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技术的产业化之路

专访爱思特水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晓慰

作者:于佳 发布时间:2011-04-01

每一项新技术在产业化过程中都经历了无数的挑战,这也是一项技术走向成熟的必然经历,作为20世纪90 年代末兴起的新型水处理技术,电吸附技术(Electrosorb Technology,简称EST)也在不断的实验过程中为产业化打下了坚持的基础。近日,本刊采访了爱思特水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爱思特北京环境科
技研究院院长孙晓慰,与他一同分享了EST技术的产业化之路。

真正意义的节能减排

PROCESS:请您介绍一下电吸附(EST)技术的发展阶段,以及技术特点。

孙晓慰:电吸附技术又称电容性除盐技术,是基于电化学中的双电层理论,利用带电电极表面的电化学特性来实现水中带电粒子的去除、有机物的分解等目的。20世纪60~90年代,EST技术一直处在理论研究及实验室小型机阶段;2000年,爱思特制造了中国第一台工业化电吸附装置,并在饮用水、工业用水深度处理方面开始推广应用;直到2003年,爱思特与齐鲁石化建立合作,针对其潜在的各类废水回用处理工程项目,开展了长期深入的实验研究。2006年,世界首例千吨级电吸附工业废水再生工程在齐鲁石化建成,这对爱思特EST 技术的产业化有着里程碑的意义;2007年,万吨级电吸附工业废水回用装置在原太原化学工业集团投入运行;2009年,碱性含油冷轧废水电吸附除盐工程在上海宝钢集团投入运营;至此,电吸附技术
在石油、化工、冶金、火电等行业初显身手。

EST技术应用的前景非常广泛,这取决于它的核心优势:

运行成本低

该技术使用常压操作,能耗比较低,其主要的能耗在于使离子发生迁移,这与其他除盐技术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约能源,对于一般的水除盐工艺,其耗电量约为0.4~2千瓦时/吨产水;同时,电吸附系统运行时不需添加阻垢剂、分散剂、还原剂等化学药剂,为用户进一步降低运行成本。

耐受性强,适应性广

电吸附技术所采用的核心部件,是以惰性材料加工而成,物理、化学性能相当稳定,核心组件不易损坏,可以在较复杂的水质条件下稳定工作,且适用范围相当广泛。

水利用率高

一般情况下电吸附系统的水利用率可以达到75%以上,经过特殊工艺组合,可达95%以上,这一特点对“零”排放项目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无二次污染

EST系统无需添加阻垢剂、还原剂、氧化剂等药剂,排放浓水所含成分均系来自原水,系统本身不产生新的排放物。浓水COD不浓缩,可直接达标排放,无需进一步处理。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

PROCESS: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爱思特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以及爱思特北京环境科技研究院在爱思特公司中所承担的工作?

孙晓慰:世界范围内有很多国家的公司和研究人员也就此技术不断进行试验研究,而爱思特是其中技术最为领先,率先实现产业化的公司。公司对EST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爱思特水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主要从事EST水净化/淡化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工程应用及相关技术服务,使EST 水处理技术达到实用化、产业化、系列化、规模化。其中北京研发中心创建于2005年,2010年正式成立了世界水处理领域第一个以电吸附除盐技术为研发平台的科研机构——爱思特北京环境科技研究院,这意味着公司将在技术研发方面将有更大的投入,也体现了爱思特公司对研发的重视程度。公司拥有150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为40人左右,包括博士、硕士、学士等中高级科技人才,并与多家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单位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其实,企业在研发上产生收效是比较缓慢的,尤其对于发展初级阶段的企业来说,研发常常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爱思特是一个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的高科技企业,EST技术也是一项民族独创的新型实用性水处理技术,以技术研发带动废水资源化发展,为人类寻找新的水资源是爱思特人的使命,这是我们坚持不变的方向。一项技术要有长远的发展,其基础理论必须非常扎实,因为在初级阶段发展速度快,随着技术的推广应用,如果技术储备不能跟上,就会出现发展“瓶颈”。

PROCESS:作为中国惟一拥有EST净化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将EST技术独创性地导入水处理领域,开发出一系列的EST废水处理设备,使我国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您是否能分享一下在推广技术和产品过程中的一些经历?

孙晓慰:这方面我个人的感触是比较深的。回想发展初期,整个公司的销售人员屈指可数,争取到一个与客户交流的机会非常困难。经过5 年发展,爱思特在市场推广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常会有不同行业的企业咨询EST技术的相关问题,我们与客户接触越来越多,并在逐步得到客户的认可。

PROCESS:您是否能介绍一下,目前公司在EST技术应用方面所开展的工作,是否有完整的应用案例,应用效果怎样?

孙晓慰:随着EST技术不断成熟,应用案例也丰富起来,其中比较典型的如2006年11月在齐鲁石化分公司建成的世界首例每小时百吨级的EST工业废水再生工程,该项目为中石化齐鲁分公司胜利炼油厂第二污水处理场排海水深度处理回用(循环水补水)项目,其污水回用规模为2400m3/d,脱盐率要求大于50%,截止到目前,项目运行非常稳定。另一个比较典型的应用案例是2007年,太原化学工业集团南堰污水处理分公司工业废水及市政废水提质(循环冷却系统工业补充水)项目,规模为400m3/h,除盐率大于65%,提质后10000t/d 回用水达到化工生产工业用水标准,可用作工业用水。2009年,在宝钢碱性含油冷轧废水处理项目上的应用,平均产水率为78.5%,吨水耗电量为0.55kWh,完全满足生产回用要求。

PROCESS:掌握了世界领先的EST技术,未来公司在技术以及产品推广上又怎样的战略规划?

孙晓慰:从技术层面来说,针对中国很多高污染的行业,如造纸、印染、冶金以及煤化工等,EST技术已经开始被行业接受。接下来,爱思特将对产品进行进一步开发,针对不同行业开发出不同的产品系列,以满足用户更细致的标准化要求,最终我们将以工艺模块式的服务为用户提供行业解决方案。

PROCESS:EST技术目前在中国的应用情况怎样?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具有怎样的发展前景?

孙晓慰:目前,EST技术最大的应用项目,其处理能力是12万m3/d,主要应用在钢铁、市政、化工、冶金等领域。此外,在电力、造纸等行业,也是EST技术非常适合的领域。

伴随着技术的成熟,目前正是需要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关键时刻,公司从2010年加大了市场推广的投入,爱思特将迎来一个爆发期。

目前,水资源紧张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随着国家和企业对缺水问题越来越重视,中水回用将是水处理行业中的重中之重。回想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从早期的电渗析,到双膜法(这项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EST技术的出现将解决很多膜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 我期待着EST技术能够被更多被推广和应用。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