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之乡"这样脱胎换骨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发布时间:2011-03-02

“以前坐中巴车,闭着眼闻着怪味就知道到了璜土;如今小化工全部关掉了,建成了万亩葡萄园,空气可好了!”年后记者赴江阴采访,土生土长的璜土人徐志焕说起小镇的变化,一脸自豪。

20年前,璜土人曾为当时发达的工业而自豪。分管工业的副镇长张晓新告诉记者,到上世纪90年代初,璜土镇在册化工厂达70家,无证照的小化工厂更多,成了名副其实的“化工之乡”。这些厂对全镇工业总产值贡献份额最高时达七成,璜土镇在江阴市的排名也上升到了前三位。产值前10名中就有8家化工厂,地方老板基本是化工厂厂长。璐达石英石建材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刘玉明是一个老化工人,他介绍说,化工企业发展曾支撑了璜土镇20年的“好日子”,但面临要求越来越高的安全、环保和税收政策,越来越高的最低工资标准和产品技术标准,进入新世纪后,化工企业的日子普遍不好过了。由于缺乏人才和技术,很多化工企业产品单一,无力升级,后劲不足,全镇化工产业盛极而衰。

镇领导坦言,老百姓对化工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一直投诉不断。特别是2009年5月11日,即将外迁的新星化工厂发生气体泄露事故,有毒气体随风飘到隔壁的璜土中学,导致部分师生出现咳嗽、胸闷等症状并入院治疗。此事,促使璜土镇开始彻底整治所有化工企业,27家小型企业全部关停,规模企业一律先过环保关,再统一迁入镇里高标准规划的江阴新材料产业园区。

曾为璜土工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富菱化工公司,率先转型后在新园区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公司总经理翟继业告诉记者,公司在新厂区开挖了一条人工河,这是一个生产、生活、消防、循环用水的蓄水池,投入1500万元,每年可节水约300万吨;建起了“两只烟囱”,一只是废水焚烧炉的烟囱,一只是气体净化器的烟囱,两只烟囱一年的运行费用就超过700万元,但保证了达标排放。“没有绝处逢生的决心,没有彻底转型的勇气,没有解决问题的智慧,是不可能实现这样的变化的。”翟继业发出慨叹。

镇党委书记陈福良告诉记者,表面上看,整治化工企业使全镇工业每年“损失”开票销售收入13亿元,但工业结构却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完成了由化工业一统天下到新材料异军突起的“切换”。去年,全镇完成工商开票销售301亿元,其中新材料产业就完成近200亿元,一批老化工企业在园区获得新生。今年,璜土镇对进入园区的所有企业设立了“看不到(污水)、闻不到(异味)、无举报”的环保门槛。

最令璜土百姓高兴的是,化工业升级转型既没有耽搁镇上的经济发展,更没有影响农民致富生财。璜土人有种植葡萄的传统,但“化工之乡”的恶名一度影响了葡萄种植业的发展。近年来,该镇在促使化工业升级转型的同时,建成了高水平万亩葡萄园,“璜土葡萄甲天下”金字招牌远近闻名。目前,全镇葡萄种植面积1.2万亩,年销售收入达1.5亿元,农民种一亩葡萄纯收入可达5000元,去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9万元。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