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仪器:光荣与梦想赵泰

作者:本网编辑 文章来源:《流程工业》2003年第3期 发布时间:2012-12-17
多年来,人类一直梦想能够发现生命的奥秘,解答长存的疑惑.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进的设备是科研中不可缺少的支撑,更是人类征服自然,成就梦想的武器!

从17 世纪虎克发明显微镜到21 世纪田中耕一因“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每一次分析仪器的革命都推动了人类前进的步伐,分析仪器的光荣在历史长卷上熠熠闪光;

多年来,人类一直梦想能够发现生命的奥秘,解答长存的疑惑。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进的设备是科研中不可缺少的支撑,更是人类征服自然,成就梦想的武器!

PROCESS:您能否介绍一下目前贵公司对于中国生物分析研究主要关注哪些领域?以及针对这些领域的主要产品?

赵泰:我公司(Analytik Jena AG)主要关注以下领域:抗氧化剂和自由基的分析和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基因芯片的研究以及常规生化分析技术,如蛋白测定、RNA/DNA 分析、酶动力学和遴选比对分析等。德国耶拿公司在以上领域的主要分析仪器有:PHOTOCHEM PCL超快速抗氧化剂和抗自由基分析仪、分析之间相互作用的BIAffinity 反射测量相干光谱仪、SPECORD系列生化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有十多种型号)、FLANSHScan高速多孔板阅读器和实验室信息系统(LIMS)等。

刘文玉:众所周知,岛津科学家田中耕一先生去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不仅是岛津公司的荣誉,也是从事生化分析研究领域的科学工作者的骄傲。我公司非常关注蛋白质组学领域,并拥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用于蛋白质质量和序列分析的仪器-MALD-TOF(产品名称 AXIMA-CFR plus)以及全自动样品前处理装置XCISE。除此之外,还拥有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分析的LC/MS等产品。

陈晴:目前我们主要关注在一些比较前沿的生物科技领域,尤其是一些组学的研究。例如,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细胞组学、生物信息组学。其产品有:在基因组学方面有生物芯片技术平台,基于二维电泳和质谱的蛋白组学平台;在细胞组学方面,有直接用于观察生物大分子的活细胞共聚焦显微镜;生物信息组学上开发了一系列的生物数据管理软件。

马作楠:贝克曼库尔特最初是在1998年12月由两家公司合并而成。贝克曼公司原先最主要有两方面的产品,一部分用于临床检验,如化学和免疫方面的检测仪器;另一部分用于生命科学领域,主要产品有离心机、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最近,我们主推的产品是毛细管电泳,该产品用于精细的分离和分析。库尔特公司方面的产品最主要是在血液检测领域领先的仪器,还有流式细胞仪、细胞活力分析仪。现在,贝克曼库而特公司分成几个部门,分别是临床检验部门;生物医疗系统部门,产品包括离心机、毛细管电泳、蛋白质分析等,主要是针对制药工业中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进行新药研发的厂家;还有针对工业领域用的分析仪器部门。

PROCESS:对于这些领域,您认为目前国内研究和国外是否存在差距?如果有,差距在哪里?

赵泰:有的有差距,主要差距在于技术产业化不足,大多还处于科研阶段, 尚未得到普及和推广。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仪器设备和经费支持不足,尤其短缺仪器的日常维护和使用经费,常常是买得起马配不上鞍。大的方面是缺乏技术产业化的市场动力和简单易行的运行机制。

陈晴:在这些组学的研究中,国内与国外存在着一些差距。其差距有些地方是仪器设备,经费上的,一些地方是人员上的,以及研究概念上的。

马作楠:和国外研究的差距是存在的。国内的研究缺乏独创性。因为就产品的增值而言,新产品的增值是最高的。当产品成熟后,很多企业和国家都可以生产,那么产品的利润就会降低。因此,要争取将产品最有增值的时间留在自己手上。如果等到产品成熟,再从国外引进来,其实大部分的利润已经流落旁人。所以,要加大对新产品开发的力度。就仪器使用方面来讲,仪器的应用频率很重要。只有提高仪器的使用频率,仪器的价值才得以体现。所以,仪器采购需要慎重考虑,避免无谓的浪费。

PROCESS:对于不断壮大的国内分析仪器生产厂商,您认为和国际大厂商相比,国内厂商的优势和劣势分别在哪里,应该如何解决现存的问题。

赵泰:国内厂商的优势很多,如人力资源充足,研发、原料和生产成本较低,又身处经济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发展动力充足,研发能力也不弱。劣势在于国内整体工业和工艺水平较低,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可靠性差,使分析仪器生产厂商直接受到制约而与国外有一定差距。解决办法一是自己动手严把质量管理关;二是洋为中用,与国外优秀厂商建立合作,直接引入先进技术和关键部件。没有必要一切从零开始,一切自行开发。只有善于继承、借鉴和移植,才能得以高效、快速的发展。

刘文玉:就个人而言,我很希望国内的企业能够迅速地成长起来,和国外企业包括岛津公司在内竞争。而目前国产品远不能达到国外产品的水平,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研发投入不够。在岛津,销售额的7%~10%用于研发,但在国内企业,这个比例可能不足2%。这种比例上的差距就造成国产品在性能上远远落后于国外产品。另一个原因是国内的基础制造工业比较薄弱。同样的设计在日本就可以生产出来精致耐用的产品;而在国内花同样的价格,甚至几倍的价格生产出来的产品却无法满足要求。这是国内很薄弱的一个方面。此外,还存在软件问题。在国内,没有一家公司可以像国外企业一样投入重金成立专门公司进行软件开发,这也是影响国内企业在国际分析仪器行业立足的原因。国内企业生产的仪器虽然也可以使用,但是很难满足当前分析检测高效率、长寿命的需求。同时,还有销售体制和服务体制的问题。国产品价格便宜,相当于国外企业的几分之一的价格。这样在不高的利润下,除去第一次免费安装调试和服务后,厂家无法承担再次或长期售后服务等所需的费用。因此,从研发、生产到服务,整体情况和国外比,差距还很大。国内也有很多企业试图改变这种局面,包括在一些领域很出色的厂家,甚至某些产品已经可以和国外企业抗衡,但是由于我国的基础工业差,研发力度跟不上,导致国内企业这一代的产品可以和国外产品抗衡。但是,国外产品再发展时,国内无法跟上。

中国的市场非常之大,现在又加入了WTO,一年几十亿美元的分析仪器进口,产品利润丰厚,国内很多企业想分一杯羹,但没有厂家可以做得更好。首先,国内企业人多而产值低。由此带来的利润也低,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技术改进、市场宣传和售后服务,这样形成恶性循环。其次,很多相关辅助行业无法达到设计要求,进行生产。第三,是企业经营的思想。通过我的接触,我觉得国内企业对于市场需求的认识不够,远离市场。采用国企的经营管理方法来生产高精尖的仪器,是不现实的。第四,国内的分析仪器厂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而国外只有几家非常专业的生产厂。加入WTO后,零部件零关税,中国低廉的劳动力,在未来还会有更多独资、合资企业进入中国,必然会有很多小企业面临倒闭。因此,面对虎视眈眈的外国企业,国内企业只有强强联合才有可能发挥自身的优势,也才有机会与其抗衡。国内企业要改变现状,这当然也需要国家科技部门的支持。

陈晴:国内现在不断涌现一些好的仪器,但太多是模仿性的,原创性较少,对于目前生物科学业前沿学科,国内厂商涉及的较少。国内厂商由于生产销售均在国内,其成本远小于国外厂家,这有利于国产仪器的销售,劣势方面主要是原创性,品牌以及质量上的有效控制。

马作楠: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研发。就贝克曼库而特自己而言,每年的产值有10%都要投入到研发中,开发属于自己的专利技术。新技术的开发需要有资金支持,这样才能够保证技术的领先。

PROCESS:您认为未来中国生物分析仪器市场前景如何?能否就该领域介绍贵公司下一步在中国的发展计划?

赵泰:未来中国生物分析仪器的市场将是巨大的,发展将会很快。德国耶拿公司在最近几年的计划是:一方面加大市场宣传,扩大市场需求。重点不是宣传仪器本身,而是宣传其应用和社会、经济意义,将国外的成功应用经验更多的介绍给国内。另一方面加强与国内研究部门和生产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并及时了解需求,尽快反馈给工厂,不断改进产品和技术。

刘文玉:作为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在中国也备受关注,用于蛋白质结构分析的仪器将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岛津公司为适应市场的需要,在今年BCEIA展会上,将展出世界领先的生命科学仪器。此外,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将邀请岛津田中耕一先生到会和国内生化分析界的专家交流,包括去大学演讲等活动。同时,我们计划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共同建立中国生命科学研究室并引进MALDI-TOF、多肽测序仪等装置。今后,岛津公司将和中国生化分析研究专家一道共同致力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

陈晴:生物技术是21世纪的科学,国内外厂商都普遍看好。PerkinElmer公司作为生物前沿科学仪器的弄潮儿,在中国正在推出一些技术平台,如蛋白组学平台以及后蛋白组学平台等。

马作楠:我们看好中国市场。同时,我们在国内有不同的合作实验室,希望我们的技术可以尽量与国内的技术相结合,相互提高,促进发展。在苏州有贝克曼库而特的工厂,已经在生产诊断用的试剂。

PROCESS:您如何看待未来生物分析领域仪器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如微型化、智能化、实验室信息系统等。

赵泰:除了微型化、智能化之外,德国耶拿公司还非常重视仪器的专门化和提供最终解决方案,以上四个方面都是未来生物分析仪器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生物应用领域的工作者往往不是分析仪器方面的专家,所需要的是一种便捷的工具,能直接给出最终结果的整套方法和技术,也就是最终解决方案。当然,与所有分析实验室一样,实验室信息系统将是必不可少的。

刘文玉:不同领域需求的差异导致所提出的要求也不一样。无论是发展趋势还是方向都应当从科研的方向和市场的需求出发。所有的研发都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客户的需要、科技发展的需要、企业检测标准的需要来进行的。因此,不能简单地总结分析仪器应当如何去发展。对于企业,智能化是都需要的。因为分析仪器是检测的手段,易于操作是必要的。那么对于研究领域,仪器微型化、自动化程度、一体化机器、多功能组合型设备等要求,应由市场或科学研究的需要来决定。

陈晴:未来生物分析仪器领域,首先要注意的是系统化,即仪器设备内一系列的产品组成,由过去的单一产品发展成为一个成套的技术平台,其计算机的广泛利用,会使仪器设备在智能化以及微型化方面有所发展。

马作楠:单纯的预测比较难讲。我认为,毛细管电泳会是分析仪器中微量分析的一个趋势,它可以完成传统方法可能无法做到的工作。毛细管电泳也是我们公司投入很大的一款产品。但目前,在很多国家,毛细管电泳还没有像高效液相色谱那样普及。有一个原因是法律上现在还只承认采用传统方法得到的结果。但等到这个技术发展得比较成熟时,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变。

此外,较临床检验,生命科学的发展更为迅速。这其中,在生物制药领域,目前有30%的药品是以单克隆抗体为主的,也可能将是未来生物制药的主要发展方向。这是因为单克隆抗体针对性强,不会伤害到其它器官。它还可以作为诊断手段。单克隆抗体本身可以拆开,一部分与抗源接触,一部分用于治疗。我们的设备可以帮助进行单克隆抗体工程研究的工作人员提供分析手段,进行抗体拆分、蛋白质分析、分子量分析等工作,把最终产品具有针对性地推向市场。

以上为嘉宾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