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世界一流高端石化基地!山东发布重大工程实施规划,附产能统计

文章来源:PROCESS《流程工业》 发布时间:2018-02-26
2018年2月2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的通知”。通知中对新一年的形势环境、机遇挑战与未来工作重点进行了阐述。石化产业将打造世界一流高端石化基地,加快炼化一体化步伐。

在通知发布前,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最新统计数据出炉,山东炼化行业各项数据全面向好,发展优势继续巩固和扩大。

山东发布重大工程实施规划

数据表明,山东省炼化行业原油加工量大幅增长,产能利用率逐步提高。

山东发布重大工程实施规划

欣欣向荣的炼化时代

2017年,山东全省骨干地炼企业(统计监测34家企业,下同)共加工原油及燃料油9824.1万吨,同比增长14.6%。

其中,加工原油6431.4万吨,同比增长61.5%;加工燃料油3392.6万吨,同比下降26%。原料一次加工产能利用率达到80%,同比提高10.2个百分点。其中,已经用上进口原油的21家企业基本实现满负荷运转。

此外,山东原油采购量大幅增长,成品油产量保持平稳,化工原料产量增幅较快。2017年,山东省骨干地炼企业共购进原油7162万吨,同比增长62.3%。

▲其中进口原油5583万吨,同比增长70.4%;购进国产原油1579万吨,同比增长38.9%;燃料油采购量降幅明显,全年共购进3554万吨,同比下降18.4%。

▲全年生产汽油1422万吨、柴油2811万吨,分别下降13.4%和0.5%;石脑油432.1万吨、丙烯171.7万吨、MTBE173.8万吨、液化气561.9万吨,分别增长16%、24.9%、32.3%、28.3%。

▲2017年,全省骨干地炼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66.7亿元,同比增长29.8%;实现利税419.8亿元、利润156.4亿元,分别增长40.7%和25.6%。

▲其中,已经用上进口原油的21家企业(产能7910万吨,占全省的64.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71.7亿元、利税370.4亿元、利润132.1亿元,分别占全省地炼企业的82%、88%和84%。

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秘书长李德坤透露,山东省炼化行业经营业绩大幅提升,地方贡献占比上升迅速的同时,原油申报工作稳步推进,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仅2017年上半年,就有25家地炼企业通过国家发改委现场审查,获得配额7589万吨。

这25家企业保留装置30套、产能9080万吨,平均单套装置年加工能力由淘汰前的205.5万吨提高到302.7万吨。
承诺淘汰落后装置81套、6327万吨,其中省内落后装置53套、产能4545万吨(包括企业自有装置30套、3250万吨和收购省内装置23套、1295万吨),省外落后装置28套、产能1782万吨。

地炼联盟

面对严峻的外部竞争形势,山东省地炼组建了联盟,逐步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中国(独立炼厂)石油采购联盟首届主席张留成表示,石油采购联盟自成立以来,对内加强交流、增进互信,对外开拓市场、试水业务。

他们建立采购联盟信息周报制度和月度沟通会制度,帮助联盟成员了解国际原油市场行情走势及石化行业发展趋势,加强成员之间沟通了解;

组织开展国际化业务培训,提升成员单位的国际贸易、原油交易、计价点价、船运仓储等国际业务操作能力;

加强联盟成员与国际大型石油公司、金融单位的对接,提升采购联盟和独立炼厂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充分利用东明石化下属新加坡太平洋商业控股有限公司、香港恒丰石油贸易有限公司的市场、资金、议价优势,为成员企业提供集中议价、大单签约、融资、锁价及运输仓储等服务。

2017年联盟共发展成员单位20家,采购进口原油1500万吨,有效降低了采购、运输和结算成本,提升了地炼企业议价能力,规范进口原油采购秩序工作初具成效。

配套的仓储码头

面对管道等配套建设缓慢的实际,山东省加快配套产业建设步伐,加大补短板进程,在港口仓储、长输管道、码头、铁路专用线等项目方面加大投资、补足短板,与石化主业形成配套。

山东省发改委等部门编制了《全省油气输送设施规划建设方案(2016~2020年)》,规划在“十三五”期间,加快构建以青岛港、日照港和烟台港等港口为主,潍坊港、东营港、滨州港等港口为辅,原油管道“九进三出七连”,形成服务省内、辐射周边的油气运输体系。

据了解,当前有关部门正在加快相关港口码头、输油管线、仓储设施、物流基础设施的项目规划、落地审批和建设进度,加快已建成管线的系统调试、专项验收及投产准备工作,尽快实现港口、管线、炼企基地的实体对接,降低地炼企业运营成本和运输安全风险,同时鼓励和引导地炼企业参与这些项目的建设和投资,增强地炼企业的话语权。

为了抢占成品油销售市场,扩大获利空间,改变当前销售网络建设滞后的现象,山东地炼企业还在加大成品油加油站建设步伐,切实提升山东地炼的成品油销售话语权。

在这样的炼化环境下,2018年2月2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的通知”。通知中涉及石油化工产业的有以下内容:

高端装备产业

加快石油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促进总装及配套产业协调发展,重点发展超深井钻机、压裂设备、大型压缩机,加快输变电设备、石油管线等配套设备升级。

加快油气工业环保、非常规油气开采、高精尖炼化仪表等高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建设国家石油石化装备制造基地。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加快发展基础优势材料。做大做强氟硅材料、新型聚氨酯、特种橡胶、功能塑料、合成树脂等先进高分子材料。大力发展新型陶瓷、特种玻璃等无机非金属材料。

培育壮大碳纤维、氨纶芳纶、玄武岩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深化国家碳纤维生产基地建设,实现碳纤维材料高端化、低成本化发展。实施铝产业转型升级工程,推进烟台、滨州、聊城铝精深加工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

高端化工产业

以基地化、链条化、智能化为方向,坚持创新、安全、环保、质效联动发展,加快优化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建设高端化工产业强省。到2022年,高端化工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51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1%。

提升集约集聚发展水平

发挥产业基础和资源区位优势,巩固提升我省在国家化工产业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在东营、烟台、滨州、潍坊布局建设芳烃、乙烯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高端石化产业基地。

培育淄博、菏泽两大千亿级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依托济宁、枣庄、菏泽、泰安、临沂等煤化工产业园,打造鲁南国家级煤化工产业示范基地。

依托潍坊、烟台、东营、泰安、滨州、菏泽等盐化工产业园,适度发展食品级、电子级盐化工,打造高端盐化工产业基地。

完善化工园区产业升级与退出机制,全面推动散、乱、危、小化工企业进园入区,力争到2022年进园入区比例达到40%左右。

利用清洁生产、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生产装置,降低消耗,减少排放,提高产品质量和综合效益。

加快炼化一体化步伐

坚持基础产业优化整合,加快向下游延伸,推动地炼产业由“一油独大”向“油化并举”转变。

引导企业科学规划多元化技术生产路线,提高基础原料供应能力。整合提升地方炼化企业加工能力,支持骨干炼化企业构建循环产业链,开发生产石油炼化下游产品。

加强石化产业产能和技术国际合作交流,打造面向世界的产业平台。

延伸拓宽产业链条。重点在特种橡胶、特种纤维、特种工程塑料、前沿新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领域,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链。

提升为电子信息及新能源产业配套的电子化学品工艺技术水平。发展用于水处理、传统工艺改造以及新能源用功能性膜材料。开发新型生物基增塑剂和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建设一流基础设施

▲能源基础设施:

实施能源保障、能源网络和能源优化工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供应优化的现代能源体系。

▲能源保障:

坚持内压外拓,在做好煤炭去产能的基础上,有序推进鲁西煤炭基地保护性开发。

稳定开发油气资源,有序推进近海油气田和页岩油开发,加快国家骨干油气管网和沿海LNG接收站规划建设,充分利用省外、境外油气资源。

实施煤电提升改造,通过“上大压小”适度发展大型高效、节能环保煤电机组,加快现役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环保升级改造。

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发展,实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统筹陆上和海上风电开发,合理布局生物质和垃圾发电项目。

▲能源储输网络:

统筹省外能源引进和省内产需衔接,构筑煤炭主要运输网络。对接西气东输、中俄东线等国家骨干输气工程,加强国家原油战略储备基地建设。持续提高电网调峰能力,保障安全稳定运行。

▲能源优化:

严格实行能耗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努力压减省内煤炭消费总量,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实施“气化山东”工程,积极推进天然气在工业、交通、发电、供暖等领域高效利用。大幅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推动绿色电力、绿色热力、绿色燃料生产与应用。

三核引领

充分发挥济南、青岛、烟台市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资源富集等综合优势,率先突破辐射带动,打造新旧动能转换主引擎。

▲济南:

重点发展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量子科技、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产业金融、现代物流、医养健康、文化旅游、科技服务等产业。

▲青岛:

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智能家电、海洋经济、高端软件、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航运物流、财富金融、影视文化、时尚消费等国内外领先的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分享经济、标准经济、绿色经济等引领潮流的新业态新模式。

▲烟台:

重点发展海洋经济、高端装备、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石化、先进材料、航空航天、金融商务、医养健康、文化旅游、高效农业等产业,打造先进制造业名城、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示范区和面向东北亚对外开放合作新高地。

多点突破

以淄博等14市国家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海关特殊监管区等为重点,创新园区管理运营机制,明确各市产业发展方向,培育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打造若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区域经济增长点。

  • 淄博:布局新能源电池及新能源汽车、智能卡及微机电等未来产业,壮大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文化旅游、现代金融等新兴产业,改造化工、陶瓷、纺织等传统产业,淘汰建材、钢铁等行业落后产能,打造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新型工业化强市、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
  • 枣庄:布局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壮大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等新兴产业,改造化工、机械机床、煤电、建材等传统产业,淘汰平板玻璃、水泥等行业落后产能,打造智慧枣庄和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持续发展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 东营:布局航空航天服务等未来产业,壮大石化装备、新能源、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改造化工、冶金、造纸、纺织等传统产业,淘汰炼油、轮胎等行业落后产能,打造绿色循环高端石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石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试验区。
  • 潍坊:布局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新能源电池等未来产业,壮大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基材料、信息技术、现代种业等新兴产业,改造装备制造、汽车、化工等传统产业,淘汰钢铁、造纸等行业落后产能,打造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虚拟现实产业基地和国际动力城。
  • 济宁:布局第三代半导体、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壮大信息技术、文化旅游、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改造工程机械、能源、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和资源型城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
  • 泰安:布局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信息技术等未来产业,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体育、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改造建材、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打造彰显泰山魅力的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和智能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 威海:布局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壮大医疗器械、海洋生物、时尚创意等新兴产业,改造机械装备、纺织、海洋食品等传统产业,打造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医疗健康产业示范城市和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
  • 日照:布局生命健康、通用航空等未来产业,壮大文化旅游、海洋生物医药、现代物流、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改造钢铁、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产业,打造全国一流精品钢铁制造基地、临港涉海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 莱芜:布局航天航空服务等未来产业,壮大清洁能源、冶金新材料、全域旅游等新兴产业,改造钢铁、汽车及零部件等传统产业,打造高端钢铁精深加工产业聚集区、清洁能源研发制造基地,打造全国产业衰退地区转型发展示范区。
  • 临沂:布局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壮大信息技术、磁性材料、文化旅游、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改造商贸物流、工程机械、木业、化工等传统产业,淘汰钢铁、陶瓷等行业落后产能,打造国家内外贸融合发展示范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 德州:布局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材料等未来产业,壮大新能源、生物医药、体育、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改造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京津冀鲁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 聊城:布局医养健康、新能源汽车等未来产业,壮大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改造纺织、造纸等传统产业,淘汰冶金等行业落后产能,打造全国领先的铜铝精深加工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试验区。
  • 滨州:布局航空航天材料、新能源电池等未来产业,壮大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化工、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改造有色金属、纺织等传统产业,淘汰火电、电解铝等行业落后产能,打造国家级轻质高强合金新材料产业基地和粮食产业融合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 菏泽:布局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壮大高端化工、生物医药、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改造机电设备、农副产品加工和商贸物流等传统产业,淘汰水泥、纺织、印染等行业落后产能,打造医养健康示范基地、现代农业发展综合试验区、中国牡丹城。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