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在各大行业展会中,“创新技术与产品”、“解决方案”成为跨国公司“吆喝”频率最高的字眼儿。在笔者看来,“解决方案主义”已成为业界新潮,同时带来了技术、人才、领导力等方面的竞争。这样的竞争有利于创新驱动,有利于提升客户利益、应对全球挑战,值得倡导。
巴斯夫、陶氏、拜耳、杜邦、朗盛、赢创等几乎所有的跨国化企,都把创新列为公司的重大战略,并把研发与“技术解决方案”紧密捆绑在一起。陶氏化学高新材料事业部总裁兼CEO裴杰诺先生日前在与媒体对话时,更是直言不讳地表白:“我们是‘解决方案主义’者”。“解决方案主义”之所以大受推崇,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应对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已成为全行业最重要的目标。预计到2050年,地球上将有90亿人口;资源、环境与气候,食品与营养,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成为最大的挑战。在所有这些领域,需要化学、化工担当重任。不仅如此,仅靠一种产品或一个行业难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整套的解决方案才是良方。因此,众多企业已致力于从单纯的发明新化工产品,转变到创造化学的新作用、研发化学品的新应用。在为人类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也由此获得了企业自身发展的巨大商机。
二是企业提供的服务只有向价值链的末端延伸,才能获得客户的广泛认可。下游客户在业务推进的过程中,不断面临新的问题,需求也随之不断变化。企业只有将产品服务向下游延伸,针对客户遇到的难题提供相应的产品或配方,才能维持原有客户,受到更多新客户青睐。跨国巨头早就开始行动,将研发中心建到需求大国。为了帮助下游客户更快地成长,拜耳打造全球创新枢纽,在上海建立聚合物科研开发中心,并进行三期扩建;设有全球鞋业技术中心、聚氨酯喷涂技术中心、汽车技术中心等,针对下游产品开展应用型创新。
三是顺应生产性服务业新业态的发展趋势。在激烈的竞争下,像以往那样通过提供某种产品而在市场上掌握主动权,从而赚得盆满钵盈,已很鲜见。许多跨国企业已意识到,充实“钱袋子”只能依靠更全面的产品系列及技术服务。近几年来,许多原有制造型企业已通过大规模进入或兼并工业生产性服务业来整合原有的业务。陶氏等一些跨国公司也在韩国、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建立新的研发中心,就近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这意味着总部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作为新的行业态势正在崛起。
笔者坚信,以创新研发为基础、以提供问题“解决方案”为特征的现代化生产性服务,以产生更高价值与竞争力的魅力,将与“化工生产”一起,共同推动行业的全面发展。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