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中国家,空调已经成为了中产阶级地位的标志。空调比汽车便宜,更容易改变潮湿地区人们的生活。但随着空调在世界各地住户和商店的普及使用,科学家们也越来越关注用来运行空调的气体――它们都是全球变暖的强力推动者。
据《纽约时报》报道,中国和印度的空调销量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随着中产阶级的扩大,空调的价格不再遥不可及,但温度也因气候变化在不断攀升。
空调制冷气体的使用主要通过1987年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来管制,该条约旨在保护臭氧层。从前使用的氯氟烃(CFC)制冷剂会严重损害臭氧层,目前已基本被淘汰;而在工业化国家中广泛使用的最新型制冷剂,则对臭氧层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
但这些气体却有着很大程度上被臭氧条约所忽略的影响。它们造成的全球暖化效应是标准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数千倍。据该领域的顶尖科学家计算,如果进入全球市场的所有设备都采用目前空调所使用的最新制冷气体,到2050年,全球变暖有高达27%将是由这些气体造成的。
因此,原本用来解决一个全球性环境灾难的对策,现在又由此萌生出了另一个灾难。
取代氯氟烃的气体氢氯氟烃(HCFC)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很轻微,虽然很多科学家预期这些气体应该因《蒙特利尔议定书》的淘汰规定而减少,但其在大气中的浓度仍在迅速上升。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表示,作为发展中世界蓬勃发展的空调行业的支柱,这些气体的水平在过去20年中已经增加了一倍多,达到新高。
由于工业化国家从10年前开始转向新的、臭氧友好型的气体,其浓度也在迅速上升。美国的新型室内空调目前使用一种被称为410a的氢氟烃(HFC)制冷剂,因不会影响臭氧层而被贴上了“环保”标签。但其暖化效应却是二氧化碳的2100倍。而《蒙特利尔议定书》无法控制这些制冷剂的增长,因为它只监管消耗臭氧的气体。
该条约的时间表要求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几十个发展中国家,从明年开始也从氢氯氟烃逐步转向对臭氧层影响较小的气体。但美国和其他富裕国家则在督促他们选择那些不会造成地球暖化的气体。日前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会议(又称里约+20峰会) 上,临时议程建议,逐步淘汰这些具有暖化效应的氢氟烃。
但出席会议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Rodham Clinto)却面临阻力,因为美国本质上是在告诉其他国家去做自己没做过的事:跨过这一代制冷剂。问题在于,目前空调行业没有现成的商业替代品,既对臭氧层友好,同时还不会产生很强的增温效应――虽然有很多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曙光。
几乎所有的化工和空调公司,包括美国化工巨头杜邦和日本领先的家电制造商之一大建,已经开发出了不导致全球变暖的空调家电和气体,甚至已经建立了工厂准备投产。
但这些产品需要监管部门的批准才可以出售,并且需要制定新的安全标准,因为其中往往含有易燃或有毒气体。随着当前制冷系统蓬勃发展带来丰厚利润,以及氢氟烃缺乏有效监管,各国或者公司没有让新设计进入市场的动力。
“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这就是为什么各国都在黑暗中摸索着努力应付困境的原因。”联合国臭氧项目前负责人拉津德•申德(Rajendra Shende)说。
一个意料之外的问题
问世25年之久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被广泛认为是迄今最成功的环境条约,其从根本上消除了严重损害臭氧层的氯氟烃制冷剂的使用。根据其条款,先由富裕国家废除每个有害气体的使用,而发展中国家则有10年或更长时间进行汰换,这样替代技术能得以完善,价格也能下跌。
由于该条约制定的严格的淘汰时间表,自1960年以来一直增长迅速的CFC-12浓度从2003年开始逐渐降低。2006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得出的结论认为,臭氧层有所修复。
但是,胜利的感觉被新的制冷剂气体排放量灾难性的增长冲淡了。尽管健康的臭氧层本身就会导致一定的气候变暖,但更严重的变暖还是由这些制冷剂气体将地球散发的热量又反射回来造成的。
条约制定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对全球变暖知之甚少,制冷业在西方已经稳定,发展中国家的制冷需求却还是微不足道的。
但显然这一切已经改变了。
来自印度苏拉特的贾士里•旁遮普(Jayshree Punjabi)在10年前购买了第一台空调,现在她有三台。“现在几乎苏拉特的每个家庭都有一台以上。”她说。
冰箱对于这些国家流动的食品供应来说也必不可少。“当我在德里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蔬菜是从街上的小贩那里买来的,现在它们全都来自超市。”联合国臭氧行动方案南亚地区协调员、印度公民阿图尔•巴盖(Atul Bagai)说。
2011年,亚太地区新型制冷设备占全球销量的55%,行业生产的中心也搬到了那里。HCFC-22是最常用的制冷剂气体。随着来自亚洲的廉价 HCFC-22充斥市场,削减或淘汰其使用的努力也大打折扣,即便美国也难以幸免,例如,尽管美国法律禁止出售含氢氯氟烃的新空调,但商店已开始销售在安装后可以补充廉价氢氯氟烃的空组件,使得其能够继续使用。
努力修订条约
今年4月,约200名代表出席了在蒙特利尔举行的为期4天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执行委员会会议,围绕着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而争执不休。他们是应该关注臭氧层保护还是气候变化,或者两者兼顾?
发展中国家提交了减少对氢氯氟烃的依赖的计划,以期赢得联合国向他们提供过渡融资;而来自富裕国家的代表团以这些建议有赖于具有暖化效应的氢氟烃为由表示拒绝。加拿大提出的建议认为,各国应只使用那些对全球变暖影响低的化合物。
将逐步淘汰氢氟烃纳入《蒙特利尔议定书》是减缓全球变暖的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之一,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总裁德伍德•兹莱克(Durwood Zaelke)说。
但印度、中国和巴西表示反对,因为这可能会导致发展减速,且成本太高。目前空调用的所有正在开发的可接受替代品要么受专利保护,要么需要新设备,要么大量新的监管和检测过程。“这看似简单,但它不是标准的,并造成了新的负担。”中国代表团的王勇(Wang Yong)说。
商业利益促成了僵局。虽然《蒙特利尔议定书》积极减少使用HCFC-22进行制冷,但其限制生产的时间表却相对更慢、更宽松,导致产量在过去10年中增长了60%以上。即使在美国,HCFC-22用于生产旧型号的电器、出口或者其他一些不产生显著排放量的工业用途,比如制造特氟龙,仍是有利可图的。
对于制造商来说,他们不愿意急着将更有利于气候的新技术推向市场,直到他们获得哪些国家将采用这些技术的更强信号,杜邦公司的大气科学家马克•麦克法兰(Mack McFarland)说。
曾向联合国建言的瑞士环境顾问奥萨玛•施万克(Othmar Schwank)说:“在许多国家,这些目标将很难实现。中国和印度的家电日益增长,大家都赚了钱,所以他们希望尽可能推迟。”
技术推广停滞不前
《蒙特利尔议定书》最初规定发展中国家到2040年汰换氢氯氟烃,但其理事会在2007年加速了这一时间表。新的日程表说,发展中国家必须在2007年1月1日前“稳定”氢氯氟烃的使用,到2015年将其使用在2009年-2010年的基础上减少10%。
但该行业的增长如此之快,要实现目标,需要将目前在印度的使用减少40%。包括印度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试图通过不涉及制冷行业的一次性方案来完成其2013年的任务,例如,用其他气体替代HCFC-22来生产泡沫。而达成下一个2015年的削减目标,预计将更加艰难。
一些有前途的技术却如同折翼之鸟,只能等待。在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使用几乎不会造成暖化或者臭氧损耗的碳氢化合物的室内空调已经少量下线,但尚未批准销售,部分原因在于这是易燃化学品。
然而在欧洲,采用碳氢化合物制冷的冰箱已经使用多年;美国的一些公司,如百事可乐、本杰里冰激凌公司等,店内的制冷系统已经从氢氟烃转换成了碳氢化合物,以此作为可持续发展计划的一部分。
美国环境保护署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它最近已经批准了一些新的气候友好型气体用于汽车空调和冰箱,同时正在“评估其他空调应用的额外替代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种被称为R32的新形式的氢氟烃。
但它们何时能够上市销售呢?即使小步伐的迈进也受阻了。
去年,欧盟开始要求汽车制造商在汽车上使用气候友好型的制冷剂,认为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过渡。一种名为1234yf的化学制品被认为是合适的候选,这种微量的车载空调制冷剂令可燃性和高成本的威胁大大降低。
但今年,欧盟推迟了计划:制造这种化合物的中国工厂仍然在申请政府注册;这项由霍尼韦尔公司拥有的专利也正处于争执之中;而且,德国政府至今仍未完成安全检测。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