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如何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保障粮食安全?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中,如何解决村民饮水“最后一公里”管理问题?记者近日在采访时了解到,山东省通过建立健全“三驾马车”机制,努力解决存在多年的基层水利工程管理难题。
“三驾马车”机制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在全国产粮大市德州市武城县魏庄村村民陈德忠家地里,玉米长势喜人。他告诉记者,今年小麦喜获丰收,得益于水利部门修建引黄灌溉工程,把水引到田头。春旱时节,用水协会、村水管员组织乡亲按顺序浇地,和以前井灌相比,不仅省时省钱,而且水质改善,庄稼产量提高,改变了以往旱时“人人抢水”局面。
魏庄村的变化是近年来武城县建立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强化服务的一个缩影。武城县水务局局长张君介绍,此前,由于乡镇机构改革和农村“两工”取消,乡镇水利站职能弱化,农村集体逐步退出水利建设管理,大量基层水利工程“有人建、无人管”。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2012年6月,水利部、中央编办、财政部联合出台意见,要求2013年底前建成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要求理顺管理体制、科学设置机构、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等。这一部署,在农业规模化生产增加、农村青壮劳力减少,迫切需要建立专业化水利服务背景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曹金萍表示,截至目前,山东提前半年完成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全省155个县建立起基层水利管理协调组织、防汛抗旱供水专业服务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三驾马车”。恢复建立乡镇水利站1585个,每个行政村配备村水利员1至2人,成立各类防汛抗旱供水专业服务队1606支,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2819个,覆盖率达80%。
专业化队伍解决防汛抗旱供水民生大问题
曹金萍介绍,在“三位一体”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中,基层水利管理服务协调组织主要由乡镇水利站和村水利员组成,乡镇水利站按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核定编制;防汛抗旱供水专业服务组织,实行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运营相结合。
随着城乡供水一体化,越来越多乡村通上自来水,农村大量分散住户的供水管理难题,对水利服务提出新要求。德州市宁津县通过水务局供水公司主办、水管站协办的方式,成立了6支水利110服务队,配备人员和车辆,负责农村饮水等工程的日常管理、维修及应急送水服务,实现全县13个乡镇856个村庄的无缝式管理。
翻开水利110服务队的电话登记簿,发现对于村民反映的各类供水问题,服务队几乎都在半小时内赶到现场进行维修。主管道破裂、施工损坏等问题,最长可在半天内解决。宁津县水利110的做法,被评为2012年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之一。
除了专业化的供水服务队,专业化的防汛抗旱服务队在基层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2012年“8·4”水灾抢险期间,宁津县各乡镇抗旱服务队组织村水管员成立防汛抢险队伍,两天排除7万亩农田积水,三天将11条主要河道水位降至安全水位以下,有力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最后一公里”关系万亿水利投入效益
近年来,各地按照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要求,各级财政对农田水利投入大幅增加。据相关测算,2011年至2020年,全社会水利投入资金将达到4万亿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涉及基层小型水利工程建设。
水利部农水司副司长顾斌杰指出,加快推进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是解决农村水利建设管理任务急剧增加问题的有效途径。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没有完善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难以保障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利用。
据了解,2011年年底,全国共有基层水利站2.3万个,有三分之一的乡镇未设水利站,由于性质不清,水利站难以履行公益职能,人才缺乏、经费不足问题突出。近年来,各地多部门联合调研,建立健全机制,保障经费落实,强化监督检查和规范管理。目前,全国有26个省区市出台健全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实施方案,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共有基层水利站27021个,人员编制总数113469个,在岗人员128541人。
曹金萍指出,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验收中,个别地方存在水利服务人员学历低、专业不对口、技术力量不强、用水合作组织运作不规范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整体效能的发挥。今后将重点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能力建设,加强人员培训,规范服务内容。
顾斌杰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将加强督促检查,约谈未出台文件的省区市水利厅负责人,建立奖惩机制,把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立项的重要条件。同时,争取中央补助政策,切实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