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铝轻、比钢强、比人头发细的沥青基碳纤维,近年来引起了河南、山西、山东等地煤化工企业的关注,有的地方甚至已经把沥青基碳纤维作为“十二五”有发展潜力的产品进行开发。但记者在采访调研中了解到,有市场潜力的沥青基碳纤维,市场需求短期内难以扩大,而我国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在技术上又面临难关,沥青基碳纤维开发陷入纠结。
世界上工业化生产的碳纤维按原料划分,主要有两大系列,一是以聚丙烯腈为原料,二是以石油沥青或煤沥青为原料,前者的产量约占碳纤维总产量的70%,后者约占30%。而沥青基碳纤维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用级沥青碳纤维,一类是高性能碳纤维。经沥青的精制、纺丝、预氧化、碳化或石墨化而制得的含碳量大于 92%的特种纤维,因其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腐蚀、抗疲劳、抗蠕变、导电与导热等优良性能,是航空航天工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程材料,应用十分广泛。上世纪60年代末,日本吴羽化学公司在世界上率先实现石油沥青碳纤维工业化生产,日本大阪瓦斯公司则最早实现了煤沥青碳纤维生产。
全国特种纤维信息中心主任罗益峰向记者介绍,目前通用级的沥青碳纤维全世界年需求量大概在2000吨左右,产量约为2000吨,在国际市场上基本上没有需求缺口。我国通用级沥青碳纤维年产量不到100吨,产需也基本平衡,但国内高性能碳纤维还没有成熟的技术,仍然是一个空白。
煤焦油沥青是煤焦油蒸馏后的残留物,生产沥青基碳纤维是其提高附加值的途径之一。上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就以煤焦油为原料开发成功沥青基碳纤维,但由于产品质量和试验不稳定等原因,最终没能实现工业化生产。此后,山东兖矿集团、山东淄博矿业集团投资了直接利用煤炭热解提取煤沥青的生产线,也因技术不成熟而最终搁浅。
罗益峰指出,国内开发高性能碳纤维在技术上还有难度,这个难度是综合性的,既有设备方面的,也有工艺技术方面的,煤沥青比石油沥青成分复杂,合成碳纤维的难度也更大。另外,由于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属于高科技产品,是发展航天航空、尖端技术必不可少的新材料,国外严格限制相关技术的出口,这也制约着国内高性能碳纤维的开发应用。
在市场方面,沥青基碳纤维可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飞机、飞船的结构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用量,能占到小型商务机和直升飞机的70%~80%、军用飞机的30%~40%、大型客机的15%~20%。另外,碳纤维也极其适合应用于体育用品,如高尔夫球棒的长柄、球棒的头部、头部击球板等,其用量已占碳纤维体育用品用量的50%,像网球拍的碳纤维用量就有500吨左右,鱼竿碳纤维的用量也有2000吨左右。罗益峰表示,这些碳纤维的市场需求目前主要以聚丙烯腈类碳纤维为主,对碳纤维的市场分析,应当把聚丙烯腈类与沥青基类区别开来,这两类各有各的性能指标,各有各的应用领域。目前,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在国内还没有生产,在市场上也买不到,而国外也基本仅应用于卫星天线等很有限的领域,且基本限于在国内自用。因此,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市场需求还很小,这种状况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改观。
专家表示,沥青基碳纤维技术开发与市场应用相互制约,目前大力开发沥青基碳纤维应慎重。罗益峰指出,我国沥青原料丰富且价格低廉,有一定资金实力的企业可以投入进行技术开发,攻克技术难关。高性能碳纤维的市场推广取决于成本与价格,只有当成本降到100元/千克以下,才会有比较大的市场空间。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