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冬季就会上演的“缺气”情况,在今年表现得尤为强烈。尤其是河南等地的燃气终端用户,纷纷遭遇“限气”。同时,LNG(液化天然气)的气价也一改往年的平稳状况,一个月内蹿升至10年来的高点,让用户直呼“买不起、买不到”。
针对这一问题,记者上周采访了部分石油和化工企业。许多企业认为,本次“气荒”的出现,表面上看是由于LNG储备建设严重不足,以及对“煤改气”后整体需求的错误估计,但如不解决LNG“只有市场价格没有市场机制”的“一条腿”运行方式,即便今年依靠“限气”渡过难关,未来依旧有可能遇到相同的尴尬。
河南多地遭遇LNG荒
“现在整个市场很疯狂,从11月中旬开始,每天厂家基本都在涨价,一个月翻一番,一些终端用户接受不了,已经停产了,我们这边也快了。”12月6日,河南平顶山一家化工企业市场部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该企业去年因为排放问题进行了“煤改气”改造,而今年却因天然气供应问题,又要陷入停产状态。
同处一地的另一家化工企业,同样遇到了“缺气”问题。该企业宣传负责人坦言,厂内的LNG运输车现已基本停运,“成本涨得太快,还没有气源,除了停运没有别的办法”。
而拥有天然气产供销一体化的河南煤气化公司义马气化厂近期同样受到“气源供应紧张”的影响。由于上游气源紧张,义马—洛阳—郑州管道出现管网压力低、气量不足等不利因素,给下游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该公司天然气分公司业务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今年气源紧张,我们天然气销量由120万标准立方米/天,降至100万标准立方米/天。为保证民用气的供应,部分依赖天然气的工业用户被迫采取减产、检修、停车、外购LNG等措施。”
“缺气”是今年冬季不少河南用气企业的共同感受。在记者采访的天然气工业用户中,超过七成反映今年天然气“一气难求”。由于气源不足,河南乃至周边陕西等地LNG工厂的平均开工率,也都出现了明显下降。
由于今年冬季天然气供应过于紧张,自11月中旬起,河南省天然气供应减少了400万立方米/天。为此,河南省确定了“保民用,限工业”的基调,以应对的“气紧”挑战。
在供不应求大背景下,国内LNG价格暴涨,短短一个月之间,国内液化天然气价格从每吨4000元飙升至万元以上。这样的价格,让工业用户直呼“用不起”。中石化洛阳石化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LNG的传统市场正因高价出现快速萎缩,下游工业用户相当一部分已开始改用液化石油气,实在没办法的,只能停产。
在这样的愁苦中,“限气”还在持续。近日,河南安阳市政府发布紧急通知,对全市涉气工业企业采取特别严格管控措施。“在保民生的要求下,下游用户还将继续损失,‘气荒’的势头,可能要延续到春节之后。”河南省石化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苏东表示。
“煤改气”拉大供应缺口
今年的“气荒”,不仅来得猛烈,而且要比往年早很多。
“就在今年9月底,LNG上涨模式就已经缓慢开启。当时,河南一吨LNG上调了300元。”河南省石化网信息中心负责人张爱平告诉记者,这次调价,让很多贸易商意识到今年形势的紧张。当时中石油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首次开展管道气网上竞价交易试点,40单总计400万立方米的气量,只用了10分钟交易就结束了。不过,后来由于下游需求热情降低,天然气价格又趋向平稳。
既然有预期,为何还出现了今冬LNG的疯狂?近日,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公开指出,其主要原因,“一是估计不足,二是天然气储备建设严重滞后”。但记者采访的多数贸易商和石化行业人士,则将原因归结到大批量的“煤改气”上。
“华北和华东是今年天然气用量增幅最大的区域。”苏东表示,由于北方地区淘汰小蒸吨燃煤锅炉、将部分地区的散煤取暖全部改为天然气,以及将燃煤发电改为燃气发电等“煤改气”措施,带来了近2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新增消费量。
苏东说,这种增长放在平时并不会十分明显,但进入冬季后,北方居民用气和燃气发电出现了时间相对集中的大幅上涨,供应紧张的情况因此突然爆发。同时,我国天然气储备建设严重滞后,天然气调峰设施严重不足,仅占天然气全年消费量的2.3%。为保证北京的供应稳定,相应周边如河南、山东等地,也需要做出一些“牺牲”,进行限气,也推动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
一位石油系统人士对记者坦言,11月中下旬就已接到相关通知,称因上游进气减少,国内资源开始出现短缺,为保证管网运行安全,维持平稳长久供气,各区域销售公司需要压减销售气量,日均在1000万立方米左右。他表示,为保证社会用气,公司也紧急增加了气田产量和储气库采气,甚至关闭了部分自营的用气企业。“但因需求量暴增,供应不足,‘限气’也是无法避免的。”该人士说。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因单位锅炉已全部完成煤改气,平煤股份二矿因气源不足,暖气不热,影响在矿职工取暖。洗煤厂烘干不足,洗出的煤不能快速干躁,影响销售。
而另有石油行业人士表示,今年冬季天然气消费峰谷差大大超出外界和业内预期,目前看,今年供暖期天然气供应总缺口会突破100亿立方米。他认为,如果供需局面没有改观,天然气价格还有可能再创新高,“限气”问题也将因此延续。
重复式“气荒”如何解决和应对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全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186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7%,同期天然气产量达到121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2%,天然气进口量达到722亿立方米,增长27.5%。
据记者了解,早在2013年,由于各地“煤改气”工程一哄而上,让天然气缺口问题全面暴露,价格一路攀升,各地缺气现象严重。为此,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对“煤改气”及今后几年天然气供需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煤改气”必须先签订供气合同落实气源,燃气发电要暂停上马,以避免进一步加剧供需矛盾。
苏东向记者表示,随着通知的下达,各液厂主动降价会成为主要的动作。现在最为关键的问题是,价格降下来,也无气可买。此外,就算今年平稳度过了,明年“煤改气”又该如何进行?苏东认为,这次气荒问题,让天然气上下游利益矛盾越发凸显,虽然价格已经改革,但市场体制机制却远没有跟上。
“既然价格放开,就应该鼓励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到天然气的开采、进口、管道、储气等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中,通过竞争来降低成本,形成真正由市场决定的价格机制,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气荒’尴尬的手段。”苏东说,石化行业和企业要正视矛盾,多措并举,化解“气荒”带来的不利影响,把各种损失降到最低,争取效益最大化。
河南省煤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马江涛表示,为进一步减少“限气”带来的影响,该公司将以“服务民生”为首位,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一方面及时调整区域内工业用户的用气量,全力保证居民生活用气,并暂停开发新工业用户,保障现有用户气量;另一方面,全力保障气源生产企业--义马气化厂的安全稳定生产,尽全力多产天然气。此外,积极与其他燃气企业协调天然气资源,确保现有客户供气需求。
“目前,我们正按照国家、省以及上级公司的要求,积极与省内外企业开拓内外部煤层气市场,此举有望缓解内部企业‘气荒’现象,也有助于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马江涛说。
洛阳石化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优化工艺流程,一方面采用炼油产生的少量瓦斯,另一方面用液化气代替天然气。同时,采取相关措施,加大内部挖潜力度,保证生产平衡,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成本。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