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对外开放:化企功课怎么做?

作者:张艳燕 郁红 文章来源:中国化工报 发布时间:2016-03-15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我国在走出去方面出台了大量的优惠政策,中国企业掀起了新一轮的走出去高潮。石油和化工行业的两会代表委员对这个话题有着深刻的理解与体会,他们在哪些石化项目适合走出去、化企走出去需要做哪些准备、需要哪些支持等方面给出了诸多建议。

两会热词 对外开放

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统筹国内区域开发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共同打造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推动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构建沿线大通关合作机制,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使“一带一路”成为和平友谊纽带、共同繁荣之路。

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坚持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实施一批重大示范项目。落实和完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设立人民币海外合作基金,用好双边产能合作基金。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打造中国制造金字品牌。

——摘编李克强总理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CFP供图)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我国在走出去方面出台了大量的优惠政策,中国企业掀起了新一轮的走出去高潮。石油和化工行业的两会代表委员对这个话题有着深刻的理解与体会,他们在哪些石化项目适合走出去、化企走出去需要做哪些准备、需要哪些支持等方面给出了诸多建议。

输出内容要选好

炼油技术与装备

富余产能和产品

绿色生态项目

对于走出去,项目的选择非常重要。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总经理赵振辉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表示:“实事求是地说,中国的炼油技术和装备水平已位于世界前列,所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把我们先进的技术、装备输出去,应该说是很好的一种措施。中石油、中石化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尝试。”

他表示,炼油技术输出的形式有多种,可以通过合作办厂把工程能力、设计能力、生产运营能力带出去,也可以把高端技术服务带出去,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为其他国家进行炼化项目的设计、建造、开工,包括后期的运营维护。

在炼油技术输出方面,全国人大代表、中石化原总经理助理李安喜也给出了肯定意见:“目前,我国已掌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炼油、乙烯、芳烃成套技术,拥有依靠自主技术建设千万吨级炼厂、百万吨级乙烯装置和百万吨级芳烃装置的能力,我国石化装备制造企业已掌握炼油化工特种设备制造技术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国家重大外交活动中,我们完全可以像推荐高铁、核电一样,将我国炼油化工技术与装备作为中国走出去的名片,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荐。”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生产经营管理部总经理苏俊也表示:“我们应当重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分享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成果。中石油上游一直在走出去,我们自己的海外板块在2009年就已经建成了海外大庆。实际上现在的低油价,也给我们创造了在国际上搜寻低成本油田、气田合作的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奥克集团董事长朱建民也很关注油气资源项目。他表示:“‘一带一路’的油气资源,以及怎样与这些国家更好地合作,都是我们现在非常关心和高度重视的。我们觉得会有很多机会。”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殷云飞表示:“精细化工产品这块,我们出口还是比较多的。在输出内容的选择上,优先输出的肯定是国内产能相对过剩的产品。比如国内的轮胎产品在经过美国双反以后过剩较多,同时也造成轮胎防老剂等相关产品的过剩。精细化工企业可以考虑在国外设立生产基地,或者在其他行业走出去的同时,进行配套建设,一个行业带动另一个行业走出去。”

李安喜代表也认为,配套建设、打包走出去是很好的选择。“可以以项目为载体,石化企业和装备制造企业抱团出海。大型炼化项目涉及产业多、带动性强,国家宜统筹协调石化企业、装备制造企业和设计施工企业,以项目为载体,打造利益共同体。”

“我认为在向国外输出产能的过程中,最关键的还是看市场的需求。现在国内的这些能源化工产品过剩,也是因为需求不足,或者说没有按照需求去组织生产,但并不是说这样的产品就一定能走出去。如果把我们的产能搬到某个国家,能够有市场,他们也接纳,那是最好。这是一个机会,但具体情况还得评估。”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许进这样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石油化工协会会长樊进军也表达了将国内过剩产能向国外转移的想法:“现在的竞争不仅仅是在国内竞争,而是融入了世界的大循环。我们不能因为去产能、去库存,而使产品失去竞争力。去产能、去库存的同时,石化行业还要很好地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行业协会和有关部门可以创造条件,通过 ‘一带一路’、中非经济合作、中巴合作等方式,把我们的设备、技术、人员输出到目标国家建厂,多余产能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项目要融入当地社会也是企业需要关注的内容。全国政协委员、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彪表示,企业走出去,就必须要找到和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公约数——绿色或者是生态。绿色和生态是没有国界的,所有国家的人民都想要蓝天绿地白云。因此,企业在践行“一带一路”战略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绿色先行、生态先行。

总结经验练内功

了解他国市场形态

重点加强品牌建设

学习国际先进技术

“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发展机遇,但是在机会面前,有的企业是在盲目跟进。这几年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走出去方面有成功,也有失败。代表委员们认为企业有必要对之前的经验进行总结,做好相应准备,这样才能更好地走向国际。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中国泛海控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卢志强表示:“走出去的企业要顺势而为、顺势而行、顺势而成。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对国际汇率变化的动态要了解,不能只是简单地走出去。企业在走出去投资之前,首先要深度知情和融合,了解目标国家的市场形态、风土人情、消费理念和传统习惯,融入到当地的社会和市场中去。”

全国人大代表、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洪杰说:“在对外开放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面对的已不仅仅是中国市场了,而是全球化的市场。因此,国内企业需要对接世界最先进的企业和最好的产品,去聚焦一个领域,做好一个产品,精益求精,把企业做强做细。如果企业一下做几十个产品,是很难做好的。”

卢志强常委也表示,走出去的企业往往容易忽视自己的品牌、服务模式。不能简单地说因为在国外投了一两个项目,买了一两个企业,就可以称为走出去和国际化了。对中国企业来讲,更重要的是要创造出好的品牌、好的产品和好的服务模式。产品和品牌在国际上很有知名度和影响力,才能称得上是国际化。

洪杰代表还表示:“企业必须拥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不要想着今天投入明天就得有所收获。我们要对接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参与全球性竞争,生产国际上独创的产品。东南亚一带与我们中国的文化比较相近,这成为我们走出去的首选;非洲与中国有着长期的友好关系,在非洲办厂也是很好的策略;但在欧美市场上我们的竞争力还不是很强,未来争取抢占至高点。”

走出去不仅能够为行业开拓市场,同时也能够为企业带来最新的技术,从而提升自我水平。全国人大代表、安徽中鼎(控股)集团公司董事、中鼎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夏玉洁表示:“必须承认,欧美的汽车零部件设计制造水平远远领先于国内。走出去可以大大加快企业工艺升级的步伐,尽快缩小与国外先进企业的行业差距,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卢志强常委也表示:“企业走出去时应该向很多发达国家的优秀企业学习,在诸多领域里,我们做得不如人家好。”

开拓市场需助力

简化行政审批程序

建设信息交流平台

政策制定要精准化

人才支撑需跟进

代表委员们认为,石化企业要想走出国门,不仅需要自身过硬的本事,同时也需要国家相应的政策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么志义表示:“我集团为提高化纤产品出口竞争力,从2013年开始运作化纤产品的进料加工业务。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业务手续仍较为繁琐,希望上级单位及主管部门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以帮助企业不断提高进料加工业务量,从而提高我国相关化工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此外还要加快国际贸易交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帮助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近年来,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国际市场整体需求也有所减弱,致使企业出口增量困难。因此,建议相关部门着力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协助企业加强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宣传力度,为企业搭建更多与国际客商经贸洽谈的平台,以增加企业的出口贸易额。”么志义代表说。

全国人大代表、软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仲雪表示:“中国企业全方位、多领域走出去已成为常态,但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在审批程序、外汇出境限制、境外并购贷款、对外投资的法律障碍等方面,面临着比国有企业更多的问题和困难。建议对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给予更精准的政策支持。”

对此,袁仲雪代表提出了4点建议:一是简政放权,优化对外投资手续办理,提高效率,加强境外投资保护。现有的外汇管理制度对企业的用汇管理过于严格,进一步拖长了企业海外投资的周期。但市场瞬息万变,时间的延误很可能会改变整个投资环境,使企业丧失投资机会,增加投资成本,甚至导致投资失败。国家应健全境外投资法规制度,简化和改善境外投资管理,改进和完善外汇管理政策,提高审批效率。同时,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投资新规则的制定,以便更好地保护中国对外投资的长远利益。

二是提供更健全的税务服务体系,优化出口退税等政策。对多数走出去企业而言,应对境外税务风险,既没有丰富的案例可供借鉴,又没有足够的资料可供参考,迫切需要税务机关及时、到位的专业指导。建议我国税务机关针对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税务问题,建立比较全面的走出去服务体系,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服务,更好地维护企业合法经济利益。比如,提供境内外税收政策和税收协定咨询、境外投资涉税风险提示、重点投资国或地区投资税收指南;提供大企业成功股权架构设计案例及大企业境外税务管理体系案例,并进行讲解;搭建走出去企业税务问题交流平台;完善境外税务争议解决渠道和程序等。

三是充分发挥国家力量,规避政治经济风险,推动人民币走出去,降低汇率风险,提供更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近年来,因经济低迷,部分国家货币加速贬值,使得当地投资面临巨大的外汇风险。未来随着人民币跨境结算和国际化,建议开拓更多的可使用人民币的国家,并在当地设立专门服务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机构,协调当地投资中人民币的使用。这样一方面协助人民币走出去,另一方面帮助锁定人民币和当地货币的汇兑风险,避免中国企业面临美元、投资国货币两头汇率风险。建议能够针对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专项人民币扶持贷款,给予优惠利率,既可避免企业面临较高的外债压力,又有助于人民币的走出去。

四是优化外国人短期就业政策,支持海外劳务人员来华培训,简化手续办理。目前,中国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地域往往欠发达,工业基础薄弱,产业工人不足,管理、生产技术人员短缺,过多地往当地派驻国内人员既不经济,也可能违背当地政策要求。而将当地工人派往中国本土进行实习培训,时间周期一长就会受到外国人就业限制,这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制约非常大,导致项目建设及产能发挥较慢。建议国家优化外国人短期实习和就业政策,支持我国本土公司在海外建厂聘用的当地员工到本土公司参加实习和培训,简化手续,减少时间、人数等限制,特殊需求允许企业提供担保,特事特办。

全国人大代表、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古丽努尔·买买提也表示:“产业的发展依靠产业的工人,产业的技能型人才需要靠职业院校。在化工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过程中,我们要发挥好职业教育的作用,更高质量地完成人才培养任务。职业教育必须紧扣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的专业设置也要紧跟市场需求,开设化工机械、电气自动化、化工工艺等需求量比较大的专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罗艳在政策支持上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要加强国家研究机构与企业的合作,要结合实际做出规划,不能各搞各的,在明确重点国家、重点项目后,要结合外交、商务、金融、企业等各种资源,全力推进,建设示范项目。”

民进中央也建议,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既要算政治账也要算经济账。建议政府改革我国对外投资数据的统计方法,真实地反映我国对外投资资金的最终目的地,以准确的数据为科学决策和风险防控提供依据。同时加速推进我国对外投资的风险评估工作,构建中国对外投资国家风险评级、预警和管理体系,大规模的对外投资项目必须由第三方机构进行可行性论证。

外交部部长王毅在记者会上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已经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合作的意愿,30多个国家同我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

(本报记者 张育 摄)

相关评论

树立全球意识

我国是全球石化大国,但是大家都很清楚,大国并不意味着就是强国。对于大而不强的石化业来说,长期保持的巨额贸易逆差,一直是行业羞于启齿的短板。因此,如何扭转这种与石化大国不相匹配的被动地位,如何抓住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机会使行业强精壮骨,是值得每个石化人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为,要实现这个目标,石化业必须下决心摒弃以往“窝里斗”的竞争方式,树立起全球经济大一统的意识,以知耻而后勇的气魄参与国际竞争。

首先,顶层设计为石化行业带来福音。当前,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势头正酣,这一北一南、一陆一水两条重要商路沿途上,多为发展中或欠发达国家与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投资饥渴,对国内制造业充满了希望与商机。同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已经开张,可为上述建设项目提供巨额资金支持,惠及建设单位及项目国家。因此,国内石化业要积极参与,从中捕捉商机。

其次,开展产能输出与合作,发挥供给侧“泄洪”作用。“十二五”以来,国内石化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出现全面产能过剩,导致行业运营跌入深谷。为此,产能输出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无疑是一条缓解行业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产能虽在国内过剩,但或许正是他国所需;同时,过剩也并不一定代表落后,迁移到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与地区,很可能于己于人都是很好的发展。可见,国内化企要放眼海外,积极考察“一带一路”沿线存在的产能输出与合作机会,主动作为来实现国内过剩产能减压与海外发展的双赢局面。

再次,全球大宗资源价格低迷,布局海外正当时。当前,全球金融危机阴影不散,欧债危机影响还在蔓延,多个主要经济体陷于停滞或倒退,世界经济仍深陷低迷,突出表现为需求整体不振,以原油价格为代表的大宗资源价格巨降。在此背景下,石化行业要积极利用人民币汇率坚挺的有利条件,或收购重组一些海外优质资产,或在一些重要国家与地区布局产业,以便取得核心市场的有利竞争高地。

但须知,正像一些两会代表委员所说,企业布局海外,不是为了多卖几吨产品,而是为了树立中国品牌并提高其影响力。让产品留得住名、站得住脚、经得起竞争,才是企业走出去的真正目标。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由大变强,这是祖国的嘱托,是人民的期待,也是石化业的愿望。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