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期的橡胶产业:企业“求生”专利化转型

发布时间:2014-11-12
“品牌是重要的,还有技术创新,严峻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成为我国企业难以突破的最大瓶颈,这个亏不仅橡胶企业吃过,国内诸多被反倾销的企业大多是类似的情况,所以,现在,企业在转型中,在研发领域的投资都有所提升。”有一位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品牌是重要的,还有技术创新,严峻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成为我国企业难以突破的最大瓶颈,这个亏不仅橡胶企业吃过,国内诸多被反倾销的企业大多是类似的情况,所以,现在,企业在转型中,在研发领域的投资都有所提升。”有一位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9日,北京的天难得湛蓝,橡胶谷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焱并没有太多时间欣赏秋的美景,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当晚9时,来中国参加APEC会议周的泰国总理巴育接见了山东部分橡胶企业。除了张焱外,兴源轮胎集团董事长宋文广、潍坊跃龙橡胶董事长刘新刚以及山东省橡胶工业协会会长张洪民等也出席了本次会见。

会谈期间,巴育表示将在原有的吸引外资企业赴泰国投资的优惠政策基础上,加大对中资轮胎企业赴泰国投资的优惠政策力度。无论是建立中国橡胶轮胎工业城所需土地,还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泰方都将给予最大的支持。

本月23日到26日,山东省企业家赴泰投资环境考察团也将赴泰国考察,巴育对此次山东省企业赴泰考察团高度重视,并表示在代表团访问泰国期间将安排接待。

这也是山东投资考察团第二次去泰国,如果“成绩斐然”的话,对于国内橡胶企业无疑是一次回避性的“转移”。

“双反”再袭

但一业界资深人士对月底投资考察团的泰国之行并不抱太大期望,“我看过考察团的名单,去投资的企业比例不会太高。毕竟,东南亚市场的转移只能是少数企业的选择,对于大多数企业还是要处于阵痛期。”

这种调整型的痛楚在今年8月中旬尤为明显,当时《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青岛做版权产业调研采访,正是中国橡胶工业再一次陷入艰难境地之时。

6月初,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提出“双反”申请,在国内行业引起了连锁反应,虽然过程中一波三折,但并没能阻止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的进程。7月2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初裁自中国进口的轮胎对美国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这意味着美国商务部将继续对中国进行“双反”调查。

“这不是美国第一次对中国轮胎发起双反调查。”张焱告诉本报记者。

2008年开始,美国对自中国进口轮胎的反倾销税率为0至210.48%,反补贴税率为2.45%至14%。2009年9月11日,美国政府决定对中国轮胎特保案实施限制关税,在此后3年,我国出口美国的所有乘用车与轻卡车轮胎所缴纳的关税将在以前4%的基础,分别加收到35%、30%和25%的附加关税。

2014年1月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日落复审(反倾销措施执行满5年之前的国内产业提出有充分证据的请求而由主管机关发起复审)裁定,继续对从中国进口的非公路用轮胎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2008年的“双反”基本上阻断了中国非公路用轮胎直接出口美国市场的渠道。2009年“轮胎特保案”期间,中国涉保轮胎对美国出口量一度下降超过60%,主要出口美国市场的中国轮胎企业持续亏损。

“一般轮胎行业基本利润率就是5%,增加35%关税,也就意味着价格必须得提升才能消耗这一块的税,如此就不具备竞争力了。这次关税可能将近增加到60%,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就意味着对美国这个市场大家基本上放弃了,而且中国的产量又巨大,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恶劣环境下,整个橡胶产业是雪上加霜。”张焱告诉本报记者。

这种悲观论调并不是危言耸听。美国商务部于8月14日选择山东永盛橡胶集团有限公司和福建佳通轮胎有限公司为反补贴强制应诉企业后,8月27日,其又确定永盛橡胶和佳通轮胎(含关联企业)作为反倾销强制应诉企业。

“"双反"消息传出至今,来自美国的轮胎订单正不断减少,其中对美国出口量最大的山东永盛开始减产,有的轮胎贸易商已经放弃美国市场。近段时间,国内对美国市场的轮胎出口预估将比正常情况减少1/3。”国内一橡胶企业负责人表示。

回避性转移

美国并非唯一一个对我国轮胎进行反倾销调查或正式征收反倾销税的国家。2013年8月,巴西称已对进口自我国的汽车轮胎进行反倾销复查,复查结果决定,将对我国产汽车轮胎征收1.08~2.17美元/公斤的反倾销税。

此外,阿根廷、哥伦比亚、埃及、墨西哥、南非等国家纷纷对原产自我国的轮胎展开反倾销调查或正式征收反倾销税。

2012年开始实施的欧盟轮胎标签法,对进口轮胎各项性能提出更严格要求。目前,我国轿车轮胎有30%达不到欧盟第一阶段滚动阻力的最低要求,70%达不到其第二阶段的最低要求。

面对越来越频繁的国际贸易壁垒,行业也在积极应对。

比如,针对此次“双反”,从6月份起,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已经组织行业企业积极应诉,搜集更多数据,全力组织应诉材料。作为第三方平台,橡胶谷同样也在产业链条中搭建了应对各种反倾销的专家律师团队。

“但应诉并不足以消除双反案、特保案带来的产业影响,品牌、技术的创新才是根本。”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副会长李世强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国际贸易部总经理苏用民近期表示,其公司并没有放弃美国市场,而是针对市场需求抢占附加值更高的领域,比如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制造具有低噪音等优势的SUV轮胎。

转战其他海外市场也成为一些企业海外发展的重要途径,比如南美、非洲和澳大利亚。更多的企业选择将生产转移到东南亚等国家,转移回避美国专门针对中国的贸易壁垒。

其中赛轮股份有限公司在越南投资设立的赛轮(越南)有限公司项目,投资总额9500万美元,年销售规模将达2.6亿美元;中策橡胶投资10亿元在泰国罗勇工业园打造轮胎生产基地;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在泰国投资建设的项目已经投产;山东奥戈瑞集团也在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一工业园兴建了其海外第一家轮胎厂。同时,三角集团在俄罗斯、中信集团公司在乌兹别克斯坦也已开设工厂。

“转移到东南亚,一是因为有些国家是原料产业,国内的橡胶企业原先的整体状态是两头不占,一是原料需进口,二是主要靠出口。如今,出口有碍的背景下,只能在原料地建生产基地,这样成本是降低的,比如运输成本、人力成本(相对于过去低50%左右)。而且成为其他国家的企业,就不受什么"双反"、"特保案"的限制。”上述企业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抱团取暖

到东南亚国家投资对于当地来说自然是好事,但并不能解决国内橡胶企业的核心问题。业界人士认为,这核心就是品牌与技术的创新。

“中国肯定不可能因为双反或者类似贸易壁垒、技术壁垒就能把这个行业打垮。但是对于转型的企业,恐怕是会的,因为要求越来越高了,现在环境越来越恶劣的时候,还没有品牌。所以要通过一些事件导致行业转变,让大家认识到问题的深度,现在就是一个孤岛效应,现在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张焱表示。

但这个头谁来牵?业界人士认为,单纯由政府牵头是不可能的,中国的橡胶行业虽然规模不小,但除了由原管理部门转化来的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外,并没有其他较大的第三方服务性平台。

2011年,橡胶工业协会、青岛科技大学、市北区政府、软控发起成立橡胶谷集团。

“目的很简单,就是养成一种新的模式,改变中国橡胶产业大而散的局面,当然这个也不是一蹴而就,不是简单告诉大家形成品牌、形成规模。要一步一步走过来,必须有人去推动它、引导它形成这样一个氛围和环境。”2001年,从上市公司到集团重新开始的张焱很清楚自己面对的局势。

10月中旬,橡胶谷主办的首届中国橡胶博工业展览会就有200多家企业参展,十几个大型论坛探讨了方方面面的行业问题。同时,30多项战略合作使得橡胶谷成为焦点之一。

“现阶段,我们能更好地创造一些条件为这个行业提供服务。比如在研发方面、市场方面、话语权方面,比如搞展会、搞博览会就是把大家聚在一起。由谁来发出声音、怎么发出、发出什么,都是我们可以设计的,而且也是高端的,把国际上20多个国家相关的不管是组织部门还是政府官员,把大家吸引在一起共同探讨。”就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间隙,张焱正好在接待联合国生态安全合作组织的一个负责人。

随着“渤商所-橡胶谷天然橡胶现货交易中心”以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成立,更让橡胶谷野心太大成为业内的热点话题。

“品牌是重要的,还有技术创新,严峻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成为我国企业难以突破的最大瓶颈,这个亏不仅橡胶企业吃过,国内诸多被反倾销的企业大多是类似的情况,所以,现在,企业在转型中,在研发领域的投资都有所提升。”有一位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试点,青岛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为橡胶谷提供信息发布、专利数据库、知识产权专家库、经济项目的知识产权评议和战略咨询等服务。

目前,橡胶谷已吸引了科技型企业、研发机构117家,累计提交的专利申请量过千件,专利收入占效益比重近60%。2012年成立的青岛橡胶谷知识产权有限公司,是一家面向全国橡胶化工领域开展专利信息服务、专利产业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服务的专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目前,橡胶谷知识产权有限公司能够提供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包括专利申请代理、专利信息服务、价值评估等。

但一个地方性机构能否真的支撑其如此多的平台,解决橡胶产业的核心问题,引领国内橡胶产业一个全新的局面,还是引起一些企业的质疑。张焱则表示,一切让时间去说明吧。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