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做好水文章为“一湖清水”护航

发布时间:2012-12-12

鄱阳湖,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是江西人民的“母亲湖”,其流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97%。

在我省经济发展策略上,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江西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品牌,鄱阳湖更是我省生态环境优势的集中体现。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推进,我省实施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五河一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农村清洁等重大生态工程,做好水文章,全力保护好“一湖清水”。

典型个例

污水变清流入鄱阳湖

上饶市万年县,2009年3月建成的县城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污水处理率达95%,污水处理量达每日1.2万吨。2011年8月,该县又启动了梓埠产业区污水处理厂建设。今年3月,该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项目开工建设,投资7000万元,采取GRE生态资源化生活垃圾处理工艺变废为宝,建成后每日可“吃进”100吨垃圾。今年以来,该县已拒绝7家有污染的企业入园,严把环境监测关,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通过系列举措,尽力不让污水流向鄱阳湖。

多项举措

全力截断污水入湖途径

万年加大污水处理能力,只是我省保护好“一湖清水”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我省近年来加大市、县污水处理厂建设,提升城镇、工业园污水处理能力。根据我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力争到明年,在所有县建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基础上,基本上实现工业园区都建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至去年年底,我省100个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有99个基本正常运行,全年可处理生活污水 7.5亿立方米。

到 2015年,全省新增城镇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110万吨、工业园区污水日处理能力250万吨,新建配套管网6000公里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5%以上,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50%,再生水回用率达10%,工业废水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形成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削减能力16万吨、2万吨。同时,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处理、脱硫脱硝等工程,全力截断污水入湖的途径。

建好污水处理厂,要确保其开工运行。为此,我省切实提高污水收集效率,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监控平台建设,实时监控进出污水处理厂的水量和水质主要指标、主要设备运行情况和运行参数等数据。做好运行和污染物削减评估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核拨污水处理费的重要依据。

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收费政策不落实、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一年内实际处理水量达不到设计能力的六成,以及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无故不运行的,会暂缓审批相应城镇项目环评,暂缓下达有挂项目的国家和升级建设资金。

全面推广节水应用

我省还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定区域、行业和产品用水效率指标体系。推广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对重点用水行业,实行节水技术改造,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

加强城乡生活节水,推广应用节水器具。推进再生水、矿井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利用,到2015年,实现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要下降30%。

多项生态工程齐推进

污水处理,是我省保护好“一湖清水”的重要举措。事实上,我省还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五河一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重金属污染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

通过实施“一大四小”工程,去年我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1%,构建安全可靠的生态保护体系,努力创造一流水质、一流空气、一流生态、一流人居环境。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打下坚实的生态基础,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构建良好的生态屏障。对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和鄱阳湖“五河一湖”进行治理,计划到2015年,森林质量有较大提高,沙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农村清洁工程是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四大生态先行工程之一,也是保护“一湖清水”的重要举措。村镇环境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初步达到了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效果。目前,我省又在重点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通过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对受污染严重的耕地、荒地、矿区废弃地进行治理和修复,对因重金属污染严重失去生存条件的自然村进行整体搬迁,切实保护和建设好江西的青山绿水。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