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碱行业:节水与减排难两全 需寻找平衡点

发布时间:2011-12-21
为什么纯碱企业这么迫切关注节水问题?记者通过采访得知,主要就是因为近年来纯碱企业的用水成本越来越高,节水成为企业生存的一种需要.

前不久,记者参加了纯碱行业的一次年会。在会上,记者发现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情况:参会的纯碱企业代表们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不是今年的经营形势,不是产品生产技术,也不是如何开拓市场,而是节水。

节水成生存必需

为什么纯碱企业这么迫切关注节水问题?记者通过采访得知,主要就是因为近年来纯碱企业的用水成本越来越高,节水成为企业生存的一种需要。

苏州英特工业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学文告诉记者,由于纯碱是耗水大户,现在国家对纯碱企业的用水要求越来越严格,企业的用水量指标每年都在降低。这种情况在浙江、江苏一带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明显,每年用水量指标降低10%左右。“企业在生产时要申请用水量,国家会批一个水量给你,做环评的时候也会批一个水量,然后再要求企业逐步地减少。目前用水量对纯碱企业而言很紧。现在国家每年都会明确提出节能减排的任务,国家任务下达到每个省市,指标最终下发到企业。这任务里面就包括企业用水量。现在国家对纯碱企业的用水要求越来越严,对取水有限制,一天就让你取那么多的水,多了不让取,对排水也有要求。如果用水量不达标,就会让你关门。因此,纯碱企业不得不节水。”刘学文说。

纯碱生产企业河南金山化工集团副总经理霍小永表示,由于纯碱企业耗水量较高,现在各地环保和资源部门对企业的用水监管十分严格,一旦超标就随时对企业进行处罚。所以现在不是企业愿不愿意节水的问题,是必须节水的问题。纯碱行业近几年要求清洁生产,并下达了相关节水指标,比如吨碱单位产品一次水的补充量不能超过多少立方米、吨碱外排水量不能超过多少立方米等等。

中国纯碱工业协会技术咨询部副部长降立川告诉记者,我国是一个水资源非常缺乏的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不足2200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且目前水资源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我国工业取水量约占全国的20%,工业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纯碱属于高耗水行业,用水量很大。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曾委托石化联合会对石油和化工行业进行用水、排水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纯碱行业单位用水量有较明显的下降,但企业间差距较大,部分中小型企业需改善自身的用水现状。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副院长窦进良也告诉记者,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本来就缺水,而当地不乏高耗水的纯碱企业,因此节水对于当地企业来说尤为迫切。

可以说,节水目前成为了纯碱企业要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

与减排产生矛盾

由于节水成为纯碱企业目前不得不做的事情,不少企业开始采取多种措施节水。纯碱节水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就是少取水。第二种,就是少排水。即通过循环多次利用废水,少用新鲜水,从而起到节约用水的效果。对于纯碱企业来说,在技术上容易掌控以及效果比较明显的,是第二种方法,这种方法也俗称中水回用。窦进良告诉记者,现在纯碱企业节水的办法主要是通过工艺过程来解决,在生产过程中少加水,提高产品质量和设备效率,少用水。

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循环利用废水的这种节水方法,一些企业却表示存在瓶颈。

霍小永认为,现在纯碱企业节水的主要问题,是循环使用之后的废水难以做到达标排放。这导致节水与减排之间出现了矛盾。据他介绍,纯碱企业的循环水以前都是通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外排。比如他们公司的3个厂各有1套这样的污水处理系统,每套装置投资都为800多万元。现在外排水的排放标准是氨氮含量小于15ppm,化学需氧量小于50ppm,企业基本都可以做到达标排放。但是,由于现在纯碱企业的节水要求越来越高,不少企业打起了循环水的主意。企业将外排水多次重复利用——终端水处理完了之后,再进行深度处理,然后把中水回用,重新作为一次水补回系统。但外排水循环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浓缩的过程。浓缩之后的水,是做到了水的重复利用,但达标排放又成了问题。他详细解释说:“比如企业一天的排水量是1000立方米,本来可以全部达标排放。但为了节水,企业回用了800立方米的循环水,剩下的200立方米水经过浓缩之后杂质含量就比较高。从某种意义上讲,水浓缩之后里面的污染因子浓集,在原先1000立方米水中是达标的,但回用800立方米水之后,杂质在剩余的200立方米浓缩水中就可能超标了,排不出去了。从节能意义上讲,采用循环水企业是做了贡献,但剩下的200立方米浓缩水又不环保了,难以处理。这是制约企业下一步实现废水零排放的瓶颈。现在从技术上没有什么好办法,杂质就在水里,越浓缩越超标。这就存在一个环保部门理解和认可的问题。如果不认可,企业没法往前走,一走就会超标。”霍小永显得有些无奈。

霍小永还表示,为了处理剩下的200立方米的浓缩水,有些企业也只能硬着头皮“独辟蹊径”。比如将浓缩水烘干,变成水蒸气,让里面所含的杂质都结晶出来,然后再填埋处理。“但这样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结晶出来的东西是没用的废品;另一方面,把200立方米水加热成水蒸气需要多少能耗?这样从环保上看是达标了,但能耗又大幅增加了。表面上看很环保,实际上能耗上去了。”霍小永说。


刘学文也表示,昆山一家纯碱企业的负责人就曾向他们诉苦,当地一点废水都不让企业排,要求全部回用。没办法,最后环保设计单位建议企业将废水浓缩到一定程度之后,对浓缩水进行蒸发,蒸发剩下的固体污染物进行填埋,水全部回流。这样环保是环保了,但是烧煤,又白白消耗了大量资源。“现在国家一方面要求节能,另一方面又要求零排放,这就比较难。我们做环保的感觉,从目前的技术来讲,真正的零排放是很难做到节能的。因为从这边来说可能是减排的,但从那边来看是浪费了大量的能量。能量的转变是一种损耗。所以我们认为,在纯碱行业,零排放与节能之间还是存在一些矛盾的。”刘学文说。

只能寻找平衡点

那么,纯碱企业该如何解决这个节能和减排之间的矛盾呢?不少企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需要技术上的突破。霍小永表示,目前看来,要求零排放是一个怪圈。所以企业现在期待有一种技术,能确实有效地解决浓缩水问题,在不大幅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及能耗的情况下,能将中水回用过程中产生的浓缩水给解决掉。如果国内能研发出这种技术,或者能从国外引进这种技术,那么矛盾将迎刃而解。

需要环保部门的理解和认可。霍小永建议,在浓缩水还没有很好的、很节能的处理办法之前,希望寻求环保部门政策的理解和支持。环保部门可以制定这样的政策,按照企业一天1000立方米的排水量计算,如果企业一天只排了200立方米,环保局可适当将所测污染因子的指标放宽。这样最终是双赢的。企业回收了水、节约了水资源,也没有比原先多排污染因子。待技术上实现突破后,最终彻底把浓缩水中的污染因子解决掉。

更需要企业自己的努力。刘学文表示,企业应该量力而行,尽量寻找到节能与减排的平衡点。以一天外排1000立方米水为例,非要回收900立方米或800立方米水的话,剩余的浓水当然难处理了。但如果只回收500立方米的话,企业有经济效益,环保也容易做到。所以,企业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能让节能减排成为负担。如果一味追求零排放的话,从目前来看,世界上都没有这种技术。“正常的企业做到50%~60%的中水回用,是非常合理的,也是比较经济的。我们建议,不要一味追求零排放去提高回收率,要从整个节能和减排的综合能耗来考虑。”刘学文如是说。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