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铸造业:大而不强急需强筋壮骨

作者:本网编辑 文章来源:弗戈化工网 发布时间:2010-08-03

“大而不强”.中国铸造协会副理事长李永圣这样评价中国铸造业的现状. “大主要表现在.我们铸件生产的厂点多.从业人员多.总产量高,不强则是指与其他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产品质量.生产设施.企业规模.生产效率.能耗.环保等诸多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美国的 (现代铸造)是世界铸造业的权威杂志.它已对全球各国的铸件产量进行了38年的跟踪统计.中国铸协也自1989年起每年通过该杂志向世界公布中国铸件的产量.在最近一期该杂志上.发表了35个国家2003年铸件产量统计排序.中国位居榜首.为1814.5万吨. “而实际上我们向其提供的最新也是最确切的2003年中国各类铸件的总产量应为1987万吨.自2000年超越美国后已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虽然2004年的数据要到2005年下半年才能出来.但从铸件企业反映的生产任务量饱满的情况看.2004年铸件产量仍为持续增长.预计今年这一态势也不会改变.可以说.中国铸造大国的地位已经确定.”对中国继续保持铸件产量世界第一的纪录.李永圣颇有信心. 而这一信心来源于他对中国铸造市场的看好. 铸造行业是机械装备产品毛坯的主要提供者.两者关系密切.正是近年机械工业.尤其是汽车.冶金设备.发电设备.农业机械.机床.化工设备等铸件消费大户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旺盛的铸件需求.直接推动着铸件产量的高速增长.也促进了中国铸造行业在专业化生产.产品质量.技术水平.组织管理上的进步. 在中国铸件市场的强大吸引下.目前国际知名的铸造设备.材料企业及铸件生产厂家几乎都已在中国立足. 即使受当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机械工业的增速有所回落.但其持续增长的态势依旧.特别是我国最大的铸件用户农业机械行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今年必将有一番作为.它对铸造业的带动不可小视. “不管从近期还是长远看.中国铸造业发展态势很好.机遇很多.”李永圣对中国铸造业的前景表示了乐观. 但在他乐观的态度中也包含着些许忧虑.“这是因为我们虽已是铸造生产大国.但还远未是铸造生产强国.” 厂点散.规模批量小.集中度低.据统计.中国铸件生产厂点有2万多家.但具有一定规模的约5000家.年产量在10000吨以上的只有数百家.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仍是家庭式的小作坊.2万多家企业平均每家也就年产800多吨铸件.与发达国家相差十余倍. 劳动生产率低.中国铸造从业人员在120万人左右.世界之最.但人均产量仅为发达国家的1/5. 生产装备仍普遍落后.目前.中国虽已有不少铸造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装备.甚至可以说.当今世界上各种最先进的铸造生产设备.在中国的企业内都能找得到踪影.但由于厂点众多.之间的差异也很大.既有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的现代化企业.也有采用陈旧设备的一般企业.更有为数不少的仍以手工作业为主的小企业. 产品结构偏低.目前中低档产品仍占据着我国铸件的主要份额.而近20年来.各工业国家球墨铸铁件在铸铁件中所占的份额增长很快.在不久的将来.球墨铸铁件的产量将接近灰铸铁件的产量.我国球墨铸铁件的生产.虽在逐年提高和发展.但在铸铁件中所占的份额仍然偏低.与其他工业国家的差距还相当大.如美国的球墨铸铁与灰铸铁的产量之比为0.88.日本为0.78.我国为0.45.此外.随着汽车等工业的发展.轻合金铸件在铸件总产量中所占比例也在逐步提高.因其需要较高的工艺与技术水平.它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铸造生产水平的指标之一.目前.日本轻合金铸件产量占铸件总产量的21%.美国占1..5%.德国占14.9%.我国仅占5.9%. 还有管理水平.产品品质.环境保护等.这些软肋都在制约着我国铸造业的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机械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对铸造业除了有更多量的需求.在铸件质量.档次上也有了更高质的要求.加上国际知名企业的进入.让我们在市场上有了更强劲的对手.只有去除顽症.强筋壮骨.铸造业方能适应这种新的形势.”李永圣话语迫切. 一方面进一步加快企业重组改制的步伐.淘汰能耗高.水平差.污染严重的小企业.整合行业资源.提升企业规模和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就是应用先进技术与装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捷径.李永圣认为是要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 “前不久.意大利铸造协会来访.带来了意大利铸造企业希望与中国企业加强交流与合作的意愿.2月份我将代表中国铸造协会前往日本参加亚洲铸造论坛.中.日.韩三国同行将共同探讨合作交流事宜.这是一个合作双赢的时代.国外看好的是我们的市场.我们需要的是他们的技术与管理.我们的企业应抓住国外铸造企业向我国转移的时机.加强与其的合作.通过合作引进技术与装备.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与吸收国外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经验.因为再好的设备与技术也是要靠人来掌控的.” 为了尽快实现“铸造强国之梦”.中国铸协更“另辟蹊径”.提出了以出口为契机振兴铸造业之举.目前.我国这个铸件生产大国的出口量还不到世界铸件市场流通量的8%.差距很大.潜力也很大. 包括李永圣在内的许多业内专家认为.中国的铸造企业只有走出去.与国际接轨.经过国际市场的历练.才能更加强壮.事实也证明.凡是以出口为主的铸造企业.其管理水平.生产效率.产品品质以及服务等往往要高于没有出口的铸造企业. 总之.从铸造大国到铸造强国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是会赶上去的.

发泰(天津)科技有限公司销售部销售副总张宁.flv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