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转型充当石化产业新引擎

文章来源:中化新网 发布时间:2011-05-11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央领导对江苏“十二五”发展提出了“六个注重”新要求,其中最核心的要求就是江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走在全国前列。处在这样省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江苏石油和化工行业发挥化工大省优势,克服资源环境容量短板,正迎来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攻坚期。“十二五”期间,转型将充当江苏石化行业发展的新引擎。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社会发生过“三次转型”。第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以发展乡镇企业为标志,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了由农业大省到工业大省的转型;第二次是上世纪90年代,以扩大开放为动力,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转型;如今,江苏正处于第三次经济转型,其核心就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推动更多的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提升。

江苏是化工大省,“十一五”末全省石化产值达到1.1万亿元,其支柱性产业地位愈加凸显。但是,江苏又是资源相对贫乏的省份,除了有较为丰富的盐矿之外,其他资源较为短缺,特别是约70%以上的能源需要从外调入。同时,在已经形成的沿江、苏锡常等五大地域板块中,还存在着产业关联度不高、优势产业不突出、重复建设普遍、地域特色不明显等弊端。特别是全省沿长江8市中,有数十家化工园区依江而建,环境容量和保护母亲河压力日益加大。因此,限于资源和环境束缚,再继续扩张传统石化产业规模面临着诸多制约。在这种现实背景下,江苏石化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为此,江苏石化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以下基本思路:构筑高新技术“龙头”,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进自主创新,完善区域布局,发展新兴产业,突出集约发展,做强化工园区,做优高端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做大若干个大型资源和能源储备基地,做实创产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做精技术创新和专利创新。

对比一下不难发现,江苏石化行业转型升级摒弃了传统“三高一低”(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险、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全行业将以节能环保、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纽带,以绿色化工及低碳经济两种发展模式为准绳,用科技手段加以整体推进。

在统筹考虑环境、资源条件,结合省内各地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江苏提出将重点打造新的三大石化产业聚集区:一是做精做优沿江化工产业带。沿江石化产业要充分利用装备、技术、人才集中优势,设计不同的产业链,做到差异化发展。利用已有石油加工、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和市场有利条件,大力发展高端精细化工产品。二是做大做强沿海化工产业带。利用优良的临港物流条件,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基本有机化工、农用化工、盐化工等基础产业。抢抓沿海开发机遇,加快布局沿海地区大石化建设,发展石油化工及下游延伸产品,形成炼油、乙烯及衍生产品加工一体化的产业格局。同时加强承接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重大成套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三是做专做特优质资源聚集区。沿河化工产业带(沿苏北灌河总渠和苏北大运河)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分工和地区规划,积极拓宽煤、盐、油和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加工利用渠道,在盐化工、农用化工、能源化工等领域实现新突破。

据悉,江苏省提出,到2015年全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新医药、节能环保等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将超过5万亿元。其中,石化产业经过转型升级,整体发展也将跨上一个新的台阶。比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快速增长,新兴产业比重将大幅提高,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生物医药和新能源产值占石化全行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到“十二五”末,江苏石化行业现价总产值将达到3万亿元,经济总量占全省工业经济总量14%左右。其中,化工园区经济总量比重快速跃升,建成6~8个大型石化物流基地,10~12个大型各具特色、各有专攻的石化生产和研发基地。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