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相大畠章宏上月确认,目前中国已经恢复对日本供应稀土。
《纽约时报》认为,中国向日本恢复稀土运输不仅仅是两国关系回暖的信号,主要是因为中国很多工厂组装的产品需要来自日本的高科技部件,而这些高科技部件开始断货。
2009年,我国稀土出口配额在5万吨左右,而今年商务部已下达稀土产品出口配额3.0258万吨,比2009年下降40%。
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日本从中国进口稀土1278吨,较9月的2246吨骤降43%。
但根据中国海关数据,今年1-9月,我国对日本的出口量是1.6万吨,同比增长167%;对美国的出口量是6200吨,同比增长5.5%。
事实上,中国政府一直不认同对日稀土禁运的说法。中国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表示,中国限制稀土生产的产量,是因为担心未来10-15年内稀土资源会枯竭,而加强海关检查是因为走私泛滥等原因。
11月5日,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表示,中国政府出于加强环境保护的考虑,对一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小型稀土矿厂进行了整顿和关闭,一些小型矿厂的关停自然造成了中国稀土产量下降,
出口也相应减少。
储量并非第一 出口覆盖全球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1992年,邓小平在听取汇报后如是概括。
稀土是钐、钕、镧等17种元素的统称,又称稀土金属,有工业“维生素”之称,并被美、日等国列为21世纪的“战略元素”。中国原本有着世界上最大的稀土资源储备,但是生产技术掌握在国外少数厂商手中,他们将这些技术作为高度机密,使我国长期处于有资源无利益的窘境。
2010年7月,美国能源政策分析家马克·亨弗里斯向美国国会提交的《稀土元素:全球供应链》报告披露,2009年,中国的稀土储量为360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36%,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的稀土储量分别占世界的36%、13%、19%和5.5%,但中国稀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7%,其他三国的产量都为零。
不过,国内有人士指出,实际储量没这么多。包钢稀土研究院院长赵增祺、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等专家也认为,从目前获得的国外稀土资源勘探信息看,中国的稀土资源储量也就占全球的30%左右,已大幅低于目前社会上流传的比例。 #p#副标题#e#
热点报道:稀土之殇 污染自己却换来出口第一
时间:2010-12-13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据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工业品处处长晁宁称,中国稀土储量在1996-2009年间大跌37%,只剩2700万吨。按现有生产速度,我国的中、重类稀土储备仅能维持15-20年,有可能需要进口。
晁宁表示,中国并非世界上唯一拥有稀土的国家,却在过去几十年承担了供应世界大多数稀土的角色,结果付出了破坏自身天然环境与消耗自身资源的代价。
由于开采成本很低、单靠卖原料即可获得高利润,所以近几年这些企业大量开采稀土,致使储量在 1996-2009年间大跌37%,只剩2700万吨。按现有生产速度,中国的中、重类稀土储备仅能维持15-20年,未来可能需要进口。
反观国外,包括美国在内,许多国家都对稀土资源实行封存政策;美国在2001年封存了该国最大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转而由我国大量进口,此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效仿美国开始禁止在本土开采稀土。
不产稀土的日本则采取储存性收购。《金融时报》透露,日本仅将进口总量的1/3用于生产,其余用作战略储备,日本稀土的大约83%都来自中国。业内人士曾估计,日本储备的稀土已够用40至50年。
如今,中国基于环境污染的原因限制出口,受到了西方列强的无理围攻、威胁。
“贱卖”是否已成为历史?
然而,最大出口国的身份,并没有给中国带来相应的利益。
有统计说,在1990年至2005年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虽增长近10倍,平均价格却跌至1990年时的一半。2005年前后,稀土平均价格最低曾至每公斤16元。中国空有“第一稀土大国”的地位,却不掌握定价权。
这是因为稀土企业缺乏统一监管,无序竞争和走私盛行以及深加工技术落后。
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指出,中国稀土没有取得定价权,产能过剩是根本原因,稀土价格高的时候,有资源的地方就开始疯狂开采,等供过于求价格下滑后,地方行为逐渐放弃,接下来稀土的价格日渐稳定,等回到高位后地方又蜂拥而至。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从事稀土矿开采的企业有70家,从事稀土冶炼分离的企业共有100多家,其中有许多是地方政府所有。尤其是价值较高的中稀土和重稀土资源分布的南方各地,甚至县级政府都在开采。造成滥采乱挖秩序混乱。#p#副标题#e#
热点报道:稀土之殇 污染自己却换来出口第一
时间:2010-12-13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在暴利诱惑下,稀土的走私也很猖獗。据海关统计,每年我国走私稀土量至少2万吨,约占实际出口量的1/3。但我国近3年查获走私稀土量仅约为1.6万吨,稀土走私严重威胁着我国稀土资源安全。
今年初广西海关发现,当地三家报关公司向海关申报的“热压铁块”的货物中,稀土元素含量超过了97%。海关随即进行侦查,最后查获以伪报品名的方式,走私稀土金属及化合物4000多吨。
专家指出,钕铁硼合金等稀土初级加工品,从外观上看与普通的铁块没有太大的区别,这就为走私这种稀土合金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我国的稀土产地,有不少外资的稀土加工企业,地方政府引进这些外资,原本是希望以资源换取学习技术的机会,而事实上往往演变成了另一种情况。一些厂家把稀土简单加工成合金,就绕开了稀土出口的配额和限制。
对于流传广泛的稀土“贱卖”说,有业内人士并不认账:不能全归结为“贱卖”,关键是当时需求疲软,价格要看世界需求“脸色”。
原国家稀土工作小组办公室处长红枫介绍说,以前贱卖稀土,是有历史背景的。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外汇非常短缺,稀土作为创汇的新产业,任务就是想方设法要将其成本降下来,去国际市场上与美国、日本竞争。那个时候是求别人进口中国的稀土。
这些人士还指出,“贱卖”已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事情了,现在价格是历史上最高的价位水平。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日前指出,“根据海关数据,今年1月至9月,我国出口的稀土总量3.22万吨,平均单价为每吨1.48万美元。
据青岛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山东口岸出口稀土1177吨,同比增长3.4%;出口平均价格 7718美元/吨,同比增长77.5%。被称为“工业味精”的稀土,已形同“工业黄金”。
污染自己换来“出口第一”
拥有丰富稀土资源的美国等西方国家,并不开采自己的稀土,而是大量进口来自中国的稀土。
中国在开采稀土时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
占全国的97%稀土资源储量的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其稀土开采的利用率仅为10%。在开采过程中,大量的尾矿浆排入洼地,形成11平方公里的“矿湖”,堆放尾矿浆1.35亿吨其中含有约7万吨的放射性金属钍。
据了解,钍和铀有着及其相似的特性,所以在包钢“稀土湖”正西2公里处,就有一处远近闻名的“癌症村”。
稀土的得名,是因为其中的有效元素含量很低,把这些微量元素提取出来,需要用大量化学药剂和水,用许多化学程序才行,废水包含了近百种化学药剂,其中还有放射性物质。#p#副标题#e#
热点报道:稀土之殇 污染自己却换来出口第一
时间:2010-12-13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在江西赣州龙南山区,至今还在采用食盐浸取、草酸沉淀的混合工艺提取稀土,但是这种方法对于植被破坏极大,产生的尾矿也就是废矿也很多,这种方式一度被喻为是“搬山运动”。
据介绍,采用这种池浸工艺,每开采1吨稀土,就要破坏200平方米的地表植被,剥离300平方米的地表土层,产生2000立方米尾矿,并造成惊人的水土流失。
冶炼技术薄弱定价权打折扣
除无序开采熔炼和走私之外,技术落后也是中国缺乏定价权的一个主要原因。比如,出口到日本的稀土产品属于低附加值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在日本进行加工之后又以更高的价格再销往中国,表明中国处在整个价值链的低端。
以氧化钕为例,出口的时候是20多万一吨,到日本提纯成金属钕再卖回中国,一公斤就要20多万,前后价差1000倍。
江西赣州稀土协会秘书长赖兆添指出,要想在国际上有话语权,仅靠控制资源和出口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稀土核心技术专利、稀土应用市场、稀土产品标准。
在中国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王国珍教授看来,95%供应量换来的定价权“并不是什么光荣的事”,“现在国外就是只要你卖给我就行,人家加工再卖给你,多卖两倍的价钱。”
据海关人士介绍,生产稀土资源的利润远高于应用领域利润,利润的巨大差异,促使许多生产企业不再在应用方面下工夫,从事应用生产的企业也消退了创新动力,纷纷转向利润更高的资源和初级产品,搁置稀土高端产品的开发和研究,严重阻碍本就处于应用技术低端的中国稀土行业发展。
稀土并不“稀缺”?
说起稀土,人们习惯认为它储量稀缺,但实际上稀土并不“稀缺”。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就将稀土定位为战略资源,因为当时发现少,稀土确实具有“稀缺性”。随着探矿工作深入,稀土已不是稀缺资源,比如白云鄂博稀土矿远景储量,已经够世界用1000年。
包头稀土研究院前院长马鹏起称,稀土在尖端、国防领域确实有相关应用,但用量却非常少。以此作为“要挟”其实在战略上制约不了外界。从产量上来说,稀土贵比黄金也言过其实:2010年全球稀土产量估计为15万吨,而黄金产量大约为2500吨。
美国《华尔街日报》指出,一旦中国限制出口,前独联体国家、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稀土开采将会重启。据媒体报道,美国、澳大利亚已经开始重新考虑国内稀土生产,而日本也在寻求与蒙古的合作。如果中国之外的70%储量被启用,中国的稀土将不再“昂贵”。
相反,由于环境污染、开采效率以及经济成本等诸多因素制约,稀土在中国之外很少获得开采。但是,别人不想开发,不值得开发,划不来开发的稀土,却被我们拿来当宝贝,误以为主宰了世界。
整顿国内市场 以出口换技术
我国已经在讨论实施《2009-2015年稀土工业发展规划》和《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的问题。根据这些规划,从2009年到2015年,中国稀土的生产规模将达到每年13万吨到15万吨,而熔炼和分离企业的产量将达到约12万吨到15万吨的水平。#p#副标题#e#
热点报道:稀土之殇 污染自己却换来出口第一
时间:2010-12-13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此外,将对100家稀土分离企业进行重组,到2015年将该数量减至20家,从而提升稀土企业在市场中的潜力和竞争力。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正式下发文件,明确全自治区范围内的稀土战略资源由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专营;与此同时,南方五省区(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15市共同签署《南方五省区15市稀土开发监管区域联合行动方案》;商务部委托五矿商会召集各主要稀土企业召开座谈会,共同商讨明年的稀土出口工作安排,稀土出口配额将可能进一步缩减。
据悉,已经制定完毕、即将公布的《稀土污染物排放标准》计划将污染物排放浓度门槛控制在50ppm以内。稀土行业专家、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教授估计,全国80%左右的稀土分离厂可能面临倒闭。
为了提高国内稀土提炼和应用技术,中国希望国外稀土应用企业到中国投资稀土深加工领域。在上个月末举行的第三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期间,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希望日本放宽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加强高新技术合作。
出口管制漏洞
随着出口配额减少,倒卖出口配额的行为,已经成为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原因在于,按照目前国家制定的计算公式,无论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要想满足稀土出口配额的申报条件,最主要的考核指标就是近3年稀土的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
有业内人士对媒体透露,每年的“出口数量”完全由商务部统一界定,这个参数几乎不变。这样,企业能从配额总数中获取的出口权重,主要就取决于“出口金额”,而出口金额的变化实际不是由出口产品价格的高低决定,而是取决于出口的稀土品种。而稀土共有17种元素,不是每一种元素都稀缺,所以不同元素间的价格差别极大。
如出口氧化铕、氧化镝,目前市场价达到了250万~300万元/吨,而出口氧化铈却只需要大约2.5万元/吨,相差足足100倍。那么,在国家已经圈定既定“出口数量”下,对于出口镝、铽、铕这类“昂贵的”稀有元素的企业,意味着其“出口金额”就会很大。按照计算公式,企业就将拥有更多优势在未来获得更多的出口权重,即更多的出口配额。
业内人士指出,这样的结果,就必然导致企业为使出口资质达标和争夺出口权重,而逐渐偏向出口昂贵的、国家稀有的稀土元素,而这也就会造成多余的元素‘出’不掉、稀缺的元素管不住的现象。这实际和国家要保护和限制‘稀有’稀土元素出口的出发点完全相悖。
在不久前召开的一次稀土产业论坛上,一家大型稀土企业的人士公开表示,17种稀土元素不能只用一个配额标准,而应该按照稀缺程度分成2个、3个、5个或更多的标准,就好比稀土的出口关税,出口镝、铽是25%的关税,出口镧、铈、镨、钕是15%的关税,通过税率的差别把元素的稀缺性体现出来。这样虽然复杂一些,但必定能更好地保证配额计算方式和实际保护意义相统一。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