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内水质提升一个档次
水清、流畅、岸绿、景美,这是开发区前三年河道综合保护工程的目标。如今,这一愿景已基本实现。三年来,开发区范围内19条河道实施了综合保护工程,累计总长度约为45.5公里。包括河道清淤、挡墙建设、截污纳管、绿化景观整治、配套管线上改下等工程。通过整治,新增绿化面积50余万平方米,新增园路11.5公里,打通断头河6处,对区内192家企业和公建小区进行了截污纳管普查,对其中106家进行了专项整改。整治后的河道景观焕然一新,亲水性大大增加,水质情况有所改善,景观园路和城市慢行系统连成一体,成为市民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好去处。
环境品质是城市建设永恒的追求。从景观的提升到水质的提升,开发区上下对河道整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开发区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着重通过截污纳管,加快畅通全区水系,辅以河道日常配水和生态修复措施,以及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至2012年底,区内河道水质主要指标将由劣五类改善至五类标准,满足河道景观水体要求。
企业名称、排放口编号、排放物类型、投诉电话……写有这些信息的标牌,即将出现在开发区各大企业的雨污排放口处。其中黄牌代表污水,绿牌代表雨水,一目了然。“这样做的目的是明确企业职责,确保雨污分流。”开发区建设(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开发区已对区内工业企业雨污管线状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并逐批开展截污纳管整治工作。
开发区截污纳管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已全面启动。从河道整治美化改观到截污纳管正本清源,下沙的水环境治理,正在向纵深推进。
工业企业整治后都要设排放口标牌
截污纳管,工业企业是关键。开发区汇集大大小小企业近500余家,工业排污压力很大。由于一些企业管网不健全或养护管理不到位等原因,仍存在雨污混排现象,影响到河道水质。
开发区工业企业截污纳管整治行动方案近期出台并启动实施。整治行动分为动员劝导阶段、综合整治阶段、执法巩固阶段。今年首先对区内日均排水量超过100吨的企业(共计56家)开展重点整治。通过企业自查和建设(环保)局摸底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企业提出具体整改要求和整改完成时限,要求按时按量整改到位。同时,建设(环保)局还将做好企业接入市政管线的雨、污水井标识工作,开展有奖举报工作,加大公众监督力度。第一批56家企业整治完成后,再对区内日均排水量超过50吨的96家企业进行第二批整治,直至区内企业全部完成整治。
整治后各工业企业都实行雨污分流,并做到非雨天雨水井零排放。雨污排放口统一设置标识牌,就是整治后便于明确责任加强监管的重要举措。
生活污水治理“普查一家整改一家”
生活污水的治理也提上了改造日程。开发区对公建商业小区、高教园区及道路雨污水管网分别提出了整治方案。
据介绍,目前开发区已建成小区34个。各小区因建设年代不同和内部管道布局不同,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雨污水混接现象。按计划将于年内全部整改完毕。高教园区内由于范围大,管线复杂,普查工作将于10月底全部完成,本着“普查一家,整改一家”的方针进行整改,计划高教园区内截污纳管工作将于明年3月底前全部完工。此外,下沙街道范围内过渡房截污纳管工作、开发区畜禽养殖场截污纳管工作等,也同时展开。
同时,开发区继续开展河道生态修复工作。结合2009年5号渠河道生态修复工程的经验,对区内河道配水条件较差的河段(如文泽渠、高教西公园景观河等),推广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进一步提高河道景观效果,营造良好的环境,并使河水自净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落实网络化长效管理举措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开发区河道截污纳管长效管理措施也同步推进。据了解,开发区将设立截污纳管办公室,负责协调指导全区截污纳管日常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召开全区截污纳管长效管理工作联席会议。
今后开发区将建立专职雨水井检查及污水井水质监测队伍,负责对全区截污纳管后已标识的雨水井进行检查。一发现有污水排出,当场取样并记录,及时告知截污纳管办公室。巡查管理人员每天都要把当天对雨水井检查的情况和相关数据汇总后,上报截污纳管办公室。
目前全区(包括省乔司监狱范围)河道总长130多公里,河道34条。为及时有效掌握河道水质水体情况,开发区还建立了河道水质监测网络。通过河道保洁员观测、区环境监测站监测和市民监督举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应对水质变化。
“我们还将建立全区地下管网管理系统,实行截污纳管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建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建立覆盖全区雨污水管网的电子地图查询系统和文本档案,可全面掌握各截污纳管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学校雨污水排放口的位置,每条道路的雨污水的流向和每条河道的雨水管道排放口位置。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