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不管是在炒作概念还是以一种形态存在,它都承载着对自然崇敬的美好愿望,对生态文明的美好憧憬,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期待。生态旅游,更昭示着在我们构建社会和谐的进程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是实现我们地球这个大家庭和平共处的前提,是基础。
所谓生态,就是指生物的生活状态,是在自然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状态。所谓生态旅游,
就是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
“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在今天看来,生态旅游在一些地方职能部门强大的经济利益刺激下,变了型,走了样。特别是那些贴上“世界遗产”标签的景区,一些地方尽管一次次被世遗组织“黄牌”警告,但仍置若罔闻,大行其道。这些地方,一边是自然生态的大肆毁损,一边是人工生态工程的恣意上马。在如此的毁灭和“修复”(自然生态一旦破坏,恢复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强大攻势下,一些地方政府的确实现了“有机结合”,即将老祖宗留下的自然资源与当前招商引资相结合,将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将自然遗产与经济增长相结合……最终酿造了世界遗产地被肆意破坏的悲情。而中央提出的“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在一些地方官员的意识中却蜕变成了诸如“既要金山银山,也有万水千山”一样的广告词,成了在美丽标签外衣下的煽情表演。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在湿地上是曲径通幽的人工栈道,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是林立的小洋房,在世界遗产保护地分布着如繁星的酒店、是纵横交错的油柏马路……自然生态的改变,直接导致了各地民俗民风等非物质遗产的改变。
暂且不说一些地方政府的决策者们的文化水平有多高上,但必须承认的是,他们没有读懂什么是生态旅游,或者说在GDP的驱动下,充分开发当地自然资源,把它当作了“转变当地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引擎,而忽略了“生态旅游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这一合理开发的要义。
绿色GDP喊了这么多年,为何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呼唤不出来,这无疑与一些官员的经济发展观有着必然的联系。其实,“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样的中央精神,对普通百姓来说,都会解读,快发展的前提是“好(环境友好)发展”,再往前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发展,从而真实去实现“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这个基本的逻辑,百姓懂,我们的官员更懂,只是在一些攸关利益的当口,他们“懂也装不懂”。
生态旅游为我们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所以,要真正实现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关键取决于当地这些推动旅游业的官员们,他们的决策决定了当地旅游业的走向,只要他们牢牢树立起科学发展观思想,真正领悟“科学决策,合理开发”的内涵,就不怕偏离正确的发展轨道,从而真正实现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生态、绿色、环保的良好氛围,为我们生生息息的地球家园留下干净的水、留下清新的空气、留下蓝天和白云……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