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1年6月1日起,欧盟将全面禁止任何含双酚A的塑料(10725,60.00,0.56%)奶瓶流入其27个成员国。这也是继2011年3月1日起欧盟境内禁止生产含双酚A的塑料奶瓶之后,欧盟市场对含双酚A奶瓶所采取的最严厉措施。
然而,“驱逐”双酚A的步伐并没有就此停止。香港贸发局近日发布的消息称,欧洲消费者联盟向欧盟施加压力,要求将当下仅针对含双酚A婴儿塑料奶瓶的禁售令范围扩大,除包括所有与婴儿有直接接触的含双酚A的产品外,另有12大类含双酚A的消费品被列为重点关注的对象,他们提出2年~3年内在欧洲停止销售所有含双酚A的产品。这项要求若被欧盟委员会接受,将直接影响中国相关企业的对欧出口。
重视不足缺乏替代的原料
双酚A 是一种化学物质,主要用于生产聚碳酸酯(PC)、环氧树脂等多种高分子材料。这些材料主要是做饮水机桶、婴儿奶瓶、太空杯、塑料餐具以及食品罐、易拉罐等产品的包装内壁。因为其耐用结实以及抗酸腐蚀性强,所以其应用范围已经扩展到了CD光碟、地板物料以及医疗设备等多个领域。
由于有超过十年的研究表明,长期接触双酚A与出生缺陷、癌症和早熟等一系列健康问题都有潜在联系,欧盟在2010年11月25日决定,从2011年3月起禁止生产含有双酚A的塑料奶瓶,从2011年6月起禁止进口或在市场上销售含双酚A塑料的奶瓶。
这一禁令的发布对出口塑料奶瓶的企业造成了直接影响。以外贸重镇宁波市为例,2010年全年,宁波出口至欧盟的食品接触塑料制品批次超过16000多批,重量超过8.51万吨,涉及金额超过2.56亿美元,其中塑料婴儿奶瓶类制品出口重量超过1500吨,金额接近1亿元人民币。随着这条禁令的实施,这些企业要么更换材料,要么转投其他市场。
“我们现在接不到欧洲的订单,因为根本就没有可以替代的原料。”宁波一塑料制品企业的负责人唐立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去年知道这条禁令之后,为了保住欧洲客户,他曾经专门到上海去联系原料企业,但是厂家说换配方的话做出来的材料在硬度上和抗酸性上无法保证质量。因此他现在只好舍欧洲市场而选择规则相对宽松的东南亚市场。“只是相比欧洲客户的价格就少了2成左右。”
他还能坚持做塑料奶瓶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三年前已经开始做国内市场,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市场销售的产品在原料上并没有变化。国内市场每年大约5%的增长速度让他觉得还是能够维持企业运作。但他也表示:“周围有些只做出口的企业现在就只有转产了,做其他产品。”
中国食品与包装机械工业协会一负责人对短期内大规模实现双酚A的替代持保守的态度。他表示,一方面材料的研究是否能短期内出现大的突破还是未知数,而另一方面,如果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明文禁止双酚A的添加,那么新材料的成本、易用程度才是决定是否能替代现有材料的主要因素。
2011年4月20日,国家卫生部连同工信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办公厅、食品药品监管局办公室以及食品安全办综合司出台新规,拟自2011年6 月1日起,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食品容器(如奶瓶)生产和进口。自2011年9月1日起,禁止销售含双酚A的婴幼儿食品容器,但是对于其他产品并没有特别限定,因此眼下欧洲消费联盟极力促成扩大双酚A禁用范围的举措还没能引发更多企业关注。
出口门槛提高
今年5月中旬以来,中欧之间“双反”案的争端吸引了很多眼球。但同一时期由欧洲消费者联盟所提交给欧盟委员会的一份产品安全年度报告(Fewer dangerous goods are finding their way onto EU shelves)却显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未能达到欧盟标准才是不能进入欧洲市场的重要原因。
这份报告显示,与2009年相比,2010年因为对消费者存在潜在危险而退出欧盟市场的产品数量增长了13%。创纪录的有2244种产品因为不安全而被禁止销售或召回。其中纺织、服装、玩具以及电器被频繁排在通报的前列,一些中国产品甚至就在黑名单上。
而此次欧盟消费者联盟正是试图促使欧盟委员会依据“预防原则”,将双酚A列入《化学品注册、评估及许可规例》(REACH)内的候选清单,定性为高度关注物质(SVHC)。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在线分析员表示,相关产品一旦被列入禁止含双酚A的产品目录,出口企业必须注册REACH,这将直接增加企业的出口成本。根据公开资料,每一种化学物质的检测费用约需要8.5万欧元。
对于含双酚A产品输欧面临的潜在风险,一个最近的例子即为中草药被欧盟市场拒之门外。正是由于无法满足在欧盟市场获得资格注册,中国中草药企业与一个年消费额将近百亿美元的市场失之交臂。这一方面说明来自产品标准的输入门槛的确在提高,另一方面也提醒中国产品的标准与“国际接轨”乃当务之急。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