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已从合肥化学工业园改名为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但这个位于肥东县撮镇东1公里的工业园区,多多少少还因为其“化工”色彩,而让人们更加关注该如何变得更“绿色”。循环经济也应当是绿色经济,而水乃生命之源,也是工业之命脉。日前,记者走进该工业园区,从水“循环”感知园区循环经济。
化工企业更像植物园
化工企业往城外搬迁,是经济及城市发展的必然。2006年3月1日,肥东县撮镇东1公里、合马路北侧的一片沃土上,人声鼎沸、机器轰鸣,“合肥化企搬迁工程”动工建设培土奠基,合肥化学工业园也由此诞生。
从定位为市区化工企业搬迁、整合的目的地,到更名为循环经济园,再到打出“示范”的旗号,几易其名的背后,是园区定位的抉择。2010年1月,该园区被国务院纳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并正式定位为“皖江城市带新材料产业基地”。
但是,尽管园区定位已华丽转身,不过早先留下的“化工”色彩在很多人的心中还未完全抹去。而一提到化工,人们首当其冲的关注点便是对环保的关注。走进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记者印象最深刻的是,每一个企业都呈现出“花园式”模样。
“企业栽花种草,不仅是自觉行动,也是园区的一项硬性规定。”示范园有关负责人介绍,做好企业绿化是入园的前置条件。不仅仅是绿化,包括对水、气、噪音的环保处理,都体现在很多细节上。
工业废水能养鱼
环保问题处理得好不好,污水处理厂是关键。“每一个企业流出的每一滴废水,都有单独的通道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污水处理厂有关人士介绍,“一企一管”是这个污水处理厂的一大特色,便于监督处理。
据介绍,这个污水处理厂是我省目前最大的工业污水处理厂。“当时采取的是全球招标方 式,最终由马来西亚一家公司中标。”示范园有关负责人表示。而为了做好企业污废水的处理和利用,确保巢湖水源不受破坏,园区投资8400万元按雨污分流方 式为污水处理厂建设配套的污水管网。其中,针对中盐项目排放的废水性质,专门投资1400万元在地下建设长约6公里的地埋式专用排污管网。
在污水处理厂附近,记者还看到有一块480亩的人工湿地。“所有的工业废水都要经过污水厂处理,经过处理的废水最后还要经过人工湿地"过滤"一遍,使其基本接近自然水体。”污水处理厂有关人士介绍,人工湿地里养了很多鱼,这里是鱼儿的乐园。
首座工业水厂投产
循环经济也应当是绿色经济,经济发展不能与民争利。而大型企业也有大“胃口”,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日前,合肥市首座工业水厂在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投产,首期5万吨的日供水能力将满足园区生产企业的日用水量。
据介绍,该工业水厂从巢湖取水,通过输水管线送至制水站进行处理后,经过二次加压,送入示范园供水管网。水厂一期建设规模5万吨/日,二期建设规模为10万吨/日,工程一期建设投资1.4亿元。日前投运的一期工程可以满足园区用户工业用水现有需求,将为中盐合肥化工基地、马钢(合肥)薄板深加工等大项目源源不断地提供价格优惠的工业用水。
工业水厂建成后还可以让自来水“还水于民”。园区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园区企业的不断入驻,用水量不断增加,原有的供水量已经满足不了需求,无论是出水量还是压力都受到了影响,用水高峰的时候居民用水也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