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在声明中称,将会通过发行债务和股权的方式为这项交易融资,其中股权方式将占交易企业价值的约25%,预计将主要以增发的形式进行。
拜耳CEO Werner Baumann称:“和孟山都一起,我们将利用双方各自的专长打造溢价领先的农业企业,并通过创新能力让农民、消费者、我们的员工和相关社区受益。”
孟山都是全球转基因农业巨头,5月12日,彭博援引知情人士称,拜耳考虑出价收购孟山都,当日孟山都盘前股价一度大涨近18%。在这之前,孟山都市值约400亿美元,拜耳市值约960亿美元。
转基因巨头困境
消息传出后,孟山都股价当日急升10%。耐人寻味的是,拜耳股价却下跌4.9%,报95.15欧元。
据知情人士透露,拜耳已就此进行过内部的初步探讨,也和顾问团队进行过多次讨论。拜耳讨论如何对这笔交易进行融资,包括可能的资产出售。但拜耳还未作出最后决定,其可能决定竞购,也可能与孟山都寻求其他交易,包括合资或出售资产。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其中一个思路是拜耳先收购孟山都,然后将农业业务独立出来上市。这样的交易可以使拜耳将其作物科学的业务与孟山都的生物技术和种子产品相结合。
2016财年第二季度孟山都净销售额为45.32亿美元,同比下滑12.8%,毛利润为25.98亿美元,下降14.5%。今年3月初,孟山都就曾发布公告,宣布降低全年盈利预期。主要原因为多种货币持续疲软;非专利草甘膦产品售价下滑;低迷的商品售价导致种植者利润降低;以及美国环保局(EPA) 延迟批准麦草畏在作物间的使用等不利因素。更多的原因可能来自转基因巨头的身份。孟山都因为转基因技术而颇受争议,甚至因此有“魔都”之称。这家转基因巨头正在世界范围内频频碰壁。
今年3月印度政府整治孟山都,将转基因专利费削减70%,孟山都受此威胁退出印度市场;而孟山都的转基因种子专利也正在遭受欧盟和美国部分民众的抵制。
而其自1996年将糖精业务引入中国至今已经20年,基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还不完善的现实,孟山都在中国迟迟没有放开脚步,以至于其在中国的业务量不足全球业务的1%。
但另一方面,孟山都也抓紧在华进行专利布局。有学者统计,在过去的这些年,孟山都在中国申请专利达560件,育种技术相关专利243件,绝大多数涉及转基因技术。
并购前景难料
上述知情人士称,拜耳和巴斯夫都研究了几个月,想与孟山都结盟,但估值担忧成了并购的阻碍。两家公司都担心,孟山都股东有近期的交易撑腰,会开出天价。
拜耳和其财务顾问团队已就合并后的公司组织架构的问题研究探讨了数月,但仍然没有正式协议的达成。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孟山都表达了跟拜耳、巴斯夫中其中一家的农化业务组成合资公司的兴趣。
参与该项决策的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尽管拜耳正在衡量对孟山都的收购,但是如此重量级的合并将面临一系列障碍,包括来自反垄断和法规管理机构的监管。无论是拜耳还是孟山都都已是集中度很高的企业,两家合并无疑会强化垄断担忧。
拜耳等则有更为现实的掣肘。上述知情人士称,拜耳和巴斯夫都研究了几个月,想与孟山都结盟,但估值担忧成了并购的阻碍。两家公司都担心,孟山都股东有近期的交易撑腰,会开出天价。
同时,一些分析师仍然怀疑,牵涉到孟山都的交易是否能通过,甚至对于拜耳和巴斯夫而言是否真有必要,尽管合并业务将产生互补效应。“对于拜耳来说,并购孟山都确实能给其带来诸多的转基因种子专利和市场空间,但与之相伴的还有多个国家无数农民的诉讼官司。”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转基因产品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法律及道德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拜耳股份公司监事会在2015年9月同意了管理委员会组织重建的提议,从2016年1月1日起将由处方药、大众健康和作物科学三个业务部门来经营公司业务。而在剥离了材料科技业务之后,拜耳成为纯粹的生命科学企业。
一般认为,目前全球化工行业已经是高度整合,兼并重组的机会并不多。从去年至今,农业大宗商品库存高而价格低迷刺激国际化工业界发生多起大型并购:从去年12月陶氏与杜邦宣布合并,到今年2月中国化工收购瑞士巨头先正达。在这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化工业界经历着复杂的合纵连横,化工领域正在形成更为集中的市场。
相对而言,生命科学行业体量增幅较大,兼并重组却显得十分活跃。“目前普通化学品的利润不断下滑,抛离大而全,转向利润更高的精细化学产品生产是国际化工巨头的普遍趋势。”刘心田表示,撇开各种争议,从纯粹的市场盈利角度而言,转基因产品市场前景不错。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