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胶国标改变,橡胶产业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14-12-04
我国正在制定的复合橡胶国标,并将复合橡胶中生胶含量限定在88%以下的消息,不仅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引起了东南亚产胶国的极大关注。

我国正在制定的复合橡胶国标,并将复合橡胶中生胶含量限定在88%以下的消息,不仅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引起了东南亚产胶国的极大关注。据最新消息显示,泰国橡胶协会已向泰国政府呈报正式公函,陈述中国复合橡胶标准变化将给泰国橡胶产业带来的影响,泰国政府也为此致函中国商务部问询。那么,复合橡胶国标的变化到底会给我国橡胶行业的上中下游带来哪些影响?世界最大橡胶生产贸易商泰国诗董橡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李世强从我国橡胶行业上、中、下游各环节的现状和未来,做了梳理及分析,今天本文将他的观点呈现给读者。

过去10年,全球橡胶产业在中国市场蓬勃发展和全球车市持续扩张的推动下,获得了黄金发展的10年,在这个周期内,上中下游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上游,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加工业以及中间的二盘商,都实现了史上最快增长。2004年全球天然胶产量只有800余万吨,而2014年则达到近1200万吨;中国市场2004年的消费量只有150万吨,而2014年则达到约450万吨。

我国轮胎等橡胶制品行业在经历了快速发展期后将进入调整期。

中游,尤其是中国的贸易商十分突出,在这10年大发展中,出现了一大批橡胶现货商,同时在上海期货蓬勃发展的大平台下,中游的期货从业者也分享了这一盛宴。

下游,轮胎及橡胶制品工厂,抓住了这黄金发展的10年,尤其中国,轮胎总产量从2004年的2亿条达到2014年的近8亿条。

十年一梦。盛宴之后,问题也开始接踵而来。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国的30年高速发展也暂告一段落,进入调整期、转型期,我们必须去适应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而当前,我们的橡胶行业开始窘态尽显:上游加工厂连续亏损,整合加速;中游中国贸易商在天然橡胶价格连续3年下跌后,在2014年多数被洗盘;下游中国轮胎行业产能过剩愈加严重,并遭遇多国反倾销制裁。在多重困局下,仍祸不单行,复合胶标准的调整对产业链而言,可谓雪上加霜,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这种局面下,橡胶产业链未来如何发展值得行业人士思考。

上游——多数陷入困境

种植:影响胶农原料销售

数据显示,世界主产区的橡胶种植伴随着橡胶行情牛市迅猛发展,在过去的10年种植面积大幅增长。但是天然橡胶价格连续3年的下跌,对橡胶的种植业产生极大的抑制和打击。主产区新胶树的继续种植将严重放缓,意味着种植区本轮种植高峰周期已经宣告结束。老胶树的翻新砍伐将加快,部分区域中2~3年胶树甚至也被砍伐,替代经济效益更好的其他农作物。如果胶价再持续低迷1~2年,大面积的胶林砍伐或会被看到。部分胶农因收入过低,无法解决温饱,将被迫转入其他行业。

预计未来几年天然橡胶供应量增速将下降,并逐渐开始递减,而后酝酿未来新一轮的周期。

近年来,天然橡胶流通方式不断创新,橡胶谷有限公司与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共同打造的第三方天然橡胶现货交易平台,为参与天然橡胶流通的各方提供包括交易、结算、交收、检验、仓储、物流、融资、信息、数据、培训、咨询等服务在内的一站式服务及供应链解决整体方案。图为业内人士正在参观天然橡胶现货交易平台。

复合胶标准的调整,使得复合胶加工业一时间可能面临停滞,这将向上传导影响数十万吨胶农所产原料的销售;尤其是马来西亚复合胶加工厂所采购的缅甸、老挝、菲律宾、越南、柬埔寨等区域的原料。这些种植区不具备加工能力,且国际市场并不接受其标准胶,卖给马来复合胶加工厂是其最佳选择。

总之,橡胶种植业的调整周期相对比较长。各国政府农业部门应对胶林种植有一定的疏导和管理,合理控制胶林的扩张与缩减。

二盘商:失去原有销售渠道

二盘商这一原料产区的贸易群体,在此前的牛市周期里,分享了牛市泡沫的盛宴,部分二盘商因热衷于囤货投机,其规模越做越大,不少二盘商成了大老板。

但在2011年之后的3年熊市,大多数吐回之前多年盈利,如同中国青岛现货贸易商局面,二盘商多仅仅是靠经验赌单边、赌抄底,不懂得如何利用风险保护工具,故在熊市损失惨重。

复合胶标准调整对产区二盘商影响巨大,尤其销往马来西亚的近50万吨复合橡胶原料,会因中国调整政策,而失去其原有销售渠道。而这部分相对品级偏低的原料,不得不找新的标准胶加工厂来加工。

复合胶标准的调整,会重新诱发部分靠近云南的国家二盘商,铤而走险走私原料到中国。

未来,二盘商群体规模将越来越小,囤货赌行情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当然不排除下一轮牛市再出现。

越来越多的较大规模的加工厂开始建立自己的采购基地,如诗董集团,在泰国、印尼已经建立起近百家自有原料采购站,对二盘商的依存度越来越低。

加工厂:短期内产量大幅下降

东南亚及中国橡胶加工厂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得益于中国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张,获得较大的发展和收益,在牛市周期中,因加工厂采购原料到销售产品中间至少有一个月的周期,加工厂多数享受了牛市价格上涨带来的回报。

而自2011年以来的连续的3年天然橡胶价格下跌,给整个橡胶加工行业也带来巨大压力,绝大多数加工厂已经连续亏损超过2年,因加工厂较少会利用期货保值,只能被动在不断的下跌中承受亏损。加工厂扩张热潮也在胶价连续下跌中宣告结束。在2014年加工厂扩张基本到了峰值。

加工厂洗盘整合也在2014年展开,年初橡胶加工业鼻祖Lee rubber将其印尼的9间工厂整体打包售出是加工业大整合的一个信号;年中,某央企也将其经营数年的印尼坤甸工厂卖出。

行业集中度愈发加快。在泰国,90%的标准胶产能集中在约5家加工厂;在印尼,小厂也将逐渐退出,自去年以来已有十几家小厂出售。

复合胶标准调整,对泰国、马来加工厂影响巨大,马来西亚尤甚。按照新标准,当前东南亚几乎所有加工厂均无能力加工,必须重新投资新设备,而加工厂在没有得到中国买家的配方认可情况下,根本不敢轻易尝试生产新配方复合胶。原来所投复合胶设备恐怕也要闲置,最终变成一堆废铁。

因此,我认为,复合胶标准调整后,至少3~6个月内,在加工厂没有找到解决方案之前,原复合胶工厂的产量将不得不大幅下降,马来西亚专门的复合胶工厂甚至将停产,而传导到胶农割出的原料将会被积压,胶价再次存在巨大压力。

橡胶加工厂必须主动与中国轮胎厂技术部门抓紧时间沟通,找出88%天然胶—12%非胶复合胶里,这12%含量用何种配方,最适合轮胎工厂需求,同时橡胶加工厂又易于生产。如果仅仅是每家轮胎厂一个独特配方一对一找橡胶厂加工,这不是最佳解决方案。

国内橡胶加工厂,也不应坐等政府的政策扶助,应抓住欧盟轮胎标准升级及绿色轮胎的趋势,加紧和轮胎厂的技术合作与研发,充分利用国产胶加工厂的乳胶凝固工艺,开发湿法白炭黑混炼胶以及CV恒黏胶。让几十万吨国产橡胶卖出更高的附加值。而不是停留在原地踏步,让国产的优质橡胶沦为期货专用胶。

中游——趋向金融化

贸易商:单边现货贸易商退出了历史舞台

橡胶贸易商在之前10年的牛市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加剧了行情泡沫的剧烈波动,分享了十年牛市的盛宴,尤其是中国贸易商,大批的贸易商一夜暴富,从2004年的几十家贸易商到2013年的近千家,并在全国形成数个有各自特点的集中区,如青岛、黄岛、厦门、宁波、东兴等。在鼎盛时期(2010~2011年),毫不避讳的说,只要简单地买入—囤货—卖出就可大笔获益。

自2011年橡胶价格创出历史纪录的高位后,宣告大牛市泡沫破裂开始,原本暴富的贸易商,在熊市周期依然用其以往的经验和盈利模式,在没有风险工具保护的前提下,自2012年、2013年不断的抄底,在价格持续大跌后,出现前仆后继的爆仓。自2012年以来,现货贸易商群体经历大规模洗盘,至今,绝大多数的单边现货贸易商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熊市周期初期,贸易商群体出现了几个特殊的专注于套保、套利的公司,以方正、生水为代表,后期又逐渐涌出更多如韬睿、混沌等公司,这种模式在熊市周期,成为低风险、高回报的典范,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学习并应用此种模式。

期货公司资管业务也在2013年开始试行,首批18家期货公司获得牌照,部分已经开始橡胶的对冲业务。

融资商:便于投资操作

融资商2013年始大举进入橡胶贸易领域,由于橡胶较好的流通性,加之橡胶中复合胶进口的零关税,可以很便捷的让融资商开出美元信用证而获得人民币贷款,融资商多把所融出资金投向更高回报的业务,另外还可获得人民币远期升值的受益,从而把所购橡胶低于市场价抛给大型轮胎厂。融资商在市场上的规模每个月有数万吨。复合胶给其提供了极佳的操作跑道。

总之,复合胶标准的调整,对贸易商环节打击非常严重,可谓当头一棒。原来的复合胶配方,基本为通用货物,便于流通,任何工厂皆可用。中国每年150万吨的复合胶进口量,给了贸易商很大的施展舞台。而一旦调整,轮胎厂可能只能直接与上游工厂合作,贸易商将从而失去贸易机会。

未来橡胶贸易商不会因市场的洗盘而完全没有生存基础,会趋向金融化和精细服务化,满足以下条件的贸易商会获得新的发展机会:控制风险能力强,套利套保对冲的贸易商;能为下游客户提供金融支持的;能为下游客户提供更好的物流和服务的;与上下游能同时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能服务或促进上下游发展的。

下游——将支付高额税款

下游轮胎厂,在过去的10年中,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蓬勃发展,尤其中国轮胎及橡胶制品工厂,抓住了这黄金发展10年,轮胎年产量从2004年的2亿条达到2014年的近8亿条,成为全球最大的轮胎制造国。特别是全钢胎的发展尤为迅猛,全球80%的产能聚集在中国。中国轮胎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也逐年增加,其中杭州中策已成功跻身于世界十强之列。

连续10年中国轮胎业持续高速扩张,至2014年轮胎工厂新建产能或达到峰值。

过多的产能造成了行业内的激烈竞争,百余家轮胎厂靠低价抢夺着有限的市场份额,在研发、品质方面没有足够的投入,造成在全球市场上,中国轮胎成为低价、低质的代名词,尤其一些中小轮胎企业在价格上更是你追我赶,看谁更低。

大量低价出口也带来严重的后果,多国市场对中国轮胎开始反倾销,美国的双反给依赖美国市场的轮胎厂当头棒喝,而失去美国市场后再转而去其他非洲、美洲市场厮杀,造成更多的反倾销,形成恶性循环。

当然,市场竞争的正面作用是一部分经营水平较高企业脱颖而出,更重视品牌建设,注重科研投入、注重品质提高、注重整体形象、着手全球化战略布局,如杭州中策、三角、玲珑、赛轮、风神……

在这样的现状下,此番复合胶标准的调整,对轮胎厂原料成本影响巨大。

中国轮胎产能近半数依靠出口,半数内销,出口的部分可用进料加工核销,而内销部分必须要用人民币采购,这部分有约200万吨的量,而国产天然橡胶仅有约80万吨的总产量,其中20余万吨周转于上海期货交割库,加上国产胶的指标和性能并不适合多数轮胎工厂,故人民币采购的橡胶重任就加在复合胶这一品种之上。如果没有复合胶,进口橡胶需要付1200元/吨的关税,如此算来,下游的成本压力将是非常大的代价,如一年150万吨的复合胶取消,轮胎厂需支付18亿元的关税。对利润率逐年下降的中国轮胎厂,可谓雪上加霜。

复合胶标准的调整,会促进中国轮胎厂与上游橡胶工厂的一对一合作,开发适合自身使用的新标准要求下新的复合胶,这对中国轮胎厂的原料成本是非常不利的。复合胶新标准的推出,会推高中国轮胎成本,中国轮胎在全球价格竞争力会降低。

复合胶新标准的推出,加之以上所述各种不利因素,会加速中国轮胎业的洗盘或整合;大胆预测未来3~5年,可能有70%的中国轮胎工厂被整合或关门大吉。

未来中国轮胎在全球市场,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必须要扭转形象,升级发展,改变低价、低质的形象,整合后的行业巨头,应担负起更多行业责任和使命,加大技术研发,加大品牌投入,从一些脱颖而出的轮胎行业的品牌宣传方式的升级,我们已经看到了行业的希望。中国轮胎的广告宣传,已经从卡客车身广告、高速公路炮台广告,机场推车广告,逐渐升级到央视媒体、多媒体,并逐渐参与房车、越野车大赛,顶级帆船赛,国际重大球类体育赛事以及更多社会公益中。中国轮胎品牌建设的不断升级让我们看到中国轮胎品牌溢价的曙光。

2015年即将到来,复合橡胶国标的应用也即将进行,整个橡胶产业链全行业进入新的发展转折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产业链环环发财、人人发财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作为产业链其中一环的企业,准备好迎接各种新挑战和洗礼了吗?

0
-1
收藏
相关文章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