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工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关键领域,扮演着实现“3060”目标不可替代的角色。依据《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设定的具体目标,我国正加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强化能源效率提升和清洁能源的应用,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在此过程中,工业企业不仅是政策的践行者,更是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先锋。《流程工业》2025年第一期特别推出“降碳‘节’答:工业进化论”专题,我们邀请了来自不同行业的专家学者分享他们的见解和经验,从技术创新到管理优化,从能源结构的调整到生产流程的重塑,这些宝贵的经验分享将为同行提供参考,促进整个行业向更加环保、高效的方向转型。
PROCESS :在您所在的专业领域,哪些技术被认为是未来几年内最具潜力的节能降碳手段?
阿特拉斯·科普柯 刘宇镝:压缩空气常被誉为工业“第四大动力”,在制造业里,其使用频率与水、电、煤气不相上下。不过,生产压缩空气耗能巨大,电费在空气压缩机总成本中占比极高,可达80%。
在限电双控背景下,压缩空气系统节能意义重大,既能削减企业生产制造成本,帮企业省钱,又有助于企业实现碳资产增值。而且,压缩空气节能并非单台设备的事,既关乎压缩机自身,也涉及后处理等多设备的管理设置,要整个系统协同实现节能。
阿特拉斯·科普柯相较于单台压缩机节能,更关注站房整体用气能耗表现。我们是《压缩空气站能效分级指南》的主要倡导和起草推动者,多个一级能效站房项目成果优异,综合输功效率远超一级能效标准。
制造型企业空压站房节能潜力巨大,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
1)设备更新与优化:新一代空压机多采用变频技术,能按需调节运行速度,能效更高。传统空压机能效普遍低,工作效率不到70%,电能浪费严重。换上新型高效空压机,可大幅降低能耗。
2)系统智能化管理:智能空压站房可远程监控、无人值守、自动控制。系统能依用气需求,自主调节空压机运行数量与参数,优化启停顺序,让系统在最窄压力带运行。借助实时数据采集与智能优化控制,降低站房整体能耗。
3)热能回收系统:空压机运行会产生大量热量,安装热回收系统,可回收部分废热,用于供暖或热水系统,提升资源利用率。
4)定期维护与保养:定期维护空压机,确保其处于稳健状态。像定期更换空气过滤器、检查润滑油、清理热交换器等都很重要。良好的维护能减少故障,提高效率,延长设备寿命。
PROCESS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如何助力工业节能降碳?
阿特拉斯·科普柯 刘宇镝:在人工智能(AI)助力下,空气压缩机管理意义重大。它不仅能提升压缩空气系统效率,还对工业物联网(IIoT)的实现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借助大数据分析,可挖掘压缩机系统潜在的节能契机。比如,分析压缩空气使用状况,若发现某些用气环节存在浪费现象,就能及时采取优化举措。同时,依据用气需求变化趋势,运用AI算法优化用气策略,做到按需供气,减少因过度供气造成的能耗浪费。
像SMARTLINK智联星这类AI压缩机监控工具,在IIoT发展进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这类在线监测解决方案,能为压缩空气系统提供极具价值的信息与见解,创新性地给出基于数据、针对客户特定需求的规范性建议。
具体而言,AI机器学习算法可对存储在云端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以SMARTLINK 智联星为例,它持续从超25万台机器中汲取数据并学习。在业内,它是为数不多能通过AI模型处理这些大数据的系统,进而为客户生成规范性建议。如此一来,它既能提供优化单台机器或压缩机房性能的相关信息,还能在设备需要维护时及时发出警报,避免出现代价高昂的故障。
PROCESS :在您所在的专业领域,哪些技术被认为是未来几年内最具潜力的节能降碳手段?
领储宇能霍佳龙:在领储宇能所深耕的储能行业,我们看到组串式储能展现出节能减碳方面的巨大潜力。传统集中式储能通常单台设备容量大、体积大,多个电池簇在直流侧并联并共用同一个储能变流器,而组串式储能系统在结构侧作出优化,由多个较小容量的储能单元串联而成,每个单元都具备独立的控制和管理功能。领储宇能以标准化储能单元——能量水滴(OCEAN200L/400L/5000系列)——为产品基底,以先进的组串式储能为技术路线,依托核心部件自研的技术优势,打造出更灵活、更高效、更安全的组串式储能解决方案OCEAN能量蓝海。
灵活性方面,能量水滴最小功率100kW起,可按需拼接组成各种常见功率和容量的系统;高效能方面,系统直流侧无并联,分簇接入PCS设计,没有环流导致的电芯一致性失配等问题;系统无簇间“木桶效应”,单簇容量衰减对系统充放电影响较小,电池循环寿命更高,全生命周期可充放电量更高,收益率更高。深知安全高于一切,能量水滴采用“单簇即单柜”这一设计理念,可实现安全管理精细化,温度均匀性更好,电池使用寿命大大延长,系统安全性得以提升。
PROCESS :能否分享几个节能降碳项目标杆案例?它们的成功经验有哪些?
领储宇能 霍佳龙:2024年,领储宇能持续推动产品落地、帮助业主方实现节能减碳的项目实践中,全年总装机容量超过1GW·h,成功助力多个百MW·h项目落地,项目遍布祖国大好河山,案例包括南京南钢储能电站、滨海共享储能电站、宁夏太阳山泉眼330变电站电网侧200MW/400MW·h共享储能示范项目、宝武清能梅钢储能电站等。
具体来看,领储宇能南京南钢项目装机容量为61MW/123MW·h,系统效率达到了90%。项目配置有17套储能系统,每套含18台200kW/402 kW·h储能柜和1套3750kWA升压舱。
在滨海200MW400MW·h共享储能电站项目上,领储宇能交付了1000台以上的418kW·h储能一体柜。该项目作为当前规模最大的组串式储能电站项目,自运行以来,始终保持着良好的运行态势,各项性能指标稳定,为储能领域的大型项目建设与运营树立了典范标杆。
领储宇能滨海200MW/400MW·h共享储能电站项目
PROCESS :能否分享几个节能降碳项目标杆案例?它们的成功经验有哪些?
EK中国 王健:EK至今已拥有超过60年的发展历史,基于各行业场景对“双碳”的切实需求,将先进的技术快速转化为创新产品方案,在新能源电芯、生物制药、电子半导体、医疗卫生、数据中心等领域均拥有大量的成功案例,以实实在在的节能降碳效果赢得客户的广泛认可。
在新能源锂电池领域中,我们以厦门某新能源节能改造项目为例。该项目为阴极横切分条车间,车间温度为5~28℃、相对湿度45℃,原除湿方案为2台单转轮除湿机和2台组合式空调机组,为其配置1台DP5低温直膨深度除湿机(无转轮)直接代替原2台单转轮除湿机,不再需要再生能耗,同时送风配置三管制冷凝热回收,对空气进行0能耗加热调温后送到室内。根据能源管理公司出具的节能测试报告,改造后的系统节能率达到74%。
另外,EK创新性地将一些领先的技术下沉到还没有运用该技术的行业,比如将数据中心领域普遍采用“EC风墙”技术引入其他行业。以某电子厂房项目为例,机组风量 30000m³/h,机组全静压1440Pa,功能段:进风段+初效过滤段+表冷段+蒸汽加热+蒸汽加湿+风机+均流+中效+出风,EC风机相对于传统风机节能率可达 21.2%。
在生物制药领域,EK同样展现出强大的节能降碳实力,为某知名药企在重庆、成都、湖南等地的生产基地的净化生产车间提供 EKDM 洁净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主要功能段包括混合段、初效过滤段、表冷段、中间段、加热段、加湿段、风机段、均流段、中效过滤段以及出风段,另外通过加长型袋式初效和中效过滤器,增大容尘量,过滤效果更好,配合末端的高效送风口,满足车间内的空气洁净度要求;同时,低湿车间配置转热除湿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满足除湿要求。
EK在节能降碳领域的成功,主要得益以下两点:一是对各行业在温度、湿度、洁净度等方面需求的精准把握,以及对客户在安全、稳定、降本、增效等方面需求的精准洞察;二是我们自身在 DP5 低温出风直膨深冷除湿技术、HP120高温热泵再生风技术、超低温变频技术等暖通空调技术的持续创新和领先优势,可为各行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PROCESS :请介绍贵公司在节能降碳方面的总体战略和目标设定,这些目标如何与公司的长期发展规划相结合?
EK中国 王健:“赋予能管智慧,让用户节能低碳”是EK新的使命也是EK的未来。EK中国致力成为节能低碳能源系统专家,围绕“节能&低碳”“工程产品化”“数智化运维”三大核心战略,提供高效、绿色、低碳、智能的解决方案,实现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社会总成本、促进社会总效率的方向和战略目标。
EK中国认为,节能&低碳是两个不同的领域,节能是在原有框架内采用能效更高的技术和部件,低碳则要跳出现有的框架和维度。在节能方面,EK中国全面推动“变频普及风暴”,让节能技术不再只是服务少数高端用户,将节能技术惠及更广泛的用户群体;而在低碳领域,EK中国在行业内发起《热回收蓝皮书》,普及、规范冷热联供技术,利用冷凝废热制取生活热水,摆脱原有的热源获取方式,大幅降低碳排放。此外,自然冷源和高温热泵技术也是EK中国在低碳领域的核心技术。
基于提高社会总效率、降低社会总成本的战略目标,EK中国积极推进工程产品化策略,陆续推出数据中心用 CDU、HEAD 云智慧高效集成冷站、HP120 云智慧高效集成热站和ADR 一体化集成式除湿站等一系列集成方案,将工地分散布置的各个厂家设备整合成一体化产品,实现从单一设备到成套系统的全面升级,为用户大幅缩短建设时间、提升系统品质。同时,针对行业中存在大量“哑巴”空调的问题,EK 中国依托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及 AI 技术的发展,在 2016 年推出 EK-CLOUD 第一代云平台,全面推进设备上云;在 2022 年推出全新升级的 EK-AIoT 第三代工业物联网能源优化平台,实现设备的精细化能源管理、数智化节能增效与运维管理,全力支持各行业客户在全球低碳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实现降本增效。
本文系“流程工业”首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流程工业网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电话:16601379371(同微信)
道达尔能源公司(TotalEnergies SE)与液化空气集团(Air Liquide SA)计划成立一家价值 6 亿欧元(6.28 亿美元)的合资企业,为这家法国石油巨头位于荷兰的炼油厂生产绿色氢气,并为其位于比利时的石化厂达成氢气供应协议。
2025-02-20 CSSOPE
最近,大连石化公司(西中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公布了其20万吨/年聚烯烃弹性体(POE)装置和1#40万吨/年PP装置、1#45万吨/年FDPE装置、2#45万吨/年FDPE装置的直接采购唯一服务商。
2025-02-19 石油化工论坛
2025年2月15日,2025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CASIP)年会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300多位专家聚首共商全固态电池发展。
2025-02-19 公开信息
2025-01-23
2025-01-22
2025-01-23
2025-01-23
2025-02-07
2025-01-22
2025-01-23
工业是节能降碳的重点领域,也是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为了回顾 2023 年工业企业在节能降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了解当下的创新技术和应用,《流程工业》编辑部在 2024 年第一期特别策划了“工业碳中和”专题,邀请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工业企业分享观点和产业实践,为广大的流程工业企业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启迪和借鉴。
作者:本刊编辑部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