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布的十二五规划,中国化肥产业政策导向由多年来的“促发展”转变为“重调控”,即逐步改变化肥工业发展方式。其中重点是加快调整产业组织结构和通过技术升级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此外,发展农化服务业,培育品牌和营销网络,提高化肥利用效率等也是政策调控的重要领域。
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历史数据和规划目标,2010-2015年化肥产量年均增长率预期在1%左右(2010年产量为6620万吨),其中氮、磷、钾肥产量年均增幅分别为0.43%、2.26%和3.18%。上述增速是近20年来规划目标的最低水平,而其中磷钾肥产量规划增速明显超过氮肥。2011年化肥生产状况与上述规划要求基本相符。虽然由于折纯比例误差和重复统计等因素,2010年化肥实际产量略低于官方数据(6323万吨),但即使按这一水平计算,2010-2015年化肥产量年均增长率也仅为2.25%,氮、磷、钾肥产量的年均增幅则分别为1.68%、3.15%和4.60%,仍将是近20年来的最低增速。这充分表明在供需过剩和资源约束的影响下,化肥生产继续扩张的空间已相当有限;包括增长潜力相对最大的钾肥也是如此。
与此同时,规划要求大型氮肥企业所占比重从2010年的不足70%提升到80%以上,大型磷肥企业所占比重从60%提升到70%以上。尿素占氮肥的比重从61.8%提升70%左右,磷铵占磷肥的比重从62%提升到70%左右。与此相适应,尿素和磷酸铵肥产量在2010-2015年平均增速将分别为4.90%和8.33%,远高于氮肥和磷肥的相应增速。
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政府将积极推广先进煤气化和煤基多联产技术,先进煤气化技术的氮肥产能比例提高到30%,年产45万吨合成氨和80万吨尿素装置(或以上规模)实现自主化。不断提高中低品位磷矿石和磷石膏的利用效率和水平。在节能减排方面,合成氨综合能耗在2015年应降至1350千克标准煤/吨,其中以天然气和焦炉气、无烟块煤、非无烟煤为原料的合成氨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分别降至1150、1300及1650千克标准煤/吨以下;磷石膏综合利用率则提高到40%。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