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企搬迁入园将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化工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但鉴于环境约束力越来越大,环保将成为化工园区最大的发展瓶颈。园区污染综合治理关乎整个化工行业的生存发展,而破解之策就在于将污染管控前置,也就是切实推行源头管控。这是4月22日闭幕的由中国化工学会等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化工园区污染综合治理大会上,来自行业组织、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化工园区、环保企业等与会代表达成的普遍共识。
中国石化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挺指出,园区工业总产值目前已占到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的44%,园区在土地销售收入产出率、增加值产出率、利润产出率、固定资产投资率等方面明显高于区外企业,体现出集约化优势。同时园区的排放优势尤为明显,单位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0.54千克/万元、0.8千克/万元。
“指标充分说明,园区的效率与排放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也证明园区化的发展方向是毋庸置疑的。”杨挺说。
中国化工学会专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元一表示,化工园区有效促进了我国化工产业的集群发展,但随着园区化的快速发展,化工污染治理成为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因此,实现对污染的有效管控,不仅关系园区能否绿色壮大发展,同时也关系到企业能否顺利入驻与扎根园区,这是当前不断趋热的化企搬迁入园的先决条件。“显然,在新环保法氛围下,园区污染综合治理密切关乎行业与企业的命运。”他说。
杨元一的上述论断,在现实中很快得到了印证。就在此次会议开幕的当天凌晨,从江苏盐城海安县传来消息,鉴于当地化工园区化工废气污染问题,该县决定自4月20日起将化工园区近30家化企实施全部停产整顿。
为降低园区污染风险和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与会的多位专家学者疾呼:目前已经到了从以往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的关键时刻了。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沈忠强调了清洁生产的源头管控方式。沈忠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有五个实现途径:初期设计,产品先期策划时考虑废物的产生环节;源头削减,把控原辅材料和能源清洁;内部循环,循环利用、内部消除;外部循环,进入外部循环利用、纵深产业链发展;末端治理,强化企业内部治理。
而作为国内化工企业20强之一的江苏泰兴经济开发区,在污染源头控制与过程治理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据该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孙群介绍,泰兴园区一方面严控生态底线,倡导绿色招商。另一方面,提高准入门槛,确保项目高水准,并严格执行专家预评审和“三同时”制度。
新闻快论
源头治理 事半功倍
王云立
与其事后费劲治理,不如从一开始就防患未然。化工园区的污染防治也是如此。
化工园区由于生产集中,排放强度大,加之目前清洁生产程度低,污染排放过程漫长而复杂。同时,受传统治理观念约束,园区在治污方式方法上尽显被动,往往是重单元而轻系统,重达标而轻总量,重末端而轻源头,重建设而轻管理。这使污染治理非常之“累”。
然而,一旦转换思路,注重源头管控,从“治”转为“防”,局面就会大不相同。一方面,通过事先选择先进的工艺、技术、装备等提升清洁生产水平,另一方面通过选择清洁原辅材料、能源等,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由于做到了预先把关,不仅可以节约大量末端治理费用,还可以从提高收率中增加产出效益。
实际上,源头治理的办法有很多,大致有以下途径:一是开展资源的综合利用,主要是通过优化生产将原材料中的所有组分尽量转变为产品;二是优化工艺和设备,简化流程,变间歇操作为连续操作,促进装置大型化,优化工艺条件,有选择地改变原料路线;三是组织内部物料循环,将流失物料和生产废料回收处理后再返回生产流程中;四是加强科学管理,实践证明,强化管理能够削减40%的污染物产生;五是组织区域内的清洁生产,开展产业链合作,尽可能实现物料闭合循环。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