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1月3日),国土资源部官方信息显示,在首批两个页岩气招标区块探矿权勘查期满处置结果中,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和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煤层气)因未完成承诺的勘查投入比例,分别缴纳违约金约800万元和600万元,并被核减勘查区块面积。
中石化与河南煤层气是第一轮页岩气矿权招标中仅有的两家中标公司。国土部开罚单之举也警示了第二轮中标企业 “圈而不探”的行为,或将督促第二轮中标公司在勘探上加速。
不过资金实力雄厚的中石化因勘探投入不足而受到处罚颇有些让人感到意外,这或许意味着国内页岩气勘探开发仍然面临多方面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向中石化方面求证,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两公司被罚1400万元
2011年7月18日,国土资源部首次通过招标方式出让两个页岩气勘查区块——“渝黔南川页岩气勘查区块”和“渝黔湘秀山页岩气勘查区块”,探矿权人分别为中石化和河南煤层气,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均为3年。
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10月底的文件显示,在3年勘查期内,中石化的“南川区块”完成勘查投入4.3389亿元,为承诺投入的73%;河南煤层气的“秀山区块”完成勘查投入1.2684亿元,为承诺投入的51%。按照页岩气探矿权出让合同的约定,中石化按未完成承诺勘查投入的比例缴纳了797.98万元违约金,核减了“南川区块”面积593.44平方千米;河南煤层气缴纳了603.55万元违约金,核减了“秀山区块”面积994.15平方千米。
据了解,两家公司目前已缴纳了超过1400万元的违约金,并按核减面积后的区块编制了勘查实施方案,向国土资源部申请办理探矿权延续登记手续。
“矿产资源勘探不充分受到处罚,是国际惯例。”中国石油大学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是页岩气作为独立矿种,勘探、开发与市场接轨的表现。”
董秀成认为,此前传统油气的勘探开发并没有招投标的概念,造成企业拿到资源后勘探开发迟缓的现象,导致国家资源的闲置浪费,而页岩气的招投标模式将避免这种现象。
在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微博]看来,1400万元的违约金与1600平方千米勘探面积减缩的处罚力度并不够,“类似的现象不仅存在于页岩气的开发中,在许多能源领域都存在。只有加大处罚的力度,才能避免资源的浪费,促进行业合理发展”。
页岩气开发实质性进展有限
事实上,尽管国内页岩气开采已经进行了两轮招标,但页岩气开发“圈而不探”的现状仍为业内所诟病。
在2013年6月和2014年1月,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组织了几次开发进度汇报会,仅有一两家企业的勘探工作取得进展,大部分企业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
“页岩气开发在国内的技术并不成熟,且钻井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卓创资讯分析师王晓坤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国内的页岩气开发中,除了中石油与中石化,其他企业并没有太多实质性进展。”
永泰能源(600157,SH)旗下的华瀛山西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是第二轮招标中获得区块的企业之一。今年7月,永泰能源工作人员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将近一年半过去,其获得的区块目前“仍然处于勘探状态”;8月份公司曾发布公告告示其所拥有页岩气区块的地质储量,但是当时贵州凤冈二区块页岩气项目仅完成了一阶段的地质勘探工作。
王晓坤认为,在当前技术情况下,页岩气勘探、开发所需资金较大。在页岩气第二轮招标中,中标的主要是地方企业,这些企业在资金投入上难以比肩 “两桶油”,这也是第二轮招标出现大面积“圈而不探”状况的原因。
国土部此次开出罚单,被业内人士认为具有良好的警示作用,第二轮页岩气招标中标的公司,或将不得不加速进行投资开发。
中石化未予回应
如果说勘探成本过高,可以成为民营公司与地方国企“圈而不探”的理由之一,那么资金雄厚、技术相对先进且有成功经验的中石化受到处罚或许有些让人意外。
早在2013年7月,中石化便在重庆市涪陵区焦石镇的页岩井拥有了日产10万方以上的高产工业气流井。截至目前,中石化涪陵页岩气田累计页岩气产量已经超过了10亿立方米。涪陵页岩气目前主要供应重庆地区工业和民用气市场,已基本实现全产全销。
记者就勘探投入不足的问题向中石化方面求证,但是截至发稿,并没有收到回复。
林伯强认为,中石化在拥有资金与相应技术的情况下,仍然因勘探投入不足而受到处罚,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至少是不看好现在的开发收益,因此被罚款比勘探投入损失要少。”
中石化在页岩气勘探中的成本一直高居不下。此前中石化方面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曾表示,页岩气勘探风险较大的地区,压一口井就需7000万元;涪陵地区从压井到出气,成本在8300万元左右。而中石化已经在涪陵地区投入了数十亿元。同时由于我国地质条件复杂,不能直接照搬美国的技术,所以国内页岩气仅仅勘探一口井就比美国多花费5000万元以上。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