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匮乏凸显短板 水务板块前景可期

文章来源:中化新网 发布时间:2011-10-18

中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占全球水资源的6%,国家对水资源保护日趋重视,转变用水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符合当前政策方向。国家从"十二五"起执行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提倡水资源的节约使用和再循环利用,再生水市场、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等成为下一个热点领域,随着节水灌溉、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等相关水务板块上市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将显著增强,水务市场将迎来黄金时期。

污水处理逐年加速再生水产业借势发展

我国年排污水363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水系被严重污染,缺水现象越来越严重。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且有逐年加重趋势。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使用功能,还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矛盾,对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随着我国供水量稳步增加,全国污水排放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水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截止2010年,我国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将近1亿吨/日,污水排放年平均总量达到610亿吨,生活污水的占比在60%左右,污水处理高峰期即将到来。

2000年国家开始加大污水处理投入,2006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正式把污水处理提上了工作日程,"十二五"规划节能环保战略和《一号文件》中,专门制定了以污水处理为核心的污水处理循环利用、再生水以及海水淡化快速发展等政策以解决用水问题。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一般为70%-75%水平,处理量远远低于每年排放的污水量。"十二五"期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年均增速在10%左右,受益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污水治理行业作为朝阳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期。

截至2010年,污水的再生利用工作得到加强,再生水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达到20%以上。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污水处理厂建设与升级改造的投资额将达到186亿元,其中升级改造投资占比有望大幅提高,投资额可达到42亿元/年。随着水资源紧缺的进一步加剧,水价的进一步提升,再生水有望成为"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领域,再生水未来市场巨大。

目前国内外通行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为二级(强化)生物处理工艺,应用最广泛的是活性污泥法及其衍生技术。我国污水处理技术水平基本与国外保持同步,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厌氧-缺氧-好氧法(A2/O)和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当前MBR技术消除了传统技术的上述局限,并一步到位地实现了对污水的再生利用,给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带来了飞跃。MBR是膜处理技术的一种,具有出水水质好、处理率高、水质较为稳定、改造潜力大,节省土地的特点,其特别合适缺水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再生水生产,目前在我国市场容量约为30亿元。2011年下半年随着水价提高和水权流转政策细化,再生水市场供不应求。污水处理行业、再生水行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MBR工艺作为再生水生产的最优选择必将获得长足发展。

淡水需求放量增长海水淡化补充缺口

国家海水淡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在沿海大规模建设海水淡化工程,可有效增加水资源总量、改善水资源结构、提高水资源安全保障率,是解决淡水短缺和供水不足的战略选择和重要措施。按《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今后几年国内需要每年完成新增20~25万吨/日的淡水量。截至2009年底,我国已建成72套海水淡化装置,日产24万吨淡水;在建和待建56项工程,全部建成后,我国海水淡化日产220万吨淡水。受国家推动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产业政策影响,目前沿海地区拟建电厂项目几乎全部计划配套建设海水淡化装置。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可以增加淡水总量,且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淡化海水水质好,成本日趋下降,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饮用水和工业冷却水等稳定需求,目前中国海水淡化设备未来十年投资规模将高达120-140亿元。海水淡化主要是通过反渗透膜法,占据中国海水淡化市场2/3市场份额,是海水淡化市场最主流技术。由于反渗透膜法所具有的投资低、能耗小、淡化海水生产综合成本低等优势,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比例最高的海水淡化技术。作为再生水的一部分,海水淡化需求增加,行业有望进入爆发式增长期。

供水改革量增价涨政策扶持节水产业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淡水污染严重,全国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108个为严重缺水城市。同时我国在用水机制上缺乏科学的用水定额和管理,生产耗水量大,水的浪费相当普遍,全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有45%,农业灌溉有效利用率一般只有25%至40%。由于水生产和供水单位的不断减少,自来水供水量呈逐年下降之势,但全社会用水量却不断增加,这使得自来水供应成为供方市场。针对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国家提出提高自来水普及率和水资源管理制度、水价改革、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等政策。预计在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的要求下,"十二五"期间自来水占居民用水总量的比值有望从2010年的54%提升至2015年的61%。随着国家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无论是居民用水还是工业用水价格,都非常有可能在今年适时上调。

目前大多数城市居民用水价格无法覆盖市政供水的成本,特别是近年部分地区为了供水安全,开工建设了一批饮水工程,导致供水企业成本增加,很多公司将成本转嫁到了水价成本中,客观上间接推高了水价。国家出台阶梯性水价政策,对不同地方、时段、企业和民用等实行区别水价,在2012年1月1日实施。无论是工业用水还是居民用水价格的上调,对于水务企业而言,都将是一大利好。

在水资源用途上,农业用水第一,约占全社会总用水量的60%以上,生产用水位居第二,大约在20%左右,位居第三的是生活用水,占到全社会用水总量的10%以上,位居最后的是生态用水。大力发展农业节水,加强灌区节水改造和田间高效节水灌溉,是当前节约用水的主要方向。"十二五"期间,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下半年随着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到位,水利建设开始投产,农田节水将水涨船高。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