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评选以“从0-1,碳中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第一财经发起,经过近半年的问卷调研、企业面访、专家评议等环节,旨在发现和传播在碳中和及高质量发展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企业,推动双碳经济发展进程。
阿科玛荣登2023中国企业碳中和表现榜,斩获“绿色供应链管理奖”
“阿科玛追求的不仅仅是为客户提供高性能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而是从源头入手,将脱碳理念贯穿于全价值链的每个环节。我们深信,通过推进产业链向低碳解决方案的转型,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担,还能够开辟新的创新和增长路径。” 阿科玛大中华区总裁张潇雨女士强调:“携手合作是迈向可持续未来的关键,阿科玛将与行业伙伴一起推动行业绿色转型,行稳致远。”
长期以来,阿科玛始终将可持续发展置于其战略核心。阿科玛申请的专利中,超过90% 都与可持续发展直接相关。去年,阿科玛提出了发展新阶段,将加速高性能材料和可持续领域的有机增长,同时加强脱碳举措,为2050年净零碳目标铺平道路。为此,阿科玛多次刷新自身气候计划,到2030年,集团计划将“范围一”和“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19年减少48.5%,范围3排放量较2019年减少54%。此目标已获得国际组织SBTi (科学碳目标倡议)的认证。2030年前,集团预计投入4亿欧元支持这一脱碳计划。
低碳运营,赋能绿色生产力
阿科玛中国也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集团的脱碳承诺,致力于成为全价值链中的绿色实践模范,通过在生产经营领域部署一系列减排减碳行动,加快绿色转型升级,为中国达成“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目前,低碳能源在阿科玛中国各工厂中的使用比例正在大幅度提高,以进一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今年初,位于云南的阿科玛阿麦仔工厂已全面采用绿电,并成功签署了长期绿色电力采购框架协议。位于广州的沙多玛和波士胶工厂也已签约100% 绿电,其他工厂的绿电采购计划也在稳步推进中。
此外,阿科玛中国各个工厂还采取了诸多创新举措,实现资源循环可持续。比如,泰兴工厂的废弃物焚烧炉技术不仅可以焚烧废弃物,还能同时产生蒸汽供生产使用,从而减少外购能源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并避免废弃物在运输途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运输可能导致的对外部环境的泄露污染。
阿科玛大中华区健康安全环保质量和卓越运营副总裁曾月香女士(左二)出席
第二届中国企业碳中和表现榜颁奖典礼
同频共振,深化全价值链脱碳
在确保自身生产与运营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阿科玛深信通过更广泛的合作能够加速整个价值链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进步。
在价值链上游,阿科玛着重关注采购原材料产生的碳足迹。自2015年加入TfS倡议以来,我们积极与供应商开展有利于气候的对话,并鼓励他们在 2025 年之前为其范围 1 和 2 设定 SBTi 目标。计划到2025年,集团实现完成TfS在线审核的供应商占战略供应商总采购金额的80%。
在价值链下游,阿科玛一直致力于提供更具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范围3的目标。阿科玛推出CACTUS数字工具,旨在自动计算产品碳足迹(PCF),该工具考虑了从原材料开采到生产的所有温室气体排放。去年,集团设立了一项新目标,即到2030年实现90%的销售额通过LCA全生命周期评估。
此次获奖再次肯定了阿科玛在脱碳行动中取得的杰出成就。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阿科玛将继续推动全价值链绿色转型和技术创新,坚定朝着低碳未来迈进。
文章内容来源阿科玛,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流程工业网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电话:16601379371(同微信)
2022年11月24日,全球领先的特种材料生产商阿科玛与浙江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聚焦“Rilsan® PA11 在高压氢气中的相容性研究”,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
2022-11-25 阿科玛
近日,巴斯夫、陶氏、杜邦、汉高、阿科玛、LG化学等全球化工巨头接连公布2021年全年财务报告,多家企业均实现业绩新高,新能源、新材料可持续经济仍是重中之重。
2022-03-06 本网编辑
2024-12-17
2024-12-24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7
2024-12-20
2025-01-10
工业是节能降碳的重点领域,也是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为了回顾 2023 年工业企业在节能降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了解当下的创新技术和应用,《流程工业》编辑部在 2024 年第一期特别策划了“工业碳中和”专题,邀请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工业企业分享观点和产业实践,为广大的流程工业企业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启迪和借鉴。
作者:本刊编辑部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