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北京迎来今年最大最长的降雨,补充了地下水,对库溏湿地也形成补水。
昔日有海子,水聚而曰淀。北京海淀原来的词义为“像海一样的湖泊”。北京有三块湿地就与“淀”有关。北京翠湖湿地公园位于海淀区上庄镇;汉石桥湿地公园有“小白洋淀”之称;稻香湖自然湿地公园位于海淀区西北部。
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可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植被破坏、水资源过度利用,北京大部分湿地和坑塘都干涸消失了。
“北京湿地水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解放初期的13万公顷减至现在的5万公顷,湿地面积占全市面积只有3%左右,生态系统也发生变化。湿地减少与生产布局、水利工程等有关,最根本的原因是整个城市的发展没有和资源环境相协调。”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院长雷光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湿地在北京生态建设中处于薄弱环节,湿地保护与水资源关系密切,需要认真进行规划和思考。
从13万公顷到5万公顷
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历史,从古燕国以蓟城为都开始,一直到金中都城,城市周边始终有大片湿地存在。到13世纪,蒙古贵族选中了金中都城北的大片湿地作为新都城规划中心,这片大的湿地是当时被称为积水潭的“海子”。
15世纪初,明朝大规模修建北京城,加剧了对西山林木的采伐和对房山石料的开采。直到清朝末年,北京湿地的生态环境还能适应城市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系统。
历史上北京的湿地面积占到地域总面积的15%,有许多坑塘、湖泊和洼地。湿地主要分布在潮白河、永定河、北运河、大清河、蓟运河五大流域,有河流、沼泽、蓄水区、排水渠、景观水面、采掘区、水产池塘、水塘、灌溉沟渠、水田等11个湿地类型。
老北京的皇城两边各有三海,内三海指南海、中海、北海,外三海指前海、后海、西海,郊外的海就更多了。永定门外的南海子是元、明、清三代著名的皇家苑囿,即南苑。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给昔日的北京留下大片湿地,现在流经北京城的紫竹院、积水潭、后海、什刹海、北海、中海都是永定河昔日流经的故道。今天的积水潭是古时运河的码头,能走很大的船只。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