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滇池水污染治理全面提速,滇池水环境质量整体保持稳定。据统计,“十一五”时期,滇池治理共完成投资171.7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7.7倍。云南省环保厅厅长王建华说,“十一五”时期是滇池治理工作力度最大的5年,是滇池治理投入最多的5年,也是滇池治理规划任务完成得最好的5 年。
“十一五”时期,特别是2009年以来,云南省对滇池的治理出现了六大转变:一是治理的区域确立科学治污思路从湖盆区向全流域的综合治理转变。二是治理的要点从主要注重滇池本身治理向充分考虑内外有机结合治理转变。三是治理的时间从注重当前向着眼于长期综合治理和保护转变。四是治理的内容从注重工程治理向工程治理与生态治理相结合,特别是有效控制城镇农村面源污染转变。五是治理的投入机制从政府投入向政府投入与市场运作相结合转变。六是治理的方式由专项治理向统筹城乡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积极调整结构等综合治理转变。
昆明市着眼于滇池整个流域,以大幅度削减入湖污染物为中心,以改善滇池湖体水质为目标,以流域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和连片治理为重点,采取了湖外截污杜绝外源污染、湖内清淤减少存量污染、恢复湿地修复生态功能、外流域调水增强水动力等措施,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滇池、金沙江、珠江的一湖两江全面截污、全面禁养、全面整治、全面绿化的“四全”工程。
按“治水先治河”的理念,昆明周边入滇池的35条河道都安排了一位市级领导担任“河长”,从源头治污,建立和完善了“河(段)长”负责制,到期完不成治污任务要受到问责。昆明市还向社会公开聘请“市民河长”参与检查,鼓励“市民河长”与行政“河长”对话,“河长”制度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滇池源头的治理。昆明市还在滇池流域制定并严格实施企业“一次违约排放,永久退出市场”的监管机制,流域的重点工业污染源必须实现稳定的达标排放。经过几年努力,现在沿河企业的排放达标率为100%,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减排任务。
云南省省长秦光荣说,在认真总结多年来滇池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提出了以“环湖截污和交通、农业生产面源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入湖河道整治、生态清淤、外流域调水及节水”六大工程为重点的治理思路,把滇池治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推进,找到了一条滇池综合治理的路子。
创新科学治污机制
用法律、制度支撑滇池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是昆明市在工作中的创新。
“十一五”时期,昆明市颁布实施了《昆明市河道管理条例》、《昆明市地下水保护条例》,修订了《昆明市城市排水管理条例》等法规,滇池治理、保护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昆明市创建了公检法环保执法联动机制,成立了公安、检察院及法院环保专设机构。“十一五”时期,相关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各类污染源企业31545家,完成挂牌督办事项42件,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1030件,处罚金额1542万元。昆明市还主动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或不定期视察,向社会公告滇池治理工作和重大工程进展,主动接受各方监督,使滇池治理在阳光下进行。
为保证滇池治理规划扎实有效实施,云南省加大投入力度,明确了省、市、区财政4∶4∶2的投入比例,建立分级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以确保治理工作顺利进行。“十一五”时期,滇池治理共完成投资171.7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7.7倍。“十一五”时期的65个滇池治理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 100%,目前已完成57项,在建8项。
治污成效逐步显现
如今,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提前一年完成,主城区8个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扩建和新建全面完成,实现“双提升”。昆明主城污水日处理能力从“十一五”初期的55.5万立方米提高至2009年底的110.5万立方米,水质处理标准全部达到一级A标;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管网铺设雨、污主干管网251公里,主城区雨污分流次干管及支管配套建设155公里。
“十一五”时期,滇池流域共建成再生水利用设施213座,日处理规模达7.03万立方米,完成33座目标任务的645%;全面开展了“退田退塘、退人退房,还湖、还湿地、还林”,搬迁61家企事业单位,退塘退田4.5万亩,退房141.2万平方米,退人2.4万人;建成湖滨生态湿地5.4万亩,完成“十一五”1.44万亩目标任务的377%;整治水土流失治理167.49平方公里,完成“十一五”100平方公里目标任务的167%。
经过艰苦努力,昆明滇池环湖片区截污、河道截污、集镇及村庄截污、环湖干渠(管)截污的四个层面的截污体系已基本形成,96公里的环湖干(渠)管截污主体工程已基本实现闭合贯通,全长约114公里的环湖公路已全线通车。
2011年3月,经过实地检查,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2010年度实施情况考核组对滇池治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考核组认为,云南省、昆明市采取的诸多有力措施,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强化滇池治理,使得滇池水质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水环境质量整体保持稳定,滇池湖体、主要入湖河道的水体景观及周边环境明显改善,主要入湖河道及地表饮用水源水质显著提升,流域生态系统有所改善。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