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需要多元化体制
荣惠康: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车是比较片面的,应该按照中国的产业政策来做。基业优先,立足国内,能源基础,多元发展。基业优先,是现在要解决能源的问题,在汽车领域发展潜力大。刚才那个外国人发言,他就提到中国的汽车内燃机起码还有四五十年的潜力,我们还得不断的发展。像现在内燃机气温燃烧,缸内直喷这都是可以节能的。必须先解决现有车的技术进步问题,用现代的创新技术来减少我们的燃油的消耗和排放,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是新能源的问题。我感觉汽车十大能源当中,值得提的不光是电动车。刚才提的燃料电池,恐怕十年,二十年完成不了产业化。
主持人:是个技术问题是吗?
荣惠康:是技术问题,还是成本问题。比如说比亚迪从04年就支持纯充电电池造车,我以后支持它,需要我都坐它的电动车,它有很大的进步。但是恐怕还得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把成本降下来,下指标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寿命。第二个就是要充电多少次。第三个是重量,体积有多大。太重的话,比如三百多公斤,那也不行。另外充电时间,充一次电要跑多长时间,续航历程,它的价值很重要。还有电池报废和处理,这几大指标统统要过关。深圳比亚迪搞了五十台出租车,多少钱一台?29.8万,国家补助6万,深圳市补助6万,12万,还有多少呢?还有17.8万,这17.8万含F3就是10万5,那就是价格,在价格上恐怕还要做得更低。有没有前途呢?充电电池汽车和混合动力车肯定有前途,但是需要多元化的体制。现在搞的驾乘车开发出来了,而且效果非常好,而且适合国情,怎么不提呢?刚才两位老师发言也提到多元化,要依靠多元化的发展。甲醇有发展乙醇没希望
主持人:您也是搞醇醚方面研究的,现阶段甲醇、乙醇,乙醚这些燃料还有发展的前景吗?
荣惠康:08年,温家宝总理已经否了乙醇,为什么呢?中国不是巴西,中国也不是美国,中国13亿人口,我们的粮食绝对不能做乙醇。乙醇是朱镕基时期做的,中国的乙醇搞了这么多年,最高到了130万吨。温家宝的规定,我觉得讲得非常对。做乙醇不能用粮食来做,第二个做乙醇的原料,比如说高粱,不能和粮食争地。为什么?13亿人口我们吃的问题要解决,做原料还得了。巴西不一样,巴西这儿,一年砍掉还可以再种两季三季,他已经搞了二十几年了,他没有纯汽油的。为什么呢?巴西的自然条件摆在那儿。第三个就是美国的玉米,07年18%的玉米做了乙醇,08年20%的玉米做了乙醇,全球的粮食涨价。所以中国搞乙醇应该按照中国的能源政策。节油优先,立足国内,能源基础,多元发展。
主持人:那甲醇呢?
荣惠康:炼焦的焦炉器做甲醇,硝化可以做甲醇,现在进口也比较便宜,也可以进口。所以说甲醇是可以开发出来。奇瑞、华普、长安,包括一汽大的柴油车都开发出来了,而且效益是非常好的,可以节省三分之一的费用。而且中国的高硫煤比较多,高硫煤做甲醇是完全合理的。因为高硫媒,硫完全可以吸出来做甲醇。第二个,做甲醇,可以利用二氧化碳的排放,把二氧化碳回收起来,继续利用。像盐矿,有一个二十万的炉子,他08年搞的,09年投产了。二氧化碳回收可以达到42.5%,今年我跟李刚去了一次,他新设计的炉子二氧化碳利用率可以超过70%的潜力,非常有好处。
主持人:咱们醇醚燃料车和电动车相比有哪些优势呢?
荣惠康:甲醇车优势多了,第一个是价格,第二个是排放。现在欧三的车可以做到国三,国四,甚至国五,排放很好。效益也非常好。另外,燃料机在国内这一方面也是有很多潜力可挖的。
主持人:性价比比电动车更高?
荣惠康:是的,性价比更高。
主持人:谢谢您荣老师!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