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氟化工产业要解决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优化存量,找到增量突破点,根本路径在于技术创新。这是从10月22-23日于杭州召开的首届国际氟化工技术研讨会上了解到的。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在会上指出,尽管氟化工属于新兴产业,比传统产业的困难小一些,但中国石化联合会的调研表明,氟化工行业产能也已经出现结构性过剩。像2011年那样让企业很兴奋的“过山车”高点,以后很难出现了。氟化工行业当前面临的现实难题是技术饥渴。
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理事长季刚表示,近两年,由于氟化工产品结构性过剩,低端产品价格下滑,高端产品依赖进口,加上氟化工企业的制造成本急剧上升,氟化工企业盈利能力受到很大影响。今年1~10月,业内一些领军企业利润同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李勇武表示,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前提下,化解产能过剩不容易,因此要探索新的模式。一方面,要严格控制总量,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产能,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另一方面,要优化存量,加快氟化工产业与关联产业的融合发展,延伸和完善产业链。
目前一些氟化工企业正在探索以技术创新手段优化存量。如加强应用研究,使氟化工产品更好地应用到涂料、医药、农药、电子等产业中,扩大市场空间;与客户结盟,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要调整产品方向。
在存量已经过剩的情况下,氟化工产业形成增量的主攻方向是什么?李勇武表示,一切都必须落到技术创新上来。要重点解决高端产品开发和应用上的技术难题,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含氟精细化工产品,产品实现高端化、差异化。要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并尽快实现产业化。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积极开展原始创新,同时加强氟化工知识产权保护。
此外,氟化工行业有其特殊性,受到国际环保履约的约束。李勇武强调,“十三五”期间,中国氟化工企业要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在环保问题上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全行业要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碳发展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积极开发和应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强化副产物中有效氟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季刚提出,希望中外企业在技术、资金和市场等方面开展合作,把现有产能和产量作为自身发展优势,积极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推动氟化工产业升级。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与日本F
业界观点
创新一步,迈入市场蓝海
巨化集团技术中心主任王树华:氟化工产业科技创新要走开放合作的道路。希望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让氟化工产品从贵族材料成为性价比高的工程材料。
氟化工结构性产能过剩明显,存量较大,行业必然要走重组和集聚化的道路,形成氟材料的产业集团,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让更多资源集聚到科技创新上。通过整合重组的方式优化存量,这是龙头骨干企业的共识。
同时,要努力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比如适应环保大趋势,把具有特殊性能的氟材料用于工业废气废水处理行业,使得原来的装置寿命延长,也拓宽了氟材料的新应用;将具有微孔膜的聚四氟乙烯用于解决PM2.5问题;将亲水的和超疏水的氟材料用于工业污水处理和特殊分离,有很好的发展。如此,将现有的存量产品赋予新的用途,就把存量和增量结合起来了。
另外,要走特色化、差异化道路。巨化不是单纯从规模上扩大,而是强化其中某些优势部分,比如含氟精细化学品、含氟电子化学品等。目前,巨化含氟功能材料如光伏用系列膜材料已经实现国产化,达到千万平方米的年产能。这些都将成为企业未来新的增长点。
东岳集团总工程师于修源:当前氟化工企业已经具有较大的存量,如何盘活改造升级现有装置,把存量做优,是个头等重要的问题。我们认为,解决方案之一就是加强应用技术的开发,拓展新的应用领域,让现有装置生产能够满足客户要求的高端产品。例如,可以把FEP加工成能输送高频率电的电缆材料,获得新的市场空间;改进并生产海水淡化膜用PVDF,以便客户顺利应用。以前大家注重的是把产品生产出来,下一步就要重视把产品用好。东岳已经把应用研究作为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成立了氟涂料、氟树脂加工、膜材料加工等方面的应用实验室。
技术创新的另一个轮子是新产品开发,这同时也是在寻找增量。东岳在新能源、新材料、新环保领域寻求突破,开发了燃料电池膜,并与奔驰、福特等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把燃料电池膜应用于汽车。东岳还开发了太阳能电池膜、储能电池膜等,实现氟化工产业升级,同时找到企业新的增长点。
多氟多化工股份公司董事长李世江:氟化工产能过剩是现实,但产业还是要发展,技术创新成为新常态下企业发展的主旋律。当前的创新更多的是与人们生活密切关联的跨界创新。多氟多把氟化工产业与新能源产业结合,通过氟、锂的结合,发展了储能产品锂电池;又把氟、硅分家,发展了生产新能源的太阳能电池;同时由于新能源需要储能,我们又把储能产业纳入业务范围。可以说,这就是我们找到的争取增量的新切入点,把氟化工产业与新能源结合起来。将来多氟多将成为一家新能源企业,实现新的发展,我们正在路上。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