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价"政策市"丞待转为"供求市"

作者:本网编辑 文章来源:弗戈化工网 发布时间:2010-10-26

由于国家连续出台对钢铁业及其相关产业的调控政策,中国钢材价格曲线自3月末以来进入下行通道,钢价下跌已持续1个半月以上。不同品种钢材高位与低位的吨价价差已达到650元至900元以上。

市场内相当一部分人士作出判断,此轮持续足足有3年之久的“钢铁热”中一直在寻找的那个“顶点”,看来已经找到。但市场人士对后市依然看不清楚,大部分钢材品种吨价每周以10多元至几十元不等的幅度下跌的趋势难以“见底”。观察人士说,市场对政策的正负敏感度都远远超出了对真实供求的把握,出现较明显的 “政策市”的特征。为防止大起大落,国内钢材市场应尽快从“政策市”转向“供求市”,以供求关系为主轴消化宏观政策的持续正面效应。


政策市:松就涨得没边 紧就跌得没底

从3月底开始,钢价一路下跌,螺纹钢、线材、热轧板、冷轧板、中厚板、涂镀板、特钢……几乎所有主要钢种无一幸免。到目前持续1个半月的下跌中,也有贸易商试图止跌抬高一些钢种的价格,但都以无人接盘、价位继续下探而告终。市场人士说,止跌回稳的迹象还看不出来,“不知道何时能够见底”。按理说螺纹钢等建筑钢材已跌到成本区间,再跌的空间不大。冷热板由于前期价格较高,利润压缩的余地还存在。但市场判断分歧很大,“后市谁也说不清楚”。

市场人士说得很形象:“这个市场不成熟,没分寸。”政策一松,钢价就触底反弹,“见底不见顶”,涨得没边;政策一紧,就掉头回落,“见顶不见底”,跌得“没了方向”。

这种现象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已经上演了2次。去年5月份,中央实施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抑制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并对“铁本”违规项目进行了严肃处理。当时“热过了头”的钢市像猛遭了一盆冰水,价格深度下滑。市场人士回忆,“那真是冷热大逆转。昨天还是热昏头,政策一到,蒙着头就往冰窟里钻。”

今年“月份只差一个月,逆转又来了”。这位市场人士说,“又是政策喊醒了市场。这次市场是不是能清醒一点,现在还说不清楚。”但是据相关人士反映,市场上的恐慌现象还是存在,个别厂商又抛出了“无底价销售”的“慌招”。

此间专家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是十分必要的,但有一个前提,就是市场应该有自己内在的主动调节机制,这样才能与国家宏观政策构成良性的互动。

市场人士认为,目前的钢材市场自主调节能力太差,只能在矛盾积累到一定时期被动接受宏观政策的调节,这样很容易把面向长远的宏观政策的调节方向视作短期行为,对之作短期的过度反应,使真实的供求关系虚化。非理性的“政策敏感”永远找不到“市场上下的边界”。单纯的“政策市”的弊端就在这里。

“供求市”:供求关系是主轴

钢市里还是不乏清醒的人士。他们保持清醒的“秘诀”就是:不管涨得再高,还是跌得再深,心里始终有供求关系“这杆秤”。

宝钢是市场上公认定价比较有理性的国内钢厂之一。市场往往以宝钢调价为“风向标”。相比宝钢货的品质而言,宝钢的相对价位一直不是市场最高的。在钢价最热的时候,宝钢股份总经理艾宝俊在多个场合反复表示,“目前的钢价太高了,不利于钢铁业本身的发展,也会对钢铁业上下游产业带来影响。”宝钢定价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十分谨慎,往往是被动调价,同时考虑下游用户的承受力。

在去年和今年2次钢价下跌的过程中,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反复提醒市场,钢价回归理性是必然的,也是好事,但要防止大起大落,避免恐慌心理,“只要中国整体经济保持持续平稳发展,钢材市场就存在一个刚性需求,这个基础不会变”。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最近也表示,中国钢材消费今后5至10年内都将处于“高位”。

在不同时间段,钢市的供求又处于不同的微观变化中。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最近发表的一份季度报告中指出,今年一季度全国粗钢增产幅度超过23%,而同期国内市场钢材表观消费量增幅仅为9.79%。它提请注意钢铁产能集中释放与市场需求从高增长向平稳增长回落之间的落差。此外,国家对钢材出口政策的调整以及国内国际钢材价差之间动态的变化,又会使国内市场供需结构产生变动。有关人士说,盯住供求这根主轴,市场进退就有根据了。

据了解,近期中国钢市在形成自主调节能力方面已出现一些积极的动向。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正在酝酿建立钢材进出口预警机制,随时向行业发布动态信息,使行业内的不同类型企业逐渐培养出对市场供求关系的敏感。同时,宝钢、沙钢等企业发出动议,追随钢价和钢市供求的变化,在必要的时候,下决心采取限产措施,以减轻产业链的过重负荷,同时防止价格的过度震荡。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