供应链的氢贸易网络,为各类经营主体开展氢能产品和衍生品交易健全规则制度,提供场所、设施及相关服务。
针对氢能产业,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提交了《关于加快氢能规模化应用进程,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建议》。张天任建议,要推动示范城市群扩容。在已有五大示范城市群的基础上,推动示范城市群扩容,加快推进第三批示范城市群申报及审批相关工作。尤其在拥有资源禀赋、运营场景以及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基础的区域应加大力度,推动国家“以奖代补”落地,从而进一步加快氢能规模化应用的进程。同时,为了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张天任还建议在已有明确规划及补贴政策的区域(包含示范城市群及其他已有地方政策的非示范区域),按照已有规划与政策,全力推进氢能在各场景的应用,并全力保障相关补贴能够及时落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减轻企业研发负担。此外,为破解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张天任建议,国家层面应围绕整条产业链加快推动各类国家标准的制订和发布,建议组织行业头部企业的有关专家组成相应的联盟及标委会,积极制定及发布行业标准,以此保障氢能行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加速推动氢能行业的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原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张庆生表示,绿氢产业对于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应加大对绿氢产业发展指导和支持力度,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张庆生代表建议,加强顶层规划,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扶持绿氢产业发展,包括研究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探索建立全国性绿氢交易平台等;支持绿氢装备国产化研发,促进绿氢技术自主化研发及规模化应用,降低绿氢装备投资成本;出台国家级绿氢安全管理办法,统筹推进国内氢能业务发展和国际氢能产业合作,促进绿氢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加氢站,形成覆盖广泛的加氢站网络。
文章内容来源公开信息,流程工业整理编辑,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流程工业网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电话:16601379371(同微信)
2024年3月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全国人大代表、万华化学党委书记、董事长廖增太此次两会带来了4份建议,涉及人工智能、医疗材料国产化、建筑节能和环保家居领域。
2024-03-07 万华化学
2024年3月4日,全国进入“两会时间”。中国石化的14名代表委员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一道,怀揣着人民的嘱托与期待,齐聚北京,共商国是。一年来,中国石化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立足石化行业实际,建言献策、参政议政,交出了合格的履职答卷,彰显了新时代代表委员的使命担当。
2024-03-05 石化缘科技
2024-10-24
2024-10-23
2024-10-28
2024-10-24
2024-11-15
2024-10-23
2024-11-05
工业是节能降碳的重点领域,也是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为了回顾 2023 年工业企业在节能降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了解当下的创新技术和应用,《流程工业》编辑部在 2024 年第一期特别策划了“工业碳中和”专题,邀请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工业企业分享观点和产业实践,为广大的流程工业企业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启迪和借鉴。
作者:本刊编辑部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