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品油消费结构以柴油为主,柴汽比高,发展石油替代燃料应以替代柴油为重点目标。相对于甲醇柴油、乙醇柴油等替代燃料,二甲醚在替代柴油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10月29日,在云南昆明召开的“2014中国甲醇和二甲醚清洁燃料发展大会”上,云南英茂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建明作出如上判断。
自2006年以来,国内屡屡出现的加油难问题全部来自于柴油。近年来,国家为了减少石油消耗,大力推行替代能源,天然气、液化石油气(LPG)、乙醇、甲醇、电动车、混合动力、燃料电池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由于这些替代能源或新能源多数是以替代或减少汽油消耗为目标,因而对减少柴油消耗,降低柴汽比没有带来明显的改观,甚至给柴油生产带来更大的压力。因此,常建明建议,针对我国内燃动力燃料总体不足,汽柴油产销结构不合理的局面,发展石油替代燃料应以替代柴油为重点目标。
醇醚燃料在替代车用燃料方面具有它独到的优势,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但至今为何没能实现商业化的大规模推广呢?常建明分析认为,避开政策法规标准不讲,也不是技术不成熟,而是竞争力不足。车用醇醚燃料存在控制反应条件苛刻、过程复杂、产品产率不理想、设备腐蚀严重、生产投资过大等问题,产品成本偏高,不具备价格竞争优势,有的还需要对车辆进行较大的改动。
常建明举例说,甲醇柴油、乙醇柴油,技术上不存在大的障碍,但甲醇或乙醇与柴油互溶需要大量助溶剂和功能性添加剂,这些助溶剂和添加剂使用量大、成本高、有的还含有毒有害成分,因而要形成大规模的商业化推广是不现实、不科学的。
比较而言,常建明认为,二甲醚在替代柴油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国内、国外对二甲醚汽车都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早在2000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与大连柴油机厂联合研制了国内第一辆二甲醚汽车。2005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研制出中国第一台二甲醚城市客车。2010年世博会期间,二甲醚汽车还作为世博专线车示范运行。但是,当时由于国家标准还未出台,二甲醚的车用还是停留在小规模试点阶段。2011年6月16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了《车用燃料用二甲醚》(GB/T 26605-2011)国家标准,自2011年11月1日实施。
据常建明介绍,二甲醚柴油具有六大优点。一是,动力性强。清洁柴油由于具有十六烷值高和含氧量高等优点,加上变性剂中独有的催化重整等作用,大大改善了国标柴油的燃烧性能,使发动机的动力性得到了增强;二是超低排放,二甲醚突出的清洁燃料特性确保醇醚柴油的燃用能够实现汽车尾气的超低排放,柴油机燃用醇醚柴油可以达到欧Ⅲ和美国超低排放(ULEV)标准,并有潜力达到欧Ⅳ标准;三是凝点低,醇醚清洁柴油的凝点和滤点比同标号柴油低5~10个单位,扩大了低温条件下的使用范围;四是通用性好。醇醚清洁柴油能满足柴油发动机的结构和相关参数的要求,而不需对发动机进行任何改动。五是适用范围广。它可单独使用,也可以任何比例与国标柴油混合使用。凡是用柴油的地方,都可使用醇醚柴油来替代;六是经济可行。发动机燃烧效率高、运行费用减少,降低了运输成本。
但是,二甲醚柴油最大的“弱点”,也是目前最大的技术瓶颈,就是闪点低。闪点比柴油低得多,但又比汽油高得多。不过,常建明认为,醇醚燃料及其与石油燃料形成的混合燃料毕竟是一种新型清洁燃料,它的一些理化性质与汽油及柴油的差异较大,与柴油标准不完全相符,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必然性,但不能就此认定不合格、不能用,关键要看商业化应用的可行性,并通过制定实事求是的科学的新型燃料标准保障生产和应用。
2014中国甲醇和二甲醚清洁燃料发展大会由中国化工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中国化工报社、国家甲醇网联合承办,于10月29日-30日在云南昆明举行。据主办方介绍,本次会议选择甲醇和二甲醚清洁燃料热点及难点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会议期间将成立“晋冀蒙陕金三角甲醇燃料联盟”、“中国二甲醚清洁燃料联盟”以期推动醇醚行业携手合作,共同促进行业发展。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