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可以宣布,漏油井正式‘死亡’。”英国石油公司19日的声明,似乎振奋人心。150多天的奋战,90多亿美元的投入,数万人的加班加点,墨西哥湾漏油井终于被永久封堵,漏油事件似乎可以画上句号了。然而,这一成果带着别样的苦涩。
“赶走英国公司,我们又来找谁? ”
从盖钢筋水泥罩、“灭顶法”,到“大礼帽”、“切管盖帽”法,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近5个月时间里,各类控制漏油方法轮番上阵,大多收效甚微。最后还是耗费时日打减压井,才彻底堵住油井。
美国人都在问,为何美国科技发达,却堵不住个油井的口?如果下次再出现漏油事故,人们仍然要经历那惨痛和无奈的等待么?
美国完全依靠英国石油公司处理漏油事件实在出于无奈。协助英国石油公司封堵漏油的美国官方总负责人萨德·艾伦告诉民众,美国官方没有封堵海底漏油的技术和设备。而美国一位议员的话意味深长:“如果赶走英国石油公司,我们找谁来堵漏油?”
没有一个专业应对近海石油漏油的队伍,是美国此次的一个沉痛教训。本次事件的漏油点位于水下1500多米处。人们形容处理某一事情“难于上青天”,而在1500米深海封堵漏油的难度一点也不亚于“上青天”。因为在水下每深入10米即增加一个大气压,水下1500多米处已有150多个大气压,相当于每平方厘米都要承受约155公斤左右的压力。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一般的机械都会被挤压变形,或失去功能。因此只能求助于一些经过特殊处理的机械或装置,并通过远程遥控来实施封堵作业。
临时建造深海作业特殊装置需要时间,而远程操控则复杂缓慢,加之海底洋流和各类化学物理条件的变化,不可预测性大大增加,影响各类方法的实施效果。本次事故,凸显了美国在应对非常规灾难时的严重不足,和对石油安全建设长期的忽视。
利益让人患“健忘症”
墨西哥湾漏油,民众痛心疾首,海洋生灵涂炭。这一幕与21年前美国阿拉斯加漏油事件何其相似!那次事件催生了美国近海石油开采禁令。但是,时过境迁,在利益的博弈中,当年的沉痛经历被淡忘,人们似乎得了严重的健忘症。
1989年,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的“瓦尔迪兹”号油轮漏油,导致3.4万吨原油流入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湾。这是当时世界上最严重的石油泄漏事件之一。事件造成几十万只海鸟、数千只大型海洋动物死亡,当地渔业多年绝收,沿岸经济萎靡不振,其社会影响更是绵延至今。这次事件刺痛了美国社会,直接促使时任总统老布什于1990年签署行政禁采令,完全冻结美国近海石油开采。
然而,或许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从2008年开始,在高油价诱惑和大选年特殊政治背景下,美国近海石油“禁采”与“开采”再次博弈,最终以小布什政府的胜利告终--美国众参两院相继通过解除相关禁采令的法案。奥巴马总统今年3月底正式宣布,将部分解禁近海石油钻探,扩大对美国近海油气田的开发。
开采近海石油,从而提高石油自产率、减少对海外石油依赖,本无可厚非。问题是,准备好了吗?监管到位了吗?安全技术成熟了吗?应对事故的准备充足吗?
遗憾的是,环境安全考量在利益面前显得不堪一击。鲜有人就近海开采石油提出环境的担忧。飙升的油价也使美国民众忘却了环境的隐忧。近两年的民意调查显示,大部分美国民众支持近海石油开采。由于对现有技术盲目自信,对于环境安全的考虑几乎被忽略。
健忘症另一体现是政府监管的缺失。美国矿产资源管理局职能矛盾,一方面它负责审查监督近海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安全,另一方面又要让油气公司多生产,从而让联邦政府能收取更多的份额油。监管者督促多产石油,这如何能监管好油气公司?
美内政部的一份调查报告也证实,矿管局人员“没有职业道德”,“疏于坚持规章制度”。看来,矿管局人员把阿拉斯加的“痛”忘到了九霄云外。
尽管墨西哥湾漏油并非美国近海石油解禁所致,但它却是整个社会环境安全健忘症的表征。忘记过去,让利益追逐占上风,对安全麻木不仁,换来的必定是更加沉痛的教训。它警示世人:“你是否也患上此类健忘症?”
下一次是什么时候?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教训足够深刻,但当需要改正时,人们又回到了原状,不愿意改变。答案很简单,利益。
为了防止类似的“灾难性漏油事件”重演,在墨西哥湾海上钻井平台4月发生事故后,美国政府曾颁布了为期6个月的近海石油钻探和勘测禁令。根据禁令,墨西哥湾美国沿岸的许多石油开采租约销售被取消,联邦机构6个月内不再发放新钻井许可,墨西哥湾现有的33个深海油井的勘探活动暂停。
然而,美国政府立即被一些国内石油公司起诉,一直声称要“反思”的这些公司竟然认为,政府这一禁令属于“独断”行为。他们还指出,禁令对墨西哥湾沿海经济的危害可能超过漏油事件本身。
美国一联邦法官干脆就此做出裁决,反对奥巴马政府近海石油钻探和勘测禁令,说颁布近海石油开采禁令的美国内政部“想当然地认为,一个钻井平台发生事故,对所有从事深海钻探业务的公司和钻井平台都构成了直接威胁”。
然而,事实再次无情地嘲弄了人们一把。就在“禁令”问题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又有两个墨西哥湾石油平台发生了火灾。
9月2日,美国海洋能源公司在墨西哥湾的另一座钻井平台发生一场严重的火灾,13名平台工人被迫撤离。还是这家公司,9月9日,其一座钻井平台又发生了火灾。所幸两起事故都没有发生漏油。
人们吃惊地发现,与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的英国石油公司完全一样,海洋能源公司曾以自己有“出色的安全生产纪录”为由,拒绝接受联邦政府提出的安全生产条例。
该公司曾致信监管机构说,实施这一条例会在运作和财务方面严重影响公司业务,而安全方面的收益很小甚至完全没有。
美监管部门人员说,他们调查33场石油行业重大安全事故后发现,相关企业如能采纳这一安全生产条例,一些事故完全可能避免。相关政府部门调查也指出,大部分原油泄漏和生产事故都是工人操作失误或是企业管理失误所致。
美国的深刻反省还在进行中,只是不知这回能有多彻底,因为,没有彻底的反省,下一次的油井事故,甚至漏油事故,只是时间问题。
长期后果,一笔还不起的账
5个月,约2.06亿加仑原油流入墨西哥湾,这是史无前例的污染。
这场漏油事故,近乎中断了美国开发近海石油的国策;这场漏油事故,近乎使出事海域的各类生物遭遇“灭顶之灾”;这场漏油事故,近乎毁了美国南部海岸的整个渔业及渔民生计。
“泄漏的石油从未被清理完,也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能清理完,”说起20年前阿拉斯加“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漏油事故,阿拉斯加荒地保护联盟发言人艾米莉·苏尔鲁斯科至今心痛,“事故对渔业的影响至今仍能感受到。” 而本次事故的漏油规模是那次事故的30多倍,其长期影响可想而知。
墨西哥湾地区的四大支柱产业——石油、渔业、旅游和运输,在此次事件中均遭重创。石油业占墨西哥湾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漏油事件发生后,奥巴马政府颁布深海石油开采禁令,不但直接影响石油开采业,也因导致失业率上升累及当地经济;渔业方面,超过30%的墨西哥湾水域因漏油事件一度被禁捕,受污染水域的海产品销售受到影响;旅游业因游客对受污染的海滩望而却步同样损失巨大。奥巴马曾表示,漏油事件对美国经济是一个“重要挑战”。今后如何说服消费者重新接受墨西哥湾水产品和海滩,仍是一项长期任务。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