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中国三聚氰胺及下游产业开发推进峰会在青岛落下帷幕。面对三聚氰胺行业产能过剩严重的状况,与会专家纷纷建言献策,希望行业加强自律,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实施科技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突破传统应用领域,拓展新应用、新市场,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预计到今年底,全球三聚氰胺生产能力将达到约350万吨,其中中国为260万吨。尽管国内三聚氰胺需求及出口在稳步增长,但增速远远低于产能的增长,过剩的局面不断趋于恶化。尤其是近几年,国内三聚氰胺新建装置不断投产,新增产能集中释放,市场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即使按45%的开工率计算,也过剩30万吨左右。不少与会者表示,行业要想发展,必须严控低水平重复建设。
川化股份公司主管工程师邓霖说,三聚氰胺产能激增,折射出上游产品尿素的产能过剩比较严重。作为尿素企业化解产能过剩的最佳途径,发展三聚氰胺成为很多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共同选择。这一点从今年预计新增的39万吨三聚氰胺产能中也能得到印证。
这些新增产能的释放,将对本来开工率就不高、市场持续低迷的三聚氰胺行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要打破这种越过剩越上项目的危险局面,需要全行业企业加强自律,严控低水平、同质化建设,齐心协力突破产能过剩的重围。
中国三聚氰胺协作委员会市场调查员薛挺宇则更加关注三聚氰胺新用途、新市场的开拓。他认为,突破传统应用的边界,大力发展有潜力的下游产品,不仅有利于创造更好的效益,对化解产能过剩也极有助益,同时也符合个性化、差异化发展的时代新要求。
据了解,目前我国三聚氰胺主要消费领域仍是木材加工、涂料、造纸、模塑料等传统领域。在终端需求低迷的影响下,三聚氰胺企业很难获得好的收益。针对这一状况,薛挺宇建议,低取代度羟乙氧乙基三聚氰胺、六羟甲基三聚氰胺、三聚氰胺泡沫、三聚氰胺纤维等领域都是很有潜力的发展方向,这些新产品或具有良好的环保指标,或以优良的性能得到市场青睐,企业完全可以在这些新领域耕耘开拓。目前,我国在这些新领域与发达国家比还有一定差距,三聚氰胺纤维等产品工业化才刚刚起步。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