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剂内地泛滥 监管亟待跟进

文章来源:中化新网 发布时间:2011-06-14

在这起还在蔓延的塑化剂污染事件中,中国内地也未能幸免于难。

而与三聚氰胺事件重创奶业不同,塑化剂的波及面更广。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柳春红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实验室检测发现内地的方便面、方便米粉等受到塑化剂污染。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对家庭桶装食用油的塑化剂溶出情况进行摸底。截至目前,大陆爆出塑化剂广泛地用于食品包装、医药、玩具、洗发液等数百种产品中。

但这可能只是塑化剂污染的冰山一角。目前内地更多是企业自查,政府尚未对中国台湾检出塑化剂的类似产品进行检测。

塑化剂污染蔓延

“塑化剂是一种在塑料加工中广泛添加的助剂,在内地叫增塑剂。台湾发现的这种有害的塑化剂是常见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包括十几个常用品种。”一位从事塑料行业的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塑化剂可以使产品的柔韧性增强,更容易加工。

在这次台湾塑化剂污染中,是不法厂商为了降低成本,用塑化剂取代成本贵5倍左右的棕榈油来制造食品添加剂“起云剂”。而“起云剂”是食品行业中起到乳化作用的一种合法食品添加剂,经常适用于果汁、果酱、饮料等食品中。“显然,在食品添加剂中加入塑化剂就是将化学制剂用到食品上,与工业酒精勾兑、苏丹红、三聚氰胺事件相似,是恶劣的制假行为。”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崔凯说。

6月3日,国家药监局通知要求各地停产、下架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的两种保健食品,分别为协和牌灵芝孢子粉片和美中清素牌的多种氨基酸片,两者成分中注明了含有塑化剂成分。这也是内地首次在本地产品中查出塑化剂成分。

广州市奶类项目办公室副主任王丁棉告诉记者,“起云剂”在大陆叫乳化剂,在乳酸饮料等奶制品中广泛使用,目前市面上常用的乳化剂有20种~30种,而且有的企业是几种乳化剂一起用。而这些乳化剂中是否含有塑化剂或其他有害化学制剂,以及波及面有多大,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而一位乳品工业技术人士表示,塑化剂这类危险物质在食品中最容易藏匿的种类包括脂溶性香精、植脂末、糕点和冷饮,并呼吁食品监督部门尽快对上述食品原料进行重点监测。

不过与台湾出现的在食品添加塑化剂不同,另一种形式的塑化剂污染已经在内地食品中广泛存在。“塑化剂本不应该在食品中出现,但从目前检测结果来看,在食品中大面积存在,而带入的途径可能是塑料包装材料。”生产食品添加剂的泉州市味博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劲松表示,与作为非法添加物不同,目前塑化剂在我国食品包装材料中广泛运用,通过包装材料污染食品,这部分的规范、检测难度更大。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柳春红对方便面和方便米线中的塑化剂污染现状做了研究。她告诉记者,2010年她与同事从广州市各大型超市随机采购不同品牌和口味的56份方便面和25份方便米粉食品作为样品,而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塑化剂的检出率均超过一半。“目前我国食品包装材料中允许添加塑化剂,只是要求限量使用及不能用于包装脂肪性食品。而欧盟等地已经用更安全的添加剂部分取代了塑化剂。”

而同济大学基础医学院历曙光教授的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品牌的塑料桶装食用油中,都检测出含有“邻苯二甲酸二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两种塑料工业中经常使用的酞酸酯类塑化剂。而食用油中的塑化剂,主要源于塑料容器。

“国内将塑化剂用在包装材料上是一个常见现象,尤其是PVC保鲜膜,国内厂商绝大部分使用DEHP为主塑化剂,而将这种保鲜膜用在脂肪性食品上,其塑化剂很容易迁移入被包装的食物。”上述从事塑料行业的专业人士说。

监管、检测落后

6月1日,卫生部紧急发布公告,将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这意味着塑化剂将作为卫生监管部门今后的监督管理重点之一。

“塑化剂是非法的添加物,它本身不是食品添加剂,所以在食品检测中没有这一项。”广东省系统食品质量安全专家组首席专家、广东省食品添加剂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陈永泉教授告诉记者。

政府也缺乏对食品包装材料中塑化剂相应的监管与检测。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教授蒋卓勤表示,在塑料产品检测中,并没有关于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检测,针对食品的塑料包装材料也没有这项检测,所以厂家是否在食品包装材料中加入了塑化剂以及加入了多少量,都没有监控。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