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成品油贸易商停止进货 业内预计月底调价

文章来源:中化新网 发布时间:2011-08-10

 

受国际油价暴跌及国内汽柴油调价可能临近的影响,国内成品油贸易商正在停止进货。

8月9日,一位山东的成品油贸易商告诉记者,他正在联系客户,准备大规模抛售,以规避即将到来的价格风险。在他看来,本月内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有望开启。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8日表示,国内油价调整参考的国际市场三种原油(81.24,-0.84,-1.02%)平均价格跌幅,暂时没有达到4%的边界条件,如果今后国际油价持续在目前价位波动或继续回落,国家将及时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

研究机构据此预测,若国际油价小幅波动,维持在105美元/桶左右,国内成品油的调价窗口最早会在本月29日出现;如果原油价格继续下滑,维持在103美元/桶左右,调价窗口就将于本月25日前后出现。

不过,这仍然大大超出贸易商们对调价的普遍预期。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的诸多弊端,再次遭受市场拷问。

调价时间遭质疑

2011年4月7日,发改委调高汽柴油价格。之后的4个月内,国内油价没有调整。但在此期间,国际油价呈现近30%的降幅,远超4%。

石油专业机构提供数据显示,2011年4月7日,WTI原油期货价格报108.83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为122.30美元/桶。时至8月9日,WTI原油期货最新报价78.47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盘中跌破100美元/桶大关。

与上述两个时点油价相比,WTI原油价格大幅下降30.36美元/桶,降幅为27.8%;布伦特原油价格下降22.3美元/桶,降幅为18.2%。

受国际油价及三地原油移动变化率打压,区内多数业者操作谨慎,按需定进,中间商保守操作,大单成交稀少。

但8月8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的解释是,“单纯从时点价格比较,国际市场油价下降幅度确实超过4%。但从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看,时点价格的短期下跌对平均价格影响有限。国内成品油价格暂不具备下调条件。”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一位专家对记者表示:“成品油定价机制之所以设定22个工作日,目的是避免国际市场油价剧烈波动导致国内油价频繁调整。但经过两年多运行,我们发现调价时间越长,弊端越多。”

定价机制积弊

2009年5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我国成品油价格选择与国际原油价格间接接轨。

按照现行定价机制,国内成品油以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价格作为基准。当三地原油价格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发改委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但该机制运行两年以来,一直被业内抱怨为“快涨慢跌,涨多降少”。

本报记者统计,从2009年1月至今,国内成品油价格一共有14次调整,其中价格上调10次,下调4次,其中汽油累计每吨上调共3780元,累计每吨下调仅有780元。

“对比历史数据,国际油价由高走低,而国内汽柴油价格却不断攀升。”一位研究人士说。

另有市场人士发现,按照现行调价规则,当国内油价上涨时,国际油价增幅小;而国内油价合乎下降条件时,国际油价降幅则变大。

此外,现行机制选择与国际三地作为基准,而未将WTI原油价格纳入参照体系。而WTI原油代表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被投资者视为国际能源市场的基准价。在本轮国际原油价格变化过程中,WTI原油价格变化最大。由5月初的110美元/桶左右暴跌至80美元/桶。

“在当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中,WTI原油价格的变化无法传导至国内油价,这是机制的重要缺陷。”上述石油价格研究人士说。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