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烧碱市场空间受限三大顽疾

发布时间:2010-12-06

我国固态烧碱行业(以下简称固碱)当前因企业规模小而数量多、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和产品品质良莠不齐,严重制约企业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急需经历一场变革。对此,11月底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召开的全国部分氯碱企业发展座谈会上业界提出,调整产业格局、优化产品结构,促使行业向精细化、适用化、多元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是固碱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固碱从其形状上可分为桶装固碱、片碱、粒碱三种,我国的固碱产品主要以片碱(片状固体烧碱)为主。业界人士剖析认为,目前三大顽疾制约了固碱市场空间的拓展。

其一是规模小而产能过剩,行业整体尚未形成规模化、集群化。据介绍,目前我国固碱生产企业有200多家,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宁夏、四川、天津和山东地区。由于液体烧碱产品不仅受运输半径的限制,而且运输成本较高,因此固碱加工企业多毗邻氯碱企业,同时氯碱企业分布密集的地区又是我国煤炭、电力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地方。由于我国固碱行业内主要多为民营企业,行业整体呈现“企业多、规模小、能耗高、闲置产能大”等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10月底,我国固碱加工总能力约有700多万吨/年,但企业平均加工能力仅在3万吨/年左右。其中自身拥有配套固片碱加工装置的氯碱企业近30家,其总产能有300万吨/年,约占全国总能力的43%。今年前10个月,我国固碱生产企业开工率仅维持在50%左右。因企业数量多、生产规模小,片碱市场难以形成统一的有机体,不同区域、甚至同一区域价格混乱,随意性大,恶性竞争导致价格的无序上涨或下跌,使企业乃至整个行业长期面临高风险。

其二是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产品成本过高,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我国固碱行业技术装备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尽管国内的片碱生产能力已具有了一定规模,但单套装置的生产能力难以达到国外的先进水平。我国大多数片碱生产厂延用传统的间歇法含镍铸铁大锅熬制的方法,不同之处就是采用的燃料各异,多数厂仍采用煤作燃料,少数厂采用副产氢气、重油或把煤制成煤气作燃料等,但均存在工人劳动强度大、操作环境恶劣、热效率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问题。目前国内只有少数企业引进了国外先进的连续法膜式蒸发熔盐法生产工艺。

据了解,近年来,国内片碱市场严重供大于求,迫使部分企业想方设法走向国际市场。我国固碱产品的出口主要为片碱,桶碱及粒碱相对较小,主要流向南亚、中东、非洲、南美洲等地区,由于技术装备水平落后造成的产品成本过高,加之以电力、燃煤、物流成本等不断上升,越来越难以形成价格优势。目前,国内能稳定做片碱出口贸易的企业只有新疆天业、新疆中泰、内蒙古三联、宁夏英力特、山东滨化、天津渤化及西南昊华等少数几家企业。

其三是企业没有针对市场的差异化生产措施,产品品质良莠不齐。特别是部分固碱产品还给下游用户生产造成损害,令其转向使用国外高品质产品,使国内固碱企业市场占有率难以提升。

固碱下游用户十分广泛,涵盖了精炼石油、印染、纺织纤维、造纸、化工及化学试剂、橡胶、皮革、冶金、电镀、陶瓷、仪器等多个行业,对固碱的品质都有不同甚至是苛刻的要求。然而,我国目前虽然有国家标准,但固碱企业生产原料采用的原盐杂质不同,造成产品质量品质不一。片碱生产过程中其主要原料为氯化钠,而氯化钠的提取主要来自海盐、湖盐、井盐。除了钠外还含有其他杂质,主要为钙、镁等无机离子。以湖盐和井盐作为主要原料的内蒙古、新疆、宁夏等地片碱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更容易结块,在使用过程中也更容易结出水垢,对用户生产设备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及时清洗。以海盐为原料的天津、山东地区的片碱,山东碱倾向于大众工业化生产,其品质良莠不齐;天津碱倾向于高品质生产,能用于医药、食品等领域。

鉴于此,业界专家呼吁,我国固碱行业发展需国家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攻克三大顽疾,推动行业发展规模化、集群化,在引进国外液碱浓缩制固碱的高新技术同时,大力鼓励科技创新,努力发展国内自主技术,带动国内固碱产品结构调整、优化,细化产品标准,使固碱业朝着精细化、适用化、多元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拓展国内固碱产品的市场空间,实现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